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轎車在大多數(shù)中國人的心目中,名族感情和政治意義要遠遠高于這個品牌的本身。開國大典、國慶閱兵,主席和首長的座駕永遠都是紅旗牌的,紅旗與太多的歷史事件聯(lián)系在一起,以至于細述紅旗的發(fā)展史,也不得不承認它同時也是一部中國歷史大事件記載史。
從無到有的蛻變
紅旗轎車來自于“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以下簡稱“一汽”),大家都知道一汽最早是制造卡車的,要說紅旗,還得先從解放卡車說起。1956年第一輛解放牌卡車研制成功,就在當年黨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的時候,毛澤東說了一句話:“哪一天能坐上自己生產(chǎn)的轎車就好了!”在那個政治氣氛濃郁的年代,毛澤東的一句話激起了人民群眾的熱情和干勁。次年,國務院第一機械工業(yè)部給一汽下達了生產(chǎn)轎車的任務。
在接到了這個任務之后,一汽在眾多國外轎車中,初步選中了一輛法國Simca Vedette轎車作為原型。而中國生產(chǎn)的第一款轎車就是以這款車型為藍本研發(fā)而來的。
1958年5月12日,國產(chǎn)第一輛小轎車試制成功。當時它被命名為“東風”,“東風”的名字來源于毛澤東的 “東風壓倒西風”的言論。而第一款自主車型的生產(chǎn)代號為CA71,CA為China Automobile(中國汽車)的首字母縮寫,那時候就一汽一個汽車廠,所以就直接代表一汽了;7為車輛類別代號,代表轎車;1就表示第一代車型。
當時東風CA71的外觀設計跟Simca Vedette非常相似,不過被賦予了諸多的中國特色。如車尾燈腔采用了中國古代宮燈的樣式,座椅面料采用了真絲東風錦、雙鳳錦和云暮錦,頂棚采用天鵝絨裝飾,地板上鋪的是羊毛地毯,而儀表盤采用福州漆器,旋鈕開關(guān)使用象牙雕刻,煙具和把手采用北京的景泰蘭……車標是由一汽設計師呂彥斌設計,為一條“銀龍”,“銀龍”前方還鑲嵌了鍍金的“東風”二字。此外,在車身側(cè)面還鑲嵌著由毛澤東書寫的“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字樣。
關(guān)于車頭“東風”漢字車標來源,其中還有一個小的插曲,1958年5月14日,東風CA71樣車送到了北京審查,最初車頭車標使用的是拼音“DONG FENG”,當時時任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看后說:“不行,像外國車的名字,應該用漢字的‘東風’”。隨后,由當時擔任一汽計劃處科長的李嵐清到人民日報社,找到了1957年11月20日刊登的有關(guān)毛澤東“東風壓倒西風”言論文章中的“東風”二字,并在一個修配廠連夜換上了漢字“東風”車標。而車尾的“東風”二字是孟少農(nóng)副廠長從蘇東坡字帖上摘選的。
1958年5月21日,東風CA71轎車停放在中南海懷仁堂旁,供參加八大二次會議的代表們參觀。下午,毛主席親自參觀并乘坐了東風CA71轎車,然后高興地說:“坐上我們自己制造的小汽車了”。
后來東風CA71轎車一共制造了30臺,由于是第一次制造汽車,技術(shù)不成熟,東風CA71轎車經(jīng)常發(fā)生故障,最終它也沒有大批量生產(chǎn)。但是,東風CA71轎車為后來一汽制造更高級的紅旗汽車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
紅旗誕生與首款車型研發(fā)
雖然東風轎車得到了認可,但畢竟東風轎車屬于緊湊型車,作為中央領(lǐng)導人的座駕和禮儀用車顯然不夠氣派和檔次。東風轎車造出不到一個半月后,又提出制造高級轎車的計劃,欲再次改寫中國人不能制造高級轎車的歷史。
1958年7月1日,高級轎車項目正式上馬,計劃一個月內(nèi)完成。在那個“趕英超美”的“大躍進”年代,一汽提出了“乘東風,展紅旗,八一拿出高級轎車去見毛主席!”的口號。在當時十分落后的技術(shù)條件下,要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內(nèi)造出高級轎車來,困難之大,可想而知。當時不要說沒有完整的設計圖紙供參考,手頭連可供借鑒的樣車都沒有。
后來聽說吉林工業(yè)大學有一臺1955年型Chrysler Imperial(克萊斯勒帝國)高級轎車,于是將車借過來,作為設計參考的藍本。這臺車原來是由南斯拉夫大使館使用,后來人民日報社購置,此后又轉(zhuǎn)給吉林工業(yè)大學用于教學科研。
在試制紅旗轎車的過程中,V8發(fā)動機的試制困難最大,特別是缸體的鑄造,成為了當時的難題。蘇聯(lián)專家說:“你們不要搞V8發(fā)動機,我們蘇聯(lián)還造不出來呢”。制造V8缸體不是可以短期內(nèi)掌握的簡單技術(shù),鑄造的100臺缸體中有97臺是廢品,結(jié)果一汽以“百里挑一”的辦法選出幾件鑄件毛坯進行加工,最終還是做出了V8發(fā)動機。
