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攝影造型12字法》其主要內容是:拍、力、景,要、求、定,虛、調、言,感、光、性。全篇以上述12個字為綱,提綱挈領,舉一反三漫談開來。從本期開始漫談“虛”字。
“虛”字的含義很多,我們這里所談的“虛”是相對清晰度而言的,是指視覺藝術范疇里追求的模糊、虛化和空白,“虛”代表著動感與速度、隱藏與神秘、美化與簡約。虛化是藝術攝影造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制造、記錄和表現(xiàn)虛化有3個途徑,即:鏡虛、物虛和動虛。這“三虛”是攝影造型中去粗取精,凝練畫面造型語言的手段;是營造虛實對比,突出主體的技巧;是化景物為情思,創(chuàng)造意境的方法。就怎樣運用鏡虛、取得物虛和把握動虛漫談如下:
一、鏡虛
“鏡虛”是利用照相機鏡頭成像特性及其通過干涉入射光而取得的虛化。它包括焦虛(攝影焦點清晰范圍以外的模糊影像和光虛(光線通過鏡頭時故意造成的光暈或淡化)。
鏡虛有3種方法。一是照相機鏡頭功能虛化法。它包括:
1.利用長焦鏡頭或微距鏡頭取得虛化。其現(xiàn)象是鏡頭焦距越長,虛化能力越強,和景深越短是一個道理。如圖7-117《環(huán)頸雉雞》使用600mm鏡頭拍攝,雖然設定的是最佳成像光圈F8,但是,彌散圈成像原理使焦點前后有虛焦現(xiàn)象,被稱為前焦虛和后焦虛,從而形成主體清晰、前后景物均被虛化的影像。
使用長焦距鏡頭拍攝網籠之中的動物時,只要將鏡頭貼近網籠,使網籠處在前焦虛范圍內就不會影響成像質量,因為網籠已被虛化了。如圖7-118《被救護的雕鸮》拍攝于野生動物救護中心的網籠中。
2.利用大光圈制造虛化。光圈孔徑越大景深越短,也就意味著焦點前后的虛化深度越長。如圖7-119《夜鷺雛鳥》,雛鳥被雜亂的植物枝葉包圍著,使用400mm鏡頭將光圈開到F4,從而虛T+krk5UDWzzMTTR5ROXcww==化了鳥兒前后左右的植物枝葉,取得了以虛托實的畫面效果。
3.利用光暈制造虛化。選用逆光造型可以通過觀察調整拍攝方位,巧妙地在承影面上形成光暈,從而增加畫面意境和感染力,如圖7-120《祥瑞之地》。
二是藝術濾光鏡虛化法。專業(yè)濾光鏡有柔焦鏡、霧化鏡、魔幻鏡等等。如圖7-121《孩子們吃吧》,使用內置中空霧化鏡拍攝的。
三是物體遮擋虛化法。其做法是將某種物體安置在照相機鏡頭前形成的局部虛化。這種方法是就地取材方便快捷,像建筑物、植物、隨身用品等等都可以作為虛化工具。如圖7-122是站在橋上,利用橋欄桿遮蔽畫面上部拍攝的,畫面儼然是云霧壓頂,故取其名為《天蒙水瀅》。我覺得物體遮擋虛化法要比購買的藝術濾光鏡更自然、更方便,如圖7-123《草叢鸮影》是將照相機架到三腳架上,騰出一只手拿著帶葉的樹枝放到鏡頭前,通過取景器觀察虛化位置是否理想,可以隨意移動樹枝,直到滿意再按下快門,與圖7-121相比后者更為自然,它的清晰面積、形狀和位置是任意的,而內置和擰在鏡頭前的濾光鏡其清晰范圍等等z/Eo+3S5+VfgMH0XtTDVVQ==都是固定的。(使用小口徑鏡頭時,可以拿在手中放到需要的位置)后者則是隨心所欲,在我的攝影包里總是裝著透明膠帶,其中一項用處就是做虛化時將所需要的顏色物質,如紅、綠、黃色樹葉或各種顏色的花瓣或彩色塑料紙等粘貼在遮光罩上。需要白色霧化,用一張面巾紙撕出一個洞放到鏡頭前就成了,比濾光鏡虛化法好玩多了,也具有創(chuàng)意性。
二、物虛
物虛是指我們利用自然環(huán)境中的煙、塵、云、霧、雪、水等物質來遮蔽了某些雜亂的陪體環(huán)境,使畫面產生局部空白或虛幻與朦朧,稱為物虛。
取得物虛的方法:一是不辭辛苦到自然環(huán)境中去尋找。久聞吉林省有個霧凇島,每年冬季都會出現(xiàn)若干次霧凇現(xiàn)象。于是便特地到那里去采風,通過導演創(chuàng)作我拍攝了圖7-124《霧里探花》。
二是確定拍攝目標后等待物虛(云霧等)出現(xiàn)。如圖7-125《往事如煙》。關于秦皇島撫寧長城我拍攝了許多紀實畫面,總想拍攝一幅比較有意境的作品,那么對于矗立在崇山峻嶺之上的長城,也只有通過云遮霧掩的物虛手段來營造虛幻、朦朧和久遠的意境。于是便事先選擇好拍攝地點和方位,然后察看天氣預報何時有雨,再提前到達拍攝點,等待雨后云霧升起的時刻。
三是按照創(chuàng)意構思制造物虛。如圖4-61《瑤池仙荷》
常見的物虛物質有云虛、霧虛還有氣虛,如圖7-126《黑色廚娘》;還有煙虛,如圖7-127《煙鎖海神》;還有塵虛,如圖7-128《鄉(xiāng)土飛揚》;還有雪虛、火虛、水虛等等,凡是能夠在畫面中遮擋部分物象形成虛化或空白的物質,都可以算是物虛物質。
三、動虛
動虛是指攝影時,照相機和被攝物體在運動中進行的拍攝。使景物在畫面中留下虛化影像。產生動虛影像的方法有3種:
一是物動虛,是相機處于固定狀態(tài),而快門速度低于被攝物體的運動速度時產生的影像虛化,如圖7-129《振翅比美》;
二是鏡動虛,是被攝物體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照相機在運動中按下快門,如乘坐交通工具在行進中使用慢速快門拍攝,產生的影像虛化,如圖7-130《時光如梭》;
三是雙動虛,是照相機和被攝物體都處于運動狀態(tài)下按動快門,使畫面產生比較強烈的動感,如圖7-131《發(fā)糧了》采用追拍方法拍攝。需要說明的是拍攝雙動虛畫面,快門速度不能太快,畫面中的主體形象必須也要有動感,如果畫面中動態(tài)的實,靜態(tài)的虛叫做鏡動虛;動態(tài)的虛,靜態(tài)的實叫做物動虛;如果動態(tài)的和靜態(tài)的都是清晰的實像,那說明快門速度過高了。
攝影畫面中以虛實相生的手法記錄客觀景物,會使畫面呈現(xiàn)虛中見實,藏露有序,橫生意境,平添韻味。但是,一定要掌握應虛則虛,該實則實,不能盲目亂虛一氣,而虛掉了主體,忽視了主題。虛化的目的,一是將主體以外的景物虛化,用虛實對比、突出主體;二是特意將主體虛化營造動感或寫意的畫面語言;三是有意攝取光暈營造畫面意境和思想內涵。具體情況還要具體分析,才能恰到好處地取得藝術造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