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挑起二戰(zhàn),配嗎?為什么它這么不知死活?這是因為,一戰(zhàn)后的國際關系對它不利。
在華盛頓體系下,最失落的是日本。1902年英、日結成同盟,這對日本的好處是大大的。日本人自己都說,感覺就像佃農的兒子過繼給了地主。日本當時的國力還不如大清,能跟橫行300年的老牌帝國結盟,日本能不感覺自豪嗎?而且,這是英國第一次跟外國結盟,英國向來是不跟任何國家結盟的。
可是,日本好不容易傍上大款英國,結果在華盛頓會議上,讓美國給攪黃了。
接下來對日本的打擊更重。出席華盛頓會議的九國簽署了《九國公約》,承認中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任何國家都別想染指,門戶開放、利益均沾。
這很明顯是針對日本的,因為1915年日本逼迫中國簽署《二十一條》,想獨占中國,但日本這個便宜沒占多久,美國馬上就玩了這么一手,將日本占的便宜又給剝奪掉了。
一、在華盛頓體系下,最失落的是日本——英日聯(lián)盟讓美國給攪黃了,日本海軍受限制了,《九國公約》又把日本在中國獨占的利益給剝奪掉了
日本好不容易傍上大款英國,結果讓美國給攪黃了——凡爾賽體系雖然調整了歐洲秩序,但并沒有調整帝國主義在遠東的秩序。那么,遠東秩序調整靠的是什么?靠的是1922-1923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
華盛頓會議又是怎么回事兒呢?
其實,一戰(zhàn)說是世界大戰(zhàn),但戰(zhàn)場主要在歐洲,亞洲就在西亞,非洲是在東非,西亞和東非戰(zhàn)爭規(guī)模小得可以忽略不計。
在當時的帝國主義六強中,有兩個國家基本置身事外,這兩個國家就是美國和日本。
這兩個國家均不在歐洲,美國到1917年才對同盟國宣戰(zhàn),參戰(zhàn)是1918年。而日本呢,一戰(zhàn)時主要在中國青島作戰(zhàn),除此之外就是派了一支艦隊到歐洲給協(xié)約國護航。這樣,日本、美國在一戰(zhàn)中都沒什么損失。
一戰(zhàn)之后,別的帝國主義國家勢力都被削弱,唯獨這兩個國家實力增強。于是,這兩國趁歐洲列強無暇東顧之機,開始在亞洲大肆擴張,特別是在中國和太平洋地區(qū)。
這樣兩國自然就有了矛盾,還很激烈,這個矛盾需要調解。
在遠東太平洋地區(qū)擴張,最需要的是海軍,而海軍在三軍當中是最燒錢的。按今天的話來說,一輛坦克幾百萬;一架飛機幾千萬;一艘軍艦至少上億,核潛艇得十幾億,航母得幾十億。
在當時那種情況下,甭管是英、法還是日、美,實際上對軍備競賽都有點力不從心。剛打完仗,誰不愿意和平?。磕懿淮蚓蛣e打了,打完仗再擴軍備戰(zhàn),有點逆歷史潮流而動。所以由美國牽頭,哥兒幾個聚到華盛頓來開會。
出席華盛頓會議的共有9個國家,不像巴黎和會有27國。這次會議來的國家比較少,分別是英、法、美、日、意、中、比、荷、葡,為什么是這9國來呢?因為這些是《辛丑條約》的簽字國。當時《辛丑條約》是跟11國簽的,加上被迫簽約方中國,因此《辛丑條約》涉及的國家總共是12國,可是3個國家來不了了——俄國革命了,德國戰(zhàn)敗了,奧匈帝國戰(zhàn)敗解體了,所以出席華盛頓會議的國家變成了9個。
