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小區(qū)散步,看到一對老人顫顫巍巍地在燒紙錢,老太太嘴里念叨著“孫女兒走好”??吹桨装l(fā)人送黑發(fā)人的凄慘場景,讓人心中震顫,鼻子發(fā)酸。原來,小區(qū)里一位26歲的姑娘晚上睡下后,就沒再醒來,讓年邁的祖父母肝腸寸斷。
青春勃發(fā)的姑娘,竟然猝然離去,令人痛惜之極。這讓我想到臺灣作家劉墉在一篇短文中的4個字:“活著,真好!”
是啊,活著,真好!能笑能哭、能品嘗美味、能游覽勝景、能享受愛與被愛的幸福……活著能做的事情,何止千件萬件。生命因此有著無比美妙的含義。
陸游在《示兒》詩中,第一句就流露出對生命逝去的無奈:“死去原知萬事空……”是啊,如果生命逝去了,還談得上什么其他?作家和詩人都在告知人們:記住生命!
生命只有一次,彌足珍貴。生命無常,所有的生命都在倒計時,所有的生命都無法預測倒計時何時數(shù)盡,所有的生命都無法預測會遭遇什么,因此愈發(fā)感覺生命的脆弱。
當我們在媒體看到、聽到鮮活的生命瞬間消逝時;當我們的親友、同事突然離開塵世時;當昨天路遇的熟人,今天卻陰陽相隔時……我們不能不記住生命。
記住生命,就是要告訴自己,除了溫飽,生命還該有一種活潑的精神張力,認識到人活在世上,應該承擔的責任。
記住生命,就是盡力去做好身邊的事、每天的事,以滿腔的熱情和細膩,關愛和善待有緣相遇的每個人,力所能及地為別人提供便利和幫助。
記住生命,眼睛不僅要看自己的路,也要留意別人的路。像盲人提燈照路,既照亮別人,也保護自己。這些行為看似平凡而瑣碎,卻像冬日的爐火一樣實在而溫暖,做起來也許不難,堅持下去卻不容易,必須努力去做。
記住生命,就是理性地保護生命,做到張弛有度、動靜結合、淡泊明志。隨時消除“懷才不遇”之寡歡,“老天不公”之怨憤,有一份“任天際云卷云舒去留無意,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的坦然和瀟灑,有一份“處處綠楊堪系馬,家家有路到長安”的安逸和恬然,有一份“水窮之處即云起之時”的希望和快樂。
記住生命,就是愛自己的親人,擔負起責任和義務。學會傾聽老人的絮叨,容忍配偶和孩子的缺點。擠時間、找機會與家人在一起,不留“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以真情和奉獻,讓家庭生活更加溫馨。
記住生命,就是要常對自己說:你那點痛算什么?你那點辛苦算什么?你那點委屈算什么?你遭遇的所有坎坷、曲折算什么?
因為沒有歲月可以回頭,沒有生命可以重來,記住生命、珍惜生命必須現(xiàn)在去做,努力去做,在不讓自己遺憾的同時,留下自己最快樂、最知足的足跡。
隨時隨地在一次小小的奉獻中,在一次真情的付出中,在一個親切的微笑里,在一個不大的收獲上,自我營造出良好的心境天堂,讓快樂與自己長相伴隨,讓生命因為良好的質地而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