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一名搖滾歌星,也許是美國導演艾維特·劉易斯最初的人生理想,當理想破滅了只能去拍電影去時,他一定不甘心,于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他讓虛構的角色替自己去完成未竟的心愿——電影中的他們或者去唱片店打工(艾維特借影片《Luster》表明自己的音樂態(tài)度:將麥當娜的唱片直接丟出鏡頭外),或者化身為華麗搖滾的大歌星(吸毒加濫交,下場都不好),或者,成了《The Pretty Boys》中寫一篇報導就能令歌星的專輯狂銷一千四百萬張的盧索·列文。
盧索·列文,音樂雜志供稿人,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今天,信息海洋輕輕涌動起一個小浪,就會將諸多他這樣身份的人卷噬干凈,但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他是那浪!那時的流行樂壇,是音樂記者和樂評人的天下,他們都擁有一言九鼎的分量,那分量用盧索的話來形容:“你所知道的關于音樂90%的信息,都是因為我寫下來報導了,然后你讀到了,你所聽到的90%的音樂,你之所以會去聽,是因為我撰文推薦了?!?/p>
有點兒俗麗的影片風格,阻止觀眾更多地去喜歡艾維特的電影,不過他對盧索·列文的塑造是準確的:不僅符合且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音樂記者以及樂評人的認識,說白了,他們是樂壇掘金人:金子是千方百計地從歌星那里挖到的“有爆點的答案”,而得到金子的途徑是通過一連串提問去“挖掘”。
總結盧索·列文的提問技巧,有以下幾個特點:a、連珠炮般的提問;b、有技巧地問;c、設定情境去問;d、為了得到答案,不按常理出牌。
影片《The Pretty Boys》開始于盧索的一連串提問:“這張專輯是怎么出來的?”“受眾是誰?”“你在唱給誰聽?”“搖滾樂,是什么玩意?誰對你影響比較深?”高頻率的發(fā)問攜卷起聲音的旋風,將被采訪人裹挾其中,迎面而來的小問號宛若一步步遞進的麥克風,誰能招架得???回答常常是脫口而出。
而僅會忙不迭地追問,僅能成就一名合格的狗仔隊員,若想得到好的答案,還得問得有技巧,比如對一個樂隊來說,雖說聚散離合是常態(tài),但談起來仍是個敏感話題,對此,盧索的提問是:“就像一桌人一起吃飯,如果有人比其他人先離席會怎么樣?”此態(tài)度即為彼觀點。
但單有提問小技巧,難激起見多識廣的被采訪者的大興趣,若想得到一個好答案,還得設定一個出人意表的情境去提問,饒有興趣的回答會顯影出被采訪者鮮為人知的一面,來看盧索設計的“提問游戲”:“尼克松,就他一個聽眾,如果他在白宮聽你演唱,在深夜,就在一通蘇美熱線之后,這會給你什么靈感?”……
如果被采訪人無論面對怎樣的提問,就是沒興趣開口,或者只答:“無可奉告”,該咋辦?難不住那些出色的音樂記者,他們各有各撬開被采訪者嘴巴的獨門絕招——可能見不得光——盧索慣用的伎倆是:搖滾歌星不多是“癮君子”嗎?他為他們提供“小藥丸”:一把藥丸灑在桌面上,給這兩粒你答這個問題,再加兩粒你得答那個問題,結果證明:這種不按常理出牌是非常有效的溝通方式,當然,“動作危險,請勿模仿”!
當今最受歡迎的搖滾樂隊之一U2樂隊的主唱波諾,頂不相信樂評人,他曾預言:任何依靠評論家的樂隊到頭來都會被他們毀了,但波諾信賴像米奇卡·阿薩亞斯那樣的音樂記者,后者曾出版了一本“不容錯過”的對談之作《波諾談波諾》。
一邊閱讀這本公開發(fā)表的談話錄,一邊比照盧索·列文的提問技巧,我發(fā)現(xiàn)阿薩亞斯不僅條條符合,而且還對如何成為一位出色的音樂記者進行了補充:
善于營造輕松的談話氛圍。阿薩亞斯用一系列“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提問,喚起波諾豐富的、無法停止的回答,他們營造出最好的談話氛圍:“在談話的時候,我經(jīng)常感覺波諾和我是療養(yǎng)院里的兩個老人,我們擁有全世界的時間”,然后得到最好的談話結果——“充滿了吸引力、風趣、智慧、令人動容”;
對流行音樂了如指掌。波諾說起在中學的走廊初遇后來的搭檔刀鋒的情景,說他正夾著一支叫“品味”樂隊的唱片在晃悠,阿薩亞斯隨口接道:“那是羅瑞·蓋蘭格的第一支樂隊”,這樣專業(yè)的提問者怎能不贏得被采訪者的尊敬?!
時不時會幽上一默。當波諾贊賞模特們擁有默片時代明星的魔力,“當你不說話的時候你就具備了巨大的力量”,阿薩亞斯遞上一句:“在你的生涯中,你可沒怎么使用這種力量。”——是啊,波諾總是那么能說;
常會用一個簡潔的詞切中要害。阿薩亞斯說:“我低估了你的饑餓感”,對身為搖滾樂隊主唱、詩人、社會活動家和虔誠的信徒的波諾來說,“饑餓感”正是他不斷行動的內(nèi)部力量,于是波諾被這個詞扭開了水龍頭;
阿薩亞斯真正厲害之處在于:采訪中,他遞給波諾一張紙,請他畫出“從你家到學校的路線圖”,畫畫的波諾有毫不掩飾的快樂:“這是一段難以置信的長途”,他畫上住地的七座塔、經(jīng)常逛的唱片店、汽車公司(標上主題‘丟失與尋找’因為他總把東西丟在公車上)、小學校、初吻、植物園……然后阿薩亞斯問他為什么最先畫上那些塔?波諾說他對那地方有強烈的感情,因為那是丑陋的郊區(qū)暴力的發(fā)源地——你看,只幾筆畫,就勾連出少年波諾的生活場景和精神自傳!
現(xiàn)在知道“有爆點的答案”是如何得到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