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本刊2012年推出《海洋島嶼與國防》專欄以來,受到眾多讀者的好評。江蘇省新聞出版局編印的《江蘇報刊審讀與管理》,在2012年第9期刊登了辛涵撰寫的文章,對該專欄作了點評,既是肯定,也是鞭策。我們將以此激勵自己,努力把專欄辦得更好,以不負厚望?,F將原文轉載如下。
今年3月初,當我翻開《鐵軍》雜志2012年第三期,不覺眼睛一亮,立即被其中新推出的一個欄目《海洋島嶼與國防》所吸引。這個欄目是由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會長、國家海洋事業(yè)發(fā)展高級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南京軍區(qū)原司令員朱文泉上將提議,由中國新四軍研究會海洋與國防教育委員會與《鐵軍》雜志合辦的。新欄目上首發(fā)四篇文章:《新四軍中騰起中國龍》《從當代中國版圖像什么說起》《直擊我國海洋島嶼》《中國1947年宣示:南海不存在公海》,讓人耳目一新,閱后深受啟示和教益。
首先,該欄目的推出,反映了創(chuàng)意者敏銳的政治嗅覺、新聞敏感和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海洋,是人類生存的第二空間,中華民族要復興,必須重視海洋,經略海洋,以海富國,以海強國,但傳統(tǒng)觀念導致國人“藍色國土”觀念淡薄,這會影響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進程。特別是當前,中日釣魚島、中菲黃巖島爭端迭起,我國海洋國土遭侵占,海洋資源被掠奪,海上通道受威脅,中華民族刻不容緩地是要加強全民族海洋國土觀念,喚起海洋國防意識。正是在這種形勢下,《鐵軍》雜志順應歷史潮流,捷足先登,獨樹一幟,強力推出《海洋島嶼與國防》欄目,所發(fā)文章,振聾發(fā)聵,促國人警醒,令警鐘長鳴。
其次,該欄目文章內涵極為豐富、深刻,對人教益啟示頗深。筆者粗粗作了一點統(tǒng)計:從今年第3期《鐵軍》首次推出該欄目到第10期,8期共計發(fā)有30篇文章。這些文章既反映歷史,更注重現實;既有對當前熱點事件酣暢淋漓的剖析,(如《聚焦黃巖島》《中日釣魚島爭端縱覽》)又有對熱點地區(qū)歷史的深刻闡釋;(如《南海問題溯源》)既有專業(yè)性極強的研究性論文(如《我國出海通道安全面臨的挑戰(zhàn)及對策》),又有宣傳海洋國土知識的科普性、資料性文章;既有對歷史經驗的深切回顧和總結,(如《意義非凡的西沙自衛(wèi)反擊戰(zhàn)》)又有時效性極強的新聞式的深度報道;(如《最美三沙》《零的突破質的嬗變——中國航母出海側記》《扛著國旗在釣魚島上狂奔》……)閱后掩卷沉思,讓人深感獲益匪淺。
再次,該欄目文章結構嚴謹,語言清新,風格獨特,為讀者帶來了許多美的享受。通觀《海洋島嶼與國防》所發(fā)文章,總體風格是自然流暢,嚴謹方正,老成大氣,但風格各異,透露出作者和編者們的那份靈性和才氣,那份素養(yǎng)和底蘊。特別值得稱道的是,編者對標題的字斟句酌和著意美化,讓一篇篇原本比較直白的標題,顯得是那樣富有文采,引人入勝,寓深刻于淺顯,化平淡為神奇,如《古港豎桅戰(zhàn)船揚帆——中國人民海軍江蘇如東初創(chuàng)始末》《陶勇“伏虎”記》《不戰(zhàn)而屈敵之兵——我軍斗智斗勇攻占大陳島》等不一而足。這些標題,讀后讓人如含英咀華,回味悠長。
新四軍在抗戰(zhàn)時期即最早創(chuàng)建海防大隊,在新四軍海防部隊基礎上,中國人民海軍1949年4月23日在江蘇泰州白馬廟正式成立,許多新四軍部隊整建制地轉為海軍。中國人民海軍甫一建立,即參與了渡江戰(zhàn)役和解放東南沿海島嶼的許多著名戰(zhàn)役,并長期守衛(wèi)著祖國的海洋島嶼?;诖?,《鐵軍》雜志在歷史和現實的交匯中,找到了一個最好的契合點,推陳出新,讓歷史研究為現實服務。筆者認為,這正是該雜志的難能可貴之處,也為歷史研究類雜志如何改革創(chuàng)新提供了很好的啟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