其實,中國問題雖然很重要,但美國一來就要討論的并不單單是中國問題。它要討論的是什么事兒呢?是調整跟英、法、日在太平洋地區(qū)的矛盾,討論的結果是簽訂了一個英、法、美、日《四國條約》。
《四國條約》簽過之后,從表面上看,彼此之間的矛盾是調整了,誰都不許擴軍,哪兒是你的勢力范圍,哪兒是我的勢力范圍,都進行了明確的界定,誰都不許針對其他地方采取敵對行動。
但這《四國條約》實際上很逗,逗在哪兒呢?美國人這么干的目的是要結束英、日同盟。
1902年英、日結成同盟,這對日本的好處是大大的。日本人自己都說,對于這件事兒,我們的感覺就像佃農的兒子過繼給了地主。你想,日本當時的國力還不如大清,能跟橫行300年的老牌帝國結盟,日本能不感覺自豪嗎?而且,這是英國第一次跟外國結盟,英國向來是不跟任何國家結盟的。這次是為了什么呢?為了能在遠東牽制俄國。
之后1907年英、俄協(xié)約了,俄國成哥們兒了,用不著牽制了,但英、日同盟還可以對付德國。
到一戰(zhàn)結束,德國也戰(zhàn)敗了,英、日同盟對于英國來講,沒有任何意義了。相反日本是非常樂意繼續(xù)維持英、日同盟的,抱住世界第一強國的大粗腿,對日本來說是非常有好處的,所以它死乞白賴地想要延長同盟的時間,因為同盟的有效期是20年,到1922年正好期滿。
美國能愿意英、日繼續(xù)結盟嗎?當然不愿意,可美國又不能說,我看你倆結盟不爽,你倆給我散伙。不能這么說??墒敲绹寺斆鳎延?、日小兩口變成了英、日、美、法小四口——光你倆有什么意思?我跟法國也摻和進來。
小兩口能過日子,可小四口咋過???所以四國同盟一簽訂,實際上英、日同盟就被瓦解了。
這是美國外交上的一個巨大成功,日本外交上的一次巨大失敗——日本好不容易傍上大款英國,結果被美國給攪黃了。這件事兒特別讓日本生氣,既失落又生氣。
第二件特別讓日本生氣的事兒是:美國與英國并駕齊驅了,日本海軍受限制了。
華盛頓會議簽訂的第二個條約是英、美、法、意、日《五國海軍條約》,這個條約意在限制相互擁有的戰(zhàn)列艦和航空母艦比例,其實就是限制主力艦總噸位的比例。
按當時的規(guī)定,英、美、日、法、意之間的比例為5∶5∶3∶1.75∶1.75,這就是說,英、美并駕齊驅了,這是美國的巨大勝利。因為英國一直是世界第一海軍強國,以往它的海軍一直保持著雙強標準——我是世界第一,我的總噸位是老二老三之和,這樣可以保證老二老三聯(lián)合起來都打不過我,而現(xiàn)在美國跟它并駕齊驅了。
今天看美國海軍,都不知道是幾強標準了,后面老二老三老四老五,可能加上老J老Q老K都沒它多,它光一艘航母就10萬噸。而在當時,日本非常希望自己的海軍總噸位能保持在美國的70%,它認為最低限度應是對美七成,這樣跟美國交戰(zhàn)才有把握——那時候日本已經把美國當成假想敵了。結果,折騰了半天才六成。
根據《五國海軍條約》,日本兩艘在建的戰(zhàn)列艦要拆毀,這讓日本很生氣。
法國跟意大利倒無所謂,它們還沒到那比例呢——你讓我1.75,我現(xiàn)在可能才1.43,還可以接著造。
在華盛頓會議上矛盾也很多,據說英國不讓法國造潛艇,因為英國在一戰(zhàn)中吃了德國潛艇的虧。
英國海外殖民地多,得多造巡洋艦保衛(wèi)自己的殖民地,而法國則反對英國造巡洋艦。法國代表在會議上跟英國代表酸溜溜地講:“無敵于天下的大英皇家海軍,造了那么多巡洋艦,想必是用來捕魚的。”——這意思就是說,你不是號稱愛好和平嗎?你這巡洋艦肯定是用來捕魚的——“那你為什么不允許可憐的法蘭西保住一艘潛艇,來觀察一下海底生物呢?”
