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友人推薦我看一本詩集,是詩人鄭紅的《空谷禪音》。讀詩是我的一種習慣,更是種快樂的事情,我?guī)缀跤靡粋€晚上就讀完了這本詩集。從那150首詩中,我們可以深深地體會到詩人是怎樣的熱愛大自然、熱愛雄偉壯麗的山川、熱愛悠久優(yōu)秀的文化藝術。從飽蘸深情的字里行間,我們看到了四季變幻、看到了藝術家的表演、看到了歷史人物、看到了文化瑰寶以及高遠的藍天、皚皚的白雪……我們似乎聽得到那密集的雨點,聞得到那濃郁的花香。正如作者所言,希望通過詩集給大家?guī)碜匀恢簦撵`之音。
詩集的設計也是獨具匠心,光看詩集名就給人一種空靈幽雅的心境。翻開扉頁映入眼簾的是作者所作的23幅油畫。油畫的創(chuàng)作除了表現(xiàn)作者的愛好之廣,也與詩集內容形成了相互輝映。我對作畫不是太懂,這里不敢妄加評論,就詩作而言,她的詩有著寬泛開闊的視野,深刻的思想,以激情的坦露和內斂的沉思,用女性的敏感抒寫天地的廣闊與現(xiàn)代人內心的沖突與思考。她的詩作所揭示的是一種向生命本真的回歸,是一位心懷大愛的詩人對世界的回眸。
從書的序言里得知《空谷禪音》是作者近兩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創(chuàng)作結集成冊的,可見作者用心之苦。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把文化叫做苦旅,說明創(chuàng)作不是件輕松的事情,而對于一個女同志來講,除了要處理繁雜的公務還要照顧家庭,再到寫詩創(chuàng)作,這要付出多少艱辛,實在令人感動。這不僅是一種愛好,更是一種執(zhí)著。鄭紅的詩格調高雅,明朗精致,講構思、重整體,內涵深。她給自己設定了艱難的承載,使自己努力成為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詩人,這也許正是當代詩人要認真去做的。
透過詩集的字里行間,能夠感受到作者是位極其敏感、睿智的詩人。她的詩歌情深意濃,感人肺腑,展示了她內心世界豐富細膩的一面。
思念/是一堵厚厚的墻/它遮住了我遠望的目光/思念/是一條細細的線/牽了這頭又牽了那頭/思念/是一個小小的點/是地圖上總盯著不放的地方/有人說/思念是一種病/時間長了會好的/有人說/思念是飛行的距離/多回來幾次會好的/也有人說/思念是會發(fā)酵的/濃郁的味道/久久不肯散去……(《思念》)
我的詩作不是很多,但通過多年來和文字打交道,我深知文學各門類雖有相通處,卻有更多的相異處。詩的思維與散文思維不大一樣,詩的想象與小說的想象也不相同。對于這個問題,說得最精辟的是清人吳喬。他把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比喻為一堆米,寫成文章好比炊之成飯,米形未變,可以令食者飽;寫成詩歌則好比釀之成酒,米形消失,可以令飲者醉。這話說得既形象又準確。但二者的難易有別。把米煮成飯比較直接,把米釀成酒就復雜多了:要經(jīng)過微妙的發(fā)酵、蒸餾等過程,米味才能變成酒香,固體才能變成液態(tài)。這是一次神秘的脫胎換骨。寫詩就是叫生活素材脫胎換骨。這首《秋思》:“黃葉舞秋風/秋風卷長夜/夜長望月殘/爺娘渴兒安?!本褪亲兩捴诪樵姼柚频募炎?。她把詩句轉為更為細致的敘述和詠嘆,不但寫景,在景中又賦予了情,細節(jié)也不斷地出現(xiàn),乃至圖像、場景及聲音的細節(jié)都在詩中表現(xiàn)出來。鄭紅寫詩,總善于把握細節(jié)中的東西,生活中最平凡普通的事物,在詩人筆下總會有獨特的思考和新鮮的表達,使你眼睛一亮,拍案叫絕。如這首《秋與可人和詩》:“秋雨瀟瀟秋葉黃/秋蟲寥寥秋聲唱/秋景凄凄秋意濃/秋情隱隱秋聲涼!”讀這首詩作,很自然地讓我想起了《詩經(jīng)》里的《氓》,《氓》是一首有著較強抒情性的詩歌。主人公通過敘事、借景抒情、兼用比興的手法描述了自己的情感經(jīng)歷。其敘事性與抒情性的完美結合,使作品具有了強烈的真實性和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同樣,作者通過對秋雨、秋葉、秋蟲、秋景的感觸,讓一股纏綿的、深邃的、飄忽的情思從風景畫面中自然流出,含蓄雋永,余味無盡。
