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昨天還是炙熱的夏天,轉眼已到了深秋?!肮怅帯边@個家伙,還真是難以捉摸啊。下面這幾件事兒,都跟光陰有關。
72歲,他選擇不再堅持
“大概這次有人會認為‘又來了’,但我是很認真的?!?2013年的秋天,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老先生正式宣布退休啦。
1941年,宮崎駿出生在日本東京都。幼年時期的他,迷戀各種飛行器。
大學畢業(yè)以后,宮崎駿進入日本著名的東映動畫工作,他從底層做起,逐漸脫穎而出。1984年,由宮崎駿一人擔任導演、編劇的《風之谷》問世,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久之后,他聯手日本另一位優(yōu)秀導演高勛共同創(chuàng)辦了吉卜力工作室,從此,開始了一段美妙的影像傳奇。
從上世紀80年代的《天空之城》《龍貓》,到后來的《幽靈公主》《千與千尋》,再到今年秋天的《起風了》……將近30年時間,宮崎駿監(jiān)督(導演)了十多部作品?!皩m崎駿”這個名字成為了日本動畫的標簽。
時光飛逝。幾十年間,人們的生活和思想發(fā)生了悄然而深遠的變化,可是宮崎駿的電影卻像是有著某種魔力,總能一直吸引無數觀眾的眼球。美好的畫面,溫暖的劇情,富于童真的想象,加上蘊含在影像背后的那種對人性的贊美,對工業(yè)化與戰(zhàn)爭的排斥,讓宮崎駿的影片超越國界,成為真正的世界性的作品。
對于這個留著雪白絡腮胡,戴著黑框眼鏡的動畫大師,美國《時代》雜志曾有經典的評價:為什么宮崎駿的動畫如此受人注目?因為在這個興起用電腦作畫的年代,宮崎駿依然一心一意地用手去繪制一個寧靜而美麗的禪之世界……
在未來的日子里,除了懷念,我們還能夠做些什么呢?這個72歲的老人在記者會上給了全世界少年人一個建議:“如果有機會,請看看我們的電影,也許你會感受到一些意義。”
36年,“旅行者”飛出太陽系
今年9月,在經歷了36年的漫長旅行之后,美國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飛出太陽系,正式進入恒星際空間。它也成為了首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
1977年,美國發(fā)射了空間探測器“旅行者1號”,到今天為止,它距太陽已經有190億公里之遠。從去年開始,就不斷有“旅行者1號”已經到達太陽系邊界甚至飛出太陽系的說法,但美國宇航局始終沒有承認。
“我們現在有了新的關鍵的數據。”“旅行者1號”首席科學家愛德華·斯通在9月12日的新聞發(fā)布會上說,“之前,我們的團隊需要時間來了解、分析這些觀測數據,而現在,我們可以回答人們一直都想問的問題了——‘我們到那兒了嗎?’‘是的,我們到了?!?/p>
對于人類的文明史而言,36年的光陰實在算不得什么,充其量就是“彈指一揮間”吧。不過,科學發(fā)展起點越高發(fā)展速度就越快,這36年,人類的成績單,倒是稱得上相當亮眼。你瞧,我們經過了幾百萬年征服自然,花了幾千年讓奴隸獲得自由,又用幾百年解放農民,卻僅僅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就初步完成了信息革命,今天,我們用上了輕巧強大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甚至把各種飛行器成功地送上月球、火星,送入浩瀚的恒星際……
相對于整個宇宙來說,人類確實很渺小。但是,人類又很偉大。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們還能創(chuàng)造出多少偉大的傳奇?“旅行者1號”又將在孤獨的旅程中邂逅怎樣的風景呢?沒有人能夠預測。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人類對未知世界各個領域的探索將不斷繼續(xù)深入下去。充滿好奇心的你,準備好了嗎?
“回憶管家”,記錄光陰的故事
所謂“光陰的故事”,說到底還是人的故事。在時代的書卷里,每個人寫著屬于自己的故事,或宏大,或精巧,或幸福,或悲傷,或激昂,或平淡。所有的故事拼裝起來,就組成了一個時代的故事。
最近,山東青島成立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志愿者組織——“青島回憶管家”,“回憶管家”的發(fā)起人名叫隋維榜,今年31歲,是一位老師。隋維榜參加過不少關愛老年人的公益活動,他發(fā)現,老年人總是喜歡和別人講自己的人生經歷,可是他們的兒女總是沒有時間或耐心來傾聽。于是,他決定成立一個公益組織,讓志愿者充當老人的傾聽者,并將有價值的內容記錄下來。
其實,對于志愿者來說,傾聽的過程何嘗不是另一種幸福呢?他們不但從中聽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還觸碰到了老人們非同一般的精神世界。隨著越來越多的志愿者的加入,隋維榜告訴記者,下一步,他們將注冊為正式的公益組織,并且將老人們珍貴的記憶整理成文字,印成刊物。
是不是覺得挺有意思的?雖說我們還沒有到可以做志愿者的年齡,但是,我們照樣可以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回憶管家”。準備好紙筆,或者打開手機上的錄音功能,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父親、母親講他們過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