列強之間鉤心斗角,你損我、我損你,最后勉強達成了《五國海軍條約》中那么一個比例。
這又是美國外交的成功、日本的失敗。
接下來對日本的打擊更重。出席華盛頓會議的九國簽署了《九國公約》,這公約全稱叫《九國關于中國事件應適用各原則及政策之條約》?!毒艊s》承認中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任何國家都別想染指,門戶開放、利益均沾。
這很明顯是針對日本的,因為1915年日本逼迫中國簽署《二十一條》,想獨占中國,當時歐洲列強顧不上,美國想在歐戰(zhàn)中賣軍火發(fā)財,也沒顧上,讓日本暫時占了便宜。但日本這個便宜沒占多久,美國馬上就玩了這么一手,將日本所占的便宜又給剝奪掉了。所以,這同樣是美國外交的成功和日本外交的失敗。
整個華盛頓會議,可以看成是巴黎和會的延續(xù)。所以一戰(zhàn)后至少頭十年,維持世界格局的是“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在凡爾賽體系下最失落的是德國;在華盛頓體系下最失落的是日本——我好不容易傍上了英國,可你美國竟給我拆散了,把我們小兩口變成了小四口;我海軍弄了半天還是二流,你倒跟英國并駕齊驅了;我想獨霸中國,你卻給我弄成了“門戶開放、利益均沾”——這都什么玩意兒??!
所以,從以上所講中可以看出,為什么是德、意、日三國挑起了二戰(zhàn)。特別是小日本,德國另說,意大利是跟班——日本挑起二戰(zhàn),配嗎?為什么它這么不知死活?這是因為,一戰(zhàn)后的國際關系體系對它們不利。一戰(zhàn)后國際關系體系的如此調整,為二戰(zhàn)的爆發(fā)埋下了伏筆。
二、面對經濟崩潰和社會動蕩,在日本,兩種社會思潮非常活躍,一種是社會主義思潮,一種是法西斯主義思潮。法西斯主義思潮的勝利,為二戰(zhàn)做好了思想準備
1929-1933年的世界經濟大蕭條,對日本的打擊很重。20世紀20年代中期,日本經濟就已跌至谷底,整個社會結構面臨解體的危險。當時日本的社會結構也是金字塔形,千百萬處在金字塔底層的人民,全在困境中掙扎。
1923年9月1日,日本經歷了一場著名的關東大地震。那場大地震幾乎使首都東京淪為一片廢墟,比1945年兩顆原子彈的殺傷力還大。地震造成很多銀行倒閉,許多人畢生的積蓄化為烏有。
到1926年,失業(yè)的產業(yè)工人已達300萬。進城打工的農民返回家鄉(xiāng),發(fā)現(xiàn)家鄉(xiāng)情況更糟,因為政府從朝鮮和中國臺灣運來了大米,日本千百萬的農民,種米無利可圖。
日本在亞洲是稱王稱霸的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上它的國力還不行。當時日本還有點像中國那種男耕女織的樣子,男的種植大米,女的生產生絲。生絲主要出口美國,但美國受經濟大蕭條影響,不再需要那么多生絲。這樣,不管是城市里的人,還是農村里的人,都非常絕望,整個日本社會面臨爆發(fā)革命的危險。
面對經濟崩潰和社會動蕩,當時日本兩種社會思潮非?;钴S,一種是社會主義思潮,另一種就是法西斯主義思潮。
這兩派都認為要進行激烈的社會改革,分歧就在于是往左轉還是往右轉。當時右派分子,也就是法西斯分子占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
