何香凝出生于香港的一個富足家庭,五六歲時,家里給她纏足,她哭鬧著反對,晚上她就偷偷地用剪刀把裹腳布剪成一段一段的。纏了剪,剪了纏,如此反復(fù)折騰了幾十回,父母終于放棄了,這個九小姐真不一般啊。
哥哥們都被送到書館讀書,而她只在供女孩啟蒙的女書館讀了兩年。之后,就不再被允許讀書了。
她偏不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說法,讓人買了和哥哥們一樣的課本回來,偷聽、自學(xué),遇到不懂的地方,她支使丫鬟去書館問先生。憑著這股刻苦學(xué)習(xí)的精神,10多歲時,她已熟讀詩書,并能提筆寫詩了。
父親很欣賞她的韌性,讓16歲的她擔(dān)任家族的財政管理員。惟一讓父母擔(dān)心的是,擁有一雙“大足”的她,在小腳盛行的時代怎么找得到婆家?
千里姻緣一線牽,她和廖仲凱的婚姻,恰恰是因為她的一雙“大足”。
廖仲凱是美國華僑之子,因為目睹華人在美國遭受的種族歧視,他的父親留下遺囑:“第一,根據(jù)客家人的規(guī)矩,兒子必須討一個大腳女人做媳婦;第二,小腳女人在國外被人看不起,家里的女孩一律不許纏足……”
何香凝的父親聽說有人四處托人,想找一個沒有纏過腳的女人做媳婦,心里一樂,因為家里正好有一個讓人發(fā)愁的大腳女兒。
就這樣,在親人的張羅下,何香凝和廖仲凱在廣州結(jié)婚,開始了他們先結(jié)婚、后戀愛的幸福生活。
由于父親的遺產(chǎn)都被哥哥侵占了,婚后,廖仲凱夫婦二人只能寄居在兄嫂家中,在天臺上加蓋了一間小屋。在家嬌生慣養(yǎng)的何香凝沒有半點抱怨,反而感到無比慶幸,丈夫的人品和學(xué)識都相當(dāng)不錯,生活上的艱辛又算得了什么?
小屋冬冷夏熱,但他們夫妻二人卻自得其樂,每天在小屋里研究中國古典文學(xué),閑時談?wù)摃r事。
中秋節(jié),何香凝準(zhǔn)備了幾樣簡單的吃食,和丈夫在天臺把酒賞月,月光映照在兩人身上,她不禁吟誦著“愿年年此夜,人月雙清”的詩句,并把他們的小屋取名為“雙清樓”,自詡“雙清樓主”。這段日子雖然清苦,卻是他們二人心心相印的甜蜜時光。
當(dāng)時,很多有志青年為了尋求救國之路,都到日本留學(xué)。廖仲凱愁眉不展地對何香凝說:“國家處在危難時刻,我們豈能安然過自己的小日子?有志之士都聚集在日本,我也想去,可苦于經(jīng)費無著落?!?/p>
丈夫這樣要求上進,何香凝打心里感到高興,說:“你放心,我一定讓你如愿成行?!?/p>
她變賣了陪嫁的首飾和家具,湊齊了廖仲凱出國留學(xué)的費用,廖仲凱擁著自己的大腳媳婦,依依不舍地道別。
送走了丈夫,何香凝開始安排自己留學(xué)的事宜,她要追隨丈夫的腳步,和他比翼齊飛。
兩個月后,24歲的她來到日本留學(xué)。她和廖仲凱的感情在日本得到了升華,他們不僅是夫妻,還是革命戰(zhàn)友,一同加入了孫中山先生領(lǐng)導(dǎo)的革命隊伍。他們的家成了孫中山的秘密革命基地,廖仲凱擔(dān)任孫中山成立的中華革命黨的財政部副部長。
有一次,廖仲凱被革命隊伍中的叛變分子陳炯明囚禁,孫中山和宋慶齡都面臨危險,何香凝毅然決定先營救孫中山先生。等一切安排妥當(dāng)后,她拖著病弱之軀,前去和陳炯明談判交涉,當(dāng)眾揭穿陳炯明的陰謀。她做好了思想準(zhǔn)備,救不出丈夫,她也不愿獨活了。
陳炯明忌憚于他們二人在革命隊伍中的影響力,迫于壓力釋放了廖仲凱。
因為擔(dān)心事情有變化,何香凝力勸丈夫連夜離開廣州去香港,他們前腳走,陳炯明后腳就派人秘密抓捕廖仲凱。經(jīng)過這次事件,廖仲凱深深折服于何香凝的膽識和氣魄。
孫中山逝世后,革命隊伍內(nèi)部出現(xiàn)分化,在青天白日下,廖仲凱被人暗殺于國民黨中央黨部的石階前,當(dāng)時何香凝正和人談話,親眼看著自己的伴侶倒在了血泊中。
送走了丈夫,何香凝一個人堅強地行走在革命路上,直至生命的結(jié)束。生前她留下遺愿,提出與廖仲凱“生則同衾,死則同穴”,她要和他生生世世在一起。
(責(zé)編 冰藍(l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