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禮拜在車站,我看到兩位男士迎面走來,他們突然發(fā)現(xiàn)原來認識對方,于是其中一位立即笑開了:“好久不見,好久不見,最近好不好?”另外一位馬上回答:“別提了,忙啊,忙死了?!?/p>
于是第一位接著問:“忙些什么呢?”對方哈哈了兩聲:“哎呀,什么都忙啊!”于是兩個人很有同感地一起下了個結(jié)論:“對啊!這個年頭誰不忙呢?大家都忙!”
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這樣的對話常常在我們身邊出現(xiàn),事實上很多人一天能重復(fù)說上十幾次,見人就說“忙”。
的確,現(xiàn)在大家的生活節(jié)奏都很快,因此每個人都覺得很忙。更何況,“忙”好像是一種時髦,如果我們跟別人說,自己沒什么好忙的話,似乎有點丟臉。全世界都在忙,只有自己沒事做,那不就泄露自己不太重要、生活一點重心也沒有了嗎?
于是更加堅定了“到處訴忙”的決心。然而,從情緒管理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做法很值得再三考慮,因為它會對情商造成負面影響。如果我們一天到晚對外嚷嚷,自己很忙很忙,如此不斷重復(fù),事實上會產(chǎn)生自我催眠的效果,等于不斷地告訴自己:我很慌亂,而且我的生活已經(jīng)失控了。重復(fù)地做這樣的自我確認,往往會讓我們的心里更加慌亂如麻,會覺得更糟糕,情況已經(jīng)亂得無藥可救了。另外,當我們跟對方訴忙時,我們也把自己的情緒垃圾倒給了他。這樣一來,自己的情緒不一定好轉(zhuǎn),恐怕對方的心情也給賠上了。還有很多人在忙著訴忙的同時,其實也是借機逃避跟對方建立親密關(guān)系的機會。
這么說來,我們不能說忙,那當人家問候近況時,該怎么回答?取代方案:說成就,不說忙。
更好的做法,是用“我做了些什么事”,來代替“我好忙,我什么都忙”。因為這樣做可以強調(diào)我們的成就感,會讓自己找回掌控的感覺。比如說,“這陣子時間過得非常充實,我才完成兩個重要的案子,現(xiàn)在又有機會進行另外一個大案子;另外,我也在積極地收集游玩的資訊,打算在過年的時候,帶家人出國走一走;還有我跟幾個朋友正在成立新的公司,終于可以開創(chuàng)自己的事業(yè)了,所以這一陣子也正在沖刺當中。另外,房東要收回房子,所以我這兩天跟家人一有時間,就到處看房子,找下一個新生活的據(jù)點,大家雖然辛苦,卻都很興奮要換環(huán)境了。”
換個更積極的說法,不但可以分享生活經(jīng)驗,同時也借機自我暗示,鼓勵肯定自己:看我有多厲害,我完成了很多事,而且也正在努力達成其他目標!同時,我們會把積極的態(tài)度往外傳送,讓聽到的人精神也為之一振,輕輕松松就調(diào)整了別人的心情。
所以,如果你早已習慣了高喊莫文蔚的歌:沒時間,我沒時間;或是張艾嘉的:忙,忙,忙,盲,盲,盲;不如就從現(xiàn)在起換個心情,不談忙亂談成就,改口高唱伍思凱的“我真的很不錯”吧!
(周文燕摘自《生命時報》) (責編 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