社會主義學說在日本沒什么基礎,尤其沒有群眾基礎。因為,日本是以天皇為首的神道教國家,天皇既是國家元首,又是人們的教主,這種思想千百年來根深蒂固。日本歷史上那么多幕府將軍改朝換代,殺掉舊的將軍,自己當新的將軍,但沒有一個人想著要換掉天皇。馬克思主義宣傳沒有天皇,人人平等,日本人就不知道該怎么過日子。任何帶有共產主義氣息的東西,在日本都很難生根發(fā)芽。
給天皇做顧問的元老重臣們,日本的財閥、政客、將軍們,都支持日本向右轉。
在當時日本全國向右轉的情況下,帝國議會在1925年通過了《治安維持法》,授權警察鎮(zhèn)壓思想危險分子,粉碎旨在顛覆國家的組織。一支被稱為特高的獨立力量獲得了授權,這就是日本的特別高等警察,有點像德國的蓋世太保。
特高對日本共產黨進行了殘酷的迫害。1927年,日本共產黨在東京、大阪、神戶發(fā)動五一節(jié)游行,警察逮捕了1600名黨員,日本共產黨由此遭到沉重打擊。日本的農民團體和勞工團體,企圖在日本的政治體制內建立起社會主義聯(lián)盟,組織合法的工會、農會,但在特高的殘酷打擊下遭到失敗。
同樣是要求社會變革的右翼,特高不動他們分毫,甚至暗中支持。
日本的兩種極端勢力,極左被打掉,極右卻蓬勃發(fā)展。
三、有一類戰(zhàn)犯叫參謀
在日本,陸軍省、海軍省、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組成了個叫軍部的機構(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航空兵分別隸屬于陸海軍)。這個機構并不是正式的,不是真有這么一個機構,而是習慣上稱為軍部。
軍部的統(tǒng)帥權直屬天皇,內閣和議會都無權過問。
在日本,陸軍省和海軍?。ㄏ喈斢谠蹅兊膰啦浚┎还苤笓]打仗,他們只管招兵、訓練、工資晉級、評定軍銜。
那么,誰來管指揮打仗呢?
是參謀機關——陸軍參謀本部和海軍軍令部。這樣一來,參謀,就成了軍隊中勢力最大的人。
內閣根本指揮不了軍隊。為什么呢?因為隸屬于內閣的陸海軍大臣有一項特權——“帷幄上奏權”——他們可以越過首相直接上奏天皇。一旦陸海軍大臣對內閣不滿,就會行使這個特權。
中國學者俞天任寫了本書叫《有一類戰(zhàn)犯叫參謀》,他就多次提到日本對外的戰(zhàn)爭不是高層計劃的,而是幾個參謀一拍腦門就干,先斬后奏。比如“九一八”事變,實際上就是關東軍的三個參謀策劃的,石原莞爾、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賢二,就這幾個人就干了起來。
在石原莞爾等人的夢想中,偽滿洲國是一片樂土,中國人、朝鮮人、滿洲人、蒙古人在日本人的統(tǒng)治下,就能解決日本的問題。
石原莞爾當時是一個中佐,板垣和土肥原是大佐。這三人都是校級軍官。營團級干部就能干出這么大的事來。
這也就是說,關東軍三個小小的參謀,就能挑起一場事變,建立一個新的國家。
這對后來日本軍隊中的大小參謀們,有了明顯的示范效應。后來日本的很多戰(zhàn)役都是陸海軍那些參謀力主發(fā)動的,比如陸軍最有名的迂政信,號稱“戰(zhàn)爭之神”,最終軍銜也就是個大佐,二戰(zhàn)打完他都沒晉升到將官。但是,打所羅門群島有他,打瓜達爾卡納爾群島有他,打印度也有他,沒一個地兒沒他。
這是非常奇特的現(xiàn)象。
四、日本兵為什么上了戰(zhàn)場那么殘忍?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轉嫁壓迫
