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中國士人階級就樂衷于游歷名山大川,探訪名人隱士。身處盛世一統(tǒng)的大唐帝國的士人階級更是其中的典范,他們或是在仕途不順時寄情于山水間,宣泄情懷;或是將隱居作為同應舉求官并行的政治道路。而此時唐朝時期山東區(qū)域內的旅游資源已豐富多彩,形成了以青、齊為中心的佛教文化中心的人文旅游資源、泰山及泰山余脈為核心的山岳、水體區(qū)域等自然旅游資源,這些豐富的旅游資源給士人的游歷提供了廣闊的平臺和契機。
一、士人游歷的典范代表
初唐時期來到山東區(qū)域游歷的士人中最有名望的當屬駱賓王(635-684),作為“初唐四杰”之一的他,在少年時期就曾因為父親在做官而來到青州博昌(今山東博興),后其父去世,駱賓王一直奉其母居于兗州,他居住山東十余年間,也曾游歷齊魯大地。他僑居兗州期間所作《在兗州餞宋五之問》,詩中開端即點明兗州的地理狀況“淮夷泗水地,梁甫汶陽東”。調露初年,駱賓王出使齊地,經過沿海地區(qū),作《蓬萊鎮(zhèn)》:“旅客春心斷,邊城夜望高。野樓疑海氣,白鷺似江濤?!痹娭忻枥L了蓬萊海市蜃樓的景象。在《遠使海曲春夜多懷》、《海曲書情》中,則描繪了海邊的景象。
唐朝中期最顯著的代表人物則是高適、李白、杜甫三位大詩人。他們不僅在各自游歷山川而且時常同一眾友人聚集在一起把酒言歡,感古懷今。高適與開元十二年(724年)至天寶五年(746年)間長期居住或漫游于齊魯大地之間,在山東期間曾游歷東平、單父(今單縣)、北海(今濰坊)、魯郡(今兗州)等地。李白則是從開元二十四年(736年)間,移居東魯,在此一直住到天寶十三載(756年),前后達二十年之久。在此期間,李白不僅獨登泰山、同孔巢父等人登臨徂徠山,留下《游泰山》(六首)及《送韓準、裴政、孔巢父還山》等佳作,抒發(fā)自己忘情山水的情懷,而且李白在天寶四年,在濟南入道,由高天師授道箓于紫極宮,取得了道士的正式身份,以入道的方式麻醉自己在官場的失意苦悶。杜甫于開元十九年(731年)就開始了他自由的漫游旅程,開元二十四年,他北上探望在兗州做司馬的父親,開始了他在齊趙間十年之久的漫游生活。開元二十五年,在他從河北邯鄲輾轉來到兗州時,他登臨魯郡城樓作《登兗州城樓》,描繪了他站在城樓所見的青、徐大地。隨后他游覽泰山,留下了著名的《望岳》,成為古今佳作。與此同時他在兗州居住期間,結識了蘇預,同游邯鄲趙王故臺;拜訪結交隱士山人,《題趙氏隱居》中記載了他拜訪隱士張氏的情景。而在《劉九法曹、鄭瑕丘石門宴集》中則記錄了他和當地的二名小吏在野外聚餐的場景。此外杜甫輾轉于兗州、臨邑、濟南等各地。值得一提的是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杜甫與李白、高適同游單父臺、登臨宓子琴臺,游歷孟諸澤,三位大家感古懷今,飲酒賦詩,儼然是當今的一場文化沙龍。
此外唐代杰出詩人劉長卿、盛唐山水詩人王維、天寶年間享譽盛名的文章名家蕭穎士、天寶年間曾任北??ぬ氐内w居貞都曾游歷山東各大山名川,在山水之間留下諸多佳作供后人瞻仰膜拜。
二、士人階層游歷活動特點
從上述士人在山東區(qū)域的游歷活動中不難發(fā)現,漫游是他們的主要活動方式,他們都漫游于齊魯大地之間,不拘泥于一地,而是縱橫山水間,在廣闊的天地中或是抒發(fā)仕途不順的失落;或是抒發(fā)游歷中無限的喜悅之情;或是觸景生情、感古懷今。
其次,士人們在漫游的過程中要么登臨古跡、飽覽名勝;要么拜訪隱士山人,結交高僧名道。他們的都擁有著豐富多彩的漫游經歷,士人們會聚集在一起,把酒言歡,各抒己見,以文會友,形成了集求學、賞景、文化交流等多項活動為一體的游覽經歷。士人們的這種活動,在無形中就帶動了山東區(qū)域本身文化氛圍的提升,士人間的形式多樣的交流活動在保持鄒魯文化在山東的持續(xù)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同時在眾士人的游歷經歷中可以了解到他們的漫游經歷持續(xù)時間都很久。如駱賓王、杜甫游歷齊趙間長達十多年之久,李白更是在齊魯大地漫游長達二十余載。他們儼然已經將齊魯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一樣的熟悉和熱愛,與此期間創(chuàng)作的佳作履不勝數,齊魯因為他們而躍然紙上,他們也因有齊魯的壯麗山水而落筆生花。
綜上所述,唐朝時期山東區(qū)域內聚集了眾多享譽古今的名人墨客,他們以漫游為主要的游歷方式,漫游時間多耗時持久,通過閱歷名山、探訪隱士,相互間進行文學交流、尋求名僧講法問道等多種形式,漫游于齊魯大地之間。唐朝士人在山東區(qū)域的這種漫游游歷之風,對齊魯文化的發(fā)展起到了舉足輕重的歷史意義,不論士人們是放情于山水間感懷身世多舛,還是希望通過隱士山水間這種終南捷徑而獲得統(tǒng)治者的賞識,唐朝士人們的漫游游歷都是當時文化擴散和地域交流的一項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宋]歐陽修.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3.
[2]王淑良.《中國旅游史》(古代部分)[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1998.
[3]陳元峰:《齊魯歷史文化叢書——唐代詩人與山東》,第23頁。
(作者簡介:盧 萍,漢,山東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發(fā)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