詩言志,明人性。作者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她筆下的云、雨、河、雪、樹都充滿了詩情畫意?!案咴脑?綺麗無比/像風/像海/像穿了滑雪裝的山脈/像漫無邊界的沙灘和島嶼/更像戍邊的烽火臺/裊裊飄渺/有的像花環(huán)/有的像麥浪/有的像草原上奔騰的馬匹……”(《高原的云》);“雨/是天對地的/問候/是季節(jié)對土壤的/承諾/青色/浸潤在水里/任憑/波被敲打出/叮咚”(《雨》);“那河靜靜地躺著/凝固久了/變成了湖/油綠的水面/在微風吹動下/輕輕地抖著/像一塊綢”(《凝固的河》);“雪/蓋在樹枝上/像成熟壓彎了的麥穗/微笑著/站在風中/平靜地迎接著/冬的降臨/她/用衣袖/拂去了塵埃/還原/本應該晴朗的天空”(《初雪》);“我曾夢想與你/相逢在/茫茫戈壁沙灘/你堅硬的生命/有著一億三千年的開啟/站著是不老的士兵/倒下了也依然生機/就算是真的死了/你還是能變成/小木舟/或者是演奏高手手中的/一把小提琴/奏出動人的/樂曲”( 《胡楊》)。這就是作者,她能讓自己筆下的自然景物,讓人讀來眼前一亮,一種別樣的心緒涌上心頭,給人一種和諧溫馨、清靜雅致的心境。就《胡楊》來說,潘岳的《西風胡楊》渲染了一種蒼涼悲壯的氛圍,凸現(xiàn)了胡楊堅韌的品性和令人震撼的壯美。而鄭紅的《胡楊》則渲染了一種寧靜致遠的氛圍,凸顯了胡楊的犧牲精神和高貴、清白、忠誠的品質,多了一份細膩的美。
鄭紅是個詩人,但卻在非詩歌專業(yè)的行當里工作,寫詩于她始終是業(yè)余的事情,可她又能把這個業(yè)余的事情搞得很專業(yè),令人佩服。她在寫作題材上有描寫人物的、有訪問藝術的、有觸景生情的、有寫歷史人物的……畫面瑰麗,包羅萬象。她的詩作視野寬闊,城鄉(xiāng)事物、社會百態(tài),都會引起她的思考,而她的思考總能直抵人生、人性深處,又釀化成新穎鮮活、富于情趣的詩。
讀詩如見人。作者善于思考,她的步履所到之處,不管是賞景也好,游歷史名城也好,觀歷史人物也好,都會給她以啟示和思索?!帮L沙漂洗了/歷史的綢緞/敦煌/是她美麗的蝴蝶結/僧人走在開鑿/的前沿/商人刻上了自己的家眷/藝人描繪了洞壁的天/人們對佛的摯誠共同推動了文明的積攢”(《美麗的敦煌》);這是作者對敦煌的理解。敦煌莫高窟以創(chuàng)建年代之久、建筑規(guī)模之大、壁畫數(shù)量之多、塑像造型之美享譽國內外。站在舉世聞名的佛教藝術寶庫前,仿佛穿越了歷史,讓我們看到了那絲綢之路上緩緩行進的駝隊和大漠孤煙的磅礴氣勢。我們想象作者也許正是站在莫高窟這座宏偉的瑰寶面前,心有感觸,思緒讓她穿越時光隧道,聯(lián)想到了古人對文化藝術的執(zhí)著,才造就了如此美麗的佛像藝術。詩人嚴力有過一段話:“我告訴你一個可能性,那就是在題材上和角度上下功夫,選擇合適的題材會讓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天賦。許多題材和角度還沒有被人用過,尤其在語言上,從這個角度講,天才也需要自己去發(fā)現(xiàn)?!边@是一段有經(jīng)驗的詩人推心置腹的話,是一段值得重視和回味的話。我不知作者是否聽到過嚴力的這段話,但她做到了,真的做到了。她的作品看起來廣泛,實際上她是很重視選取角度的。她寫詩的風格從來就不小家子氣,或許是她做人做得端莊,所以詩寫得有仁者氣象。
“車在綠色的長廊/穿行/人/行走在風景畫中/清泉/用新鮮的聲音告訴你/歡迎/遠方的客人/伊春/在滿語中是盛產(chǎn)皮毛的地方/四萬公頃的面積/使它成為城市中的兄長/七百多條的溪流/充足的氧氣滌蕩你的心靈……”這是詩人對伊春的印象。“曾幾何時/對面的山坡浸潤了士兵的/鮮血/戰(zhàn)火灼傷了青春的/年代/歲月紛飛/如今卻長出粉紅色的花海/歷史創(chuàng)造了軍事的天才/記載著/抗日首戰(zhàn)的精彩?!边@是她對平型關戰(zhàn)役的感觸。