日本還有一個現(xiàn)象,叫“下克上”。日本社會等級非常森嚴。日本兵為什么上了戰(zhàn)場那么殘忍?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轉嫁壓迫。昨天老兵打我,我拿平民、戰(zhàn)俘撒氣。老兵為什么打我呢?他被班長打了。班長為什么打他呢?班長被排長打了,一級壓一級。但你要把我壓迫得實在活不下去了,我把你干掉,然后我剖腹自殺,這叫“下克上”,會得到廣泛的同情,你是個爺們兒,你沒剖腹都不判你死刑。
20世紀30年代,日本社會的極右翼宣揚這種“下克上”,全國彌漫著一種下克上的情緒。這幫人認為,我們日本之所以國力衰落,就是因為天皇被財閥和內閣架空了,那該怎么辦呢?干掉他們,這樣我們就可以建立起天皇直接領導的社會政治體制,然后就能夠擴張。
持這種思想的大部分是一些平民出身的中下級法西斯軍官。
五、磨刀霍霍殺首相——長達兩年,被日本政治家稱為沒頭腦的愛國主義時期
當時日本軍官分成兩派,一派叫皇道派,一派叫統(tǒng)制派。
其實,兩派主張的大方向都一樣——建立法西斯專政,只是手段不同而已?;实琅筛みM一些,凡是阻礙的人都殺,連統(tǒng)制派的人也殺。所以,1930年,濱口雄幸首相在東京火車站被刺成重傷,幾個月后不治身亡。刺客是極端主義團伙的年輕成員。
由此開始了長達兩年、被日本政治家稱為沒頭腦的愛國主義時期。
這段時間主要是一幫“愛國賊”、右翼狂熱分子企圖通過暗殺領導人的方式來凈化日本。
他們?yōu)槭裁匆獨I口雄幸呢?因為濱口雄幸接受了倫敦海軍裁軍會議上的條件——日本跟美國主力艦的比例維持在3∶5,原來想7∶10,這樣,在日本法西斯愛國賊的眼中,濱口首相就成了賣國賊。
1932年,日本“血盟團”成員又把堅決反對軍事擴張的大藏相(相當于財政部長)井上準之助暗殺;
同年,三井財團總裁團琢磨被暗殺。
警察逮捕了這個法西斯團伙,人民大眾卻認為這些刺客就像古代武士,為了日本的福祉不惜犧牲生命。
逮捕了這個法西斯團伙之后,法庭要對暗殺團體“血盟團”成員進行審判。結果一個由九名陸軍和海軍年輕軍官組成的小團體,在右翼民眾支持下,企圖發(fā)動軍事政變。
這次政變雖然失敗,但他們刺殺了犬養(yǎng)毅首相。犬養(yǎng)毅是孫中山的朋友,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發(fā)表了不同看法。
公眾再一次對刺殺事件表示同情,對這些叛亂分子的審判,變成了極端民族主義者進行宣傳鼓吹的舞臺。
皇道派的頭子荒木貞夫把他們稱為擋不住的愛國者,全國各地11萬人為他們請愿,很多人寫下血書,這些人如潮水般涌進法院。九個青年自愿站在被告席上,砍下自己的小手指表明誠意。
你想,這誰還敢審他們?于是這幫人先是被監(jiān)禁,后來減刑,再后來戴著鋼盔、扛著步槍在操場上跑圈當作處罰,跑完之后,這個幫他拿鋼盔,那個幫他扛槍,抬著他們武裝游行。
三個首相——原敬、濱口雄幸、犬養(yǎng)毅,以及多位高官被暗殺,兇手都沒事,這幫人就殺上癮了。同時,軍部法西斯大力鉗制輿論,禁止一切有害國內政治的言論,加強對顛覆性組織的控制,強化公眾團結,增強國家動員力。日本政府就此掀起了對“非日本事務”大規(guī)模的鎮(zhèn)壓。
凡是反對日本對中國進行侵略、反對崇拜天皇、反對日本走法西斯道路的,就是“非日本事務”,一律堅決鎮(zhèn)壓!日本甚至專門成立了一個思想控制局。
這多有意思,都說政治犯因言獲罪,沒有因思想獲罪的。
軍警們協(xié)助特高執(zhí)行荒謬的政策,在文部?。ㄏ喈斢诮逃浚┏闪⒘艘粋€學生控制處,自由派的出版物被禁止,一些書籍、雜志、報紙一半的內容被刪去,有寫煽動性文章嫌疑的人被無限期羈押,凡是支持自由主義思潮的人都失去了工作,極端民族主義暴徒在大街上尋找持不同政見者,并毆打他們。
