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是一場物質(zhì)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我們要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
朋友問我“是誰提出的‘80后’啊,他又是幾零后?”,于是我大腦里洶涌的出現(xiàn)恭小兵的身影,和他的《云端以上,水面以下》,他的《無處可逃》,他的《草根時代》,還有那一群視他如高山仰止的小兄弟們。
恭小兵的身上貼著很多標簽,他自己不以為意,有時候甚至拿這些標簽調(diào)侃自己。殺過豬,砍過人,少時失足,6歲進小學,16歲進監(jiān)獄,命途多舛。借過高利貸,為躲債亡命天涯?;貞浌”那啻号c滄桑,是一個逆境奮起者的一路狂飆。短短十年,他從一名社會最底層的刑滿釋放分子,奮斗成很多社會名流的座上客;從一名普通的網(wǎng)絡寫手,上升為勵志類青年作家;從一名辭職下海的都市報記者,搖身一變?yōu)榍嗄陝?chuàng)業(yè)者。他對現(xiàn)在的定位,用他書里的話來說就是“這就是一個三十多歲老男人的真實生活:不豪邁,不矯情,不搖滾,不旅行。多少有點憂傷,多少有點快樂,多少有點余糧,多少有點閑情,多少有點名氣,多少有點朋友,多少有點囂張,多少有點負擔,多少有點猥瑣,多少有點秘密?!边@樣坦誠的心態(tài)大抵是他青春年代的經(jīng)歷所賦予的。
恭小兵的新作《青春向前,滄桑往后》2013年10月由盛大文學推出,這是一部記錄他青春和滄桑的經(jīng)典著作,其中包含了針砭時弊的雜文、58篇散文隨筆,以及他的成長歷程?!肚啻合蚯埃瑴嫔M蟆饭卜制邆€章節(jié),恭小兵在書中用質(zhì)樸的語言講述了他飽含缺憾的青春,以自己的親身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折射當下社會“80后”一代人的生活狀態(tài),給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青年以警示。告訴所有正在奮斗的80后青年,“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會永遠順利,暫時的困難和挫折只是對我們靈魂的修煉,光芒和希望就在距你不遠處,起起落落也好,歸于寂靜也好,我們都需要一顆安定從容的心”。
恭小兵給書的自序擬題:錢不是問題。在自序里說他從不反感錢,只是比較反感掙錢。他曾經(jīng)因為欠了高利貸倉皇跑路,覺醒后又回到原來打拼過的地方。在他看來,所有的失敗其實都只有一個原因——你似乎不太想。他于是這么悄無聲息地來到了二次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線,重新成為一只只為債務掙錢的“菜鳥”。
羊倌的兒子愛放羊。恭小兵講述了我們熟知的羊倌段子,說有人曾問羊倌的孩子長大了干什么,孩子說長大了娶媳婦;娶完媳婦呢?生孩子;生完孩子呢?放羊啊。人們便笑,笑他沒有上進心,沒有生活目標。又或者,笑他這枯燥無味循環(huán)往復而且還胸無大志的一生。恭小兵對這個段子提出一些不同于以往的思考,令人警醒。
賭王之死。恭小兵的經(jīng)歷可謂豐富多彩,他也曾經(jīng)嗜賭如命,在這篇文章里,恭小兵沒有講自己的賭徒生涯,而是以第三人稱的角度講述老鄉(xiāng)的一生。他說人死的時候,一切都會自動倒帶,像飛速放映的電影,而他的老鄉(xiāng)對自己的這一輩子能否滿意,要到此時才能知曉。
堅持還是放棄,是個問題。恭小兵對自己的寫作之路也有過“致命的絕望”,那時他對文字失去信心,對生活失去興趣。章節(jié)里寫到一個安徽打工仔的寫作之路,這給了恭小兵一個深思自己的機會,“唯一的一條堅持理想之路,就是艱苦的、忘我的、執(zhí)著的去直面自己。不斷的建立自己,不斷的否定自己,逼迫自己,甚至奴役自己。但不是付出汗水就有回報。前提是你必須確信,結果是神秘的,沒有人知道答案”。
重讀王小波。恭小兵最喜歡的作家大概要數(shù)王小波了,他第一次讀王小波是在少管所,恭小兵說“很高興在最迷茫的那個階段遇見了他。他適時地拯救了我行將麻木的靈魂。他讓我明白有趣和獨立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恭小兵覺得王小波能和他的文字相濡以沫到這種程度,只能說那是天賦使然。文章的字里行間流露出恭小兵和王小波雖未謀面卻似曾相識的感覺。
這本書的后記是:我叫恭小兵。寫恭小兵的網(wǎng)絡寫手生涯,那時他的座右銘是“笨蛋,你怎么笨的跟真的似的?”他覺得自己在網(wǎng)上簡直就是個窩囊廢,與別人相比一無所知。后記中恭小兵回憶自己奮斗的這十年歷程,感慨萬千。
其實恭小兵筆下的青春與滄桑,就是一張帶著痛苦和幸福的單程票,當想放棄的時候,就向前再走一步。如他在書中所寫,“人生不是一場物質(zhì)的盛宴,而是一次靈魂的修煉,我們要使它在謝幕之時比開幕之初更為高尚”。從這部新作中你可以看到,恭小兵的夢還沒有結束,他的路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