發(fā)生在雁北大地上的平型關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zhàn)勝的神話,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以來中國軍隊的第一個大勝利,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民心和士氣。事隔多年,品讀這樣的詩作,其勝利的喜悅仍讓我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長得很丑的朱元璋/有比美髯公子/多的膽識/從乞丐到王/勤勞的他/取代了丞相的職務/成了天下最忙的皇/殺盡異己/大臣們窮得沒了褲子/有趣的他/不合理的制度/讓子孫后代吃盡了苦頭/公務被代理/宦官虐待/何苦還要/葬送了自己的帝國?!边@是作者對歷史人物的品評和把握。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語言于寫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古往今來,詩人沒有不在鍛句煉字上全力以赴的。鄭紅的語言,如雪花之入眼晶瑩、入口融化。她只用平常語言作白描畫面,讀起來自然而然,仿佛天生如此,拈之即來,其實是“淘盡狂沙始到金”,需要很深的功夫。試看這首:
在病床前/手足情/是拉住醫(yī)學診斷的繩索/雨滴和淚珠/連成了線/在客廳里/相互之間/知識的聚會/長談勸解/它會提醒你/世界上有一份/感情/與你緊密相連……(《手足情》)
不用一個帶色彩的字眼,不用一個復雜的句子,就寫透寫活了親情之間的依依相連,不離不棄。
“光尚未開啟/黑尚未退去/燈迷醉了眼/車叩醒了早晨的大門/草原梳洗著/迎來新的黎明/重復有序或無序的一天……” (《草原之晨》)。也許那個曙光之晨令她的內心格外寧靜和美好,她徜徉于草海中任思緒飛揚,她沒有刻意描寫草原之晨的景物,但她給你傳遞了一種都市人向往原生態(tài)的意境,帶給你無窮的遐想:你既可以想象牧歌悠揚,民風淳樸,天高云淡,無牽無礙的草原;也可以想象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牛羊點點,駱駝緩緩而行,微風陣陣馬鈴聲聲……
在平靜中寫作,更多的是感同身受;在靈魂里寫作,更多的是思想的磨礪。鄭紅寫詩多年,她將她的根深深地扎進腳下的泥土,并奉獻上她全部的感激和摯愛,把心中的所思、所感抒發(fā)出來,真切地體現(xiàn)了詩人作品重真情、去雕飾的特點。讀其詩即見其人:親切、多思、溫和、冷峻。詩不僅僅是清詞麗句,更是詩情、詩心、詩語的化合,缺一不能產(chǎn)生一首完整的好詩。她的詩,是集思想內容、文學特色、藝術水準、人文內涵和思想追求的優(yōu)秀作品。她總是以清新、質樸的風格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直抵讀者的心靈。
通過《空谷禪音》,可以看出作者是一個特別恬靜善良的人。在繁華多元的當下社會,到處彌漫著高速發(fā)展的浮躁之氣,在這樣的氛圍中,她還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靜下心來讀書寫詩,實在難能可貴,這實在是文學的力量。如果你留意的話,那些善良、正直的人,他們的臉上總是平靜而快樂的。當你心中有愛、有善良,你就能感受到生活回報給你的愛,而且會感到生活的美好,你才會拋棄繁華,經(jīng)營自己的一片天地,以豐富的閱歷、善感的心靈、灑脫的個性和細膩的文筆,描寫出對世事的認知。照亮生活,溫暖心靈。
感謝作者,給我們提供了一次來自自然與心靈的傾聽。
龐順泉:男,中央黨校經(jīng)濟管理本科畢業(yè),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山西省朔州市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F(xiàn)為中煤平朔集團公司文化創(chuàng)意產(chǎn)業(yè)研究中心主任、文聯(lián)副主席兼秘書長,《今日平朔》雜志社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