六、用氣球平息叛亂
這樣一來,極端愛國主義思潮在日本占了上風。為了徹底建立法西斯專政,1936年2月26日凌晨,以香田清貞大尉為首的1500名陸軍士兵發(fā)動了兵變。
香田清貞只是個大尉,其余參與政變的十幾個軍官職位更低。
這些士兵占領了陸軍省、國會大廈、東京警視廳、首相官邸,有一隊人闖進了大藏相高橋是清的家,把他殺了,因為高橋指出“日中戰(zhàn)爭”已嚴重消耗財力,更反對日、美開戰(zhàn)。
另一批人殺死了內大臣齋藤實,齋藤實全身中彈47發(fā),老頭被打成了篩子。當然,也因為日本手槍非常爛,南部十四式手槍,用來自殺都經???。
再有就是陸軍教育總監(jiān)渡邊錠太郎大將被殺死。
岡田啟介首相躲在洗澡間里僥幸逃脫,他的妹夫沖出去做掩護,被誤認為是首相而遭殺害。
天皇的侍從武官長鈴木貫太郎也身中數彈,躺在地上呻吟。法西斯軍官一看他沒死,想給他一刀斷頭。鈴木的夫人撲在他身上,說他馬上就要死了,有出氣沒進氣,就給他留個全尸吧。法西斯青年軍官也覺得是這么回事兒,就說,對不起,夫人,把你屋子弄臟了,然后便退了出去。鈴木的夫人趕緊把丈夫送到醫(yī)院,老頭居然被搶救了過來。這還是說明日本手槍的威力不行,要是用美國的柯爾特M1911,早崩死了。鈴木貫太郎后來還成了日本戰(zhàn)敗前的最后一任首相。
法西斯年輕軍官們就這么干,發(fā)動政變,把全國人民忽悠起來,說我們國家正處在與俄國、中國、英國、美國發(fā)生戰(zhàn)爭的邊緣,除非我們現(xiàn)在奮起消滅那些阻礙進行真正改革的家伙,否則天皇會威望掃地。
這事發(fā)生之后,天皇非常生氣,因為陸軍大臣竟然把叛軍稱為義軍,天皇急了,說隨便殺害朕的股肱之臣,難道還算義軍?你們趕緊給我鎮(zhèn)壓,你們要不鎮(zhèn)壓,朕將親率近衛(wèi)師團前往平叛。這樣,大臣們才把坦克調進來準備鎮(zhèn)壓叛軍。
其實鎮(zhèn)壓特簡單,升了倆大氣球,上寫“天皇陛下宣布你們是叛軍”。士兵們一看,敢情我們是叛軍?就回營房去了。十幾個法西斯軍官到皇宮前廣場上拉手榴彈自盡了。活下來的遭到了審判,這次審判相對嚴了一點,17個人被判死刑。打這兒之后,日本陸軍中的皇道派勢力一蹶不振,原屬皇道派的很多人改投統(tǒng)制派門下,比如號稱“馬來之虎”的山下奉文。
七、在日本,沒有人再敢得罪軍部,日本最后進入軍部法西斯獨裁。日本法西斯就這樣上了臺
雖說這次政變最后被平息,但這次政變產生了一個影響,在日本沒人再敢得罪軍部,因為這幫人想殺誰就殺誰。
雖然“二二六兵變”之后建立的內閣仍然是文官掌權,首相廣田弘毅是文官,但他恢復了陸海軍大臣現(xiàn)役武官制,就是——陸海軍大臣必須由現(xiàn)役陸海軍大將或中將擔任。
陸海軍大臣一定由軍部推薦,如果軍部對首相不滿,它就拒絕推薦陸海軍大臣人選。你這個內閣沒有陸、海相能組成嗎?缺國防部長?不像話。
所以,到最后,只要軍部對內閣不滿,就召回陸相、海相,兩相宣布辭職,軍部拒絕推薦繼任人,內閣就要倒臺。
最后怎么辦?干脆以毒攻毒,讓軍人來擔任首相,你擔任首相,軍部就不會給你搗亂。所以,日本最后進入了軍部法西斯獨裁,東條英機當了首相。
這個法西斯過程,跟德國有很大區(qū)別。日本法西斯就這樣上了臺。
1936年11月25日,日本同德國簽署了《反共產國際協(xié)定》,兩國正式聯(lián)合起來,組成了法西斯陣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