經(jīng)過了33天的努力,第一臺紅旗轎車終于誕生,“紅旗”的品牌名稱是吉林省省委書記吳德在CA72誕生時召開的全廠萬人集會上正式命名的。當時這款車型只是試制過程中的第一輛紅旗樣車,它的編號是CA72-1E,編號后面的1E表示第一次試驗樣車。
雖然是試制車型,但是在這款車型上已經(jīng)展現(xiàn)出了濃濃的民族特色,外觀上,其進氣格柵為扇形,車頭車標為一面飄揚的大紅旗,代表著毛澤東思想,兩邊的轉(zhuǎn)向燈罩內(nèi)部被雕成了梅花狀,輪罩外圈采用了云紋圖案,尾燈繼續(xù)使用宮燈造型。
1958年8月,第一款紅旗CA72-1E樣車試制成功后,中央又給一汽下達了設計制造紅旗檢閱車的任務,用于1959年國慶十周年慶典。僅經(jīng)過了兩個月的時間,9月28日,第一輛紅旗檢閱車就已經(jīng)裝配完畢,當夜送往北京中南海,向國慶十周年獻禮。
第一輛紅旗CA72-1E轎車誕生之后,一汽開始對樣車進行路試及升級設計,力求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到了1959年8月31日,經(jīng)過了5次試裝改進后的紅旗轎車終于完成,車型編號為CA72。
紅旗CA72誕生之后,紅旗檢閱車也隨之改進。這種檢閱車第一次共試制了兩輛,原打算給當時的國防部長彭德懷同志使用,但他在1959年廬山會議上遭到了批判,由林彪接替了他的職務,于是第一次正式使用這款檢閱車的人是林彪。
1959年國慶前夕,一汽按照計劃如期將首批質(zhì)量過關(guān)的30輛紅旗CA72高級轎車和2輛紅旗檢閱車送往北京。1959年10月1日,2輛紅旗檢閱車載著閱兵總指揮和國防部長檢閱了海、陸、空三軍,同時6輛紅旗CA72轎車列隊進入游行隊伍中,接受毛主席檢閱。
紅旗品牌的鼎盛時期
各級領(lǐng)導陸續(xù)坐上紅旗轎車
1959年,紅旗CA72轎車在建國十周年露面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各方面的用車要求。1960年,第一機械工業(yè)部給一汽下達了生產(chǎn)2000輛CA72的任務,后來又秘密增加了300輛。同時1960年,紅旗CA72轎車還相繼參加了萊比錫國際博覽會和日內(nèi)瓦展覽會。
紅旗CA72雖然已經(jīng)研制成功,不過技術(shù)上還不夠成熟,例如:沒有中間折疊座椅(給領(lǐng)導人的隨行使用)、車身質(zhì)量過重、發(fā)動機動力和底盤的性能還有待改善。于是從1960年開始,一汽開始狠抓紅旗CA72的生產(chǎn)質(zhì)量。
1964年9月,一汽不負國家重望,將40輛合格的紅旗CA72轎車開到了北京。進行了半個多月的試車,最終中央決定,將紅旗車定為國車,參加建國15周年的國慶節(jié)迎賓活動。從此,紅旗轎車光榮的成為了國家重大慶典及國家領(lǐng)導人的專用車型。
到了1965年,一汽決定對CA72進行一次換代,升級后的編號為紅旗CA770,對于CA770,一汽要求對車身、發(fā)動機全部進行重新設計,且設計步驟要求按照正規(guī)化的程序進行。
1965年9月份,第一輛紅旗CA770的樣車送到了北京,彭真市長在大加贊賞的同時,也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試乘后他發(fā)現(xiàn)車內(nèi)噪音較大,問其原因后得知,是為了減少動力損耗而對消音器做了簡化。彭真建議說:“還是把噪音調(diào)小點的好,這么大的車,內(nèi)飾這樣講究,本來就是講排場的車,損耗就損耗些吧。這車是有國際影響的,國外貴賓在車里說話,如車內(nèi)噪音太大,會留下不好的印象”。
1965年年底,CA770正式定型,轎車廠立即投入生產(chǎn),首批生產(chǎn)20輛。外觀方面,紅旗牌CA770高級轎車突破了CA72“大、平、正、方”的視覺感受,整體外觀外形更加精致、協(xié)調(diào),在表現(xiàn)中國傳統(tǒng)風格的同時,又完全擺脫了美國車的影子,更加符合中國人的審美。
1966年4月22日,中央訂購的首批20輛紅旗CA770運抵北京永定門火車站。新型紅旗CA770很快被分配給了副總理、副委員長級領(lǐng)導正式乘用。按車號的排列,5號車由鄧小平乘坐、8號車由薄一波乘坐、13號車由陳毅乘坐、15號車由陶鑄乘坐、19號車由董必武乘坐、20號車由李先念乘坐、43號車由賀龍乘坐、57號車由郭沫若乘坐……
在那個意氣風發(fā)的年代,中國汽車人從無到有的研發(fā)了極富中國民族特色的紅旗轎車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而之后,紅旗轎車所經(jīng)歷的磨難,以及逐漸從中國走向世界的道路又是有怎樣曲折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