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聽課和訪談發(fā)現(xiàn),江蘇農村高中化學教學中存在著教學技藝弱化、視頻替代實驗和當堂作業(yè)偏多等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主要是由于教學時間偏緊、課程權利偏大、專業(yè)發(fā)展迷惘等問題。要改善現(xiàn)實狀況,課程制定者要充分考慮差異,明確規(guī)定要求;課程管理者要優(yōu)化政策法規(guī),加強督導檢查;課程實施者要尋求發(fā)展途徑,提升課程能力。
關鍵詞:農村高中;化學教學;案例分析
文章編號:1005–6629(2013)10–0020–04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B
2012年5月,筆者在江蘇省某市的兩所農村高級中學進行指導活動,聽了兩節(jié)隨堂課,并與部分教師進行了簡要交談。本文試圖通過這兩節(jié)化學課和課后交流,透視江蘇農村高中化學教學的現(xiàn)狀,并提出相應的改進對策。
1 課堂描述
兩節(jié)隨堂課分別由C老師和J老師執(zhí)教。C老師,男,1999年參加工作,中學一級教師;J老師,女,2004年參加工作,中學一級教師。
1.1 C老師 “乙醇”
“乙醇”是人教版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第三節(jié)“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的第1課時。主要的教學流程為:
(1)引導學生回憶苯與水、酒精與水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并由酒精能與水互溶的性質引入乙醇物理性質的學習。
(2)用學案中的有關問題檢查學生課前預習乙醇物理性質的情況。
(3)投影呈現(xiàn)乙醇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要求學生書寫乙醇的分子式、結構式和結構簡式。
(4)通過乙醇和乙烷結構的比較引出烴的衍生物的概念,給出官能團的定義和已涉及的官能團,要求學生書寫羥基的電子式。
(5)播放乙醇和水分別與金屬鈉反應對比實驗的視頻,列表比較乙醇和水分別與金屬鈉反應的現(xiàn)象,并通過演示實驗證明乙醇與鈉反應產生的氣體是氫氣。
(6)組織學生對照乙烷的性質討論確定乙醇與鈉反應的機理,并用投影呈現(xiàn)反應中化學鍵的斷裂方式。
(7)組織學生討論檢驗乙醇中含水的試劑,以及除去乙醇中少量水的方法。
(8)學生完成學案“自主練習”欄目中的1道選擇題,鞏固乙醇與鈉反應的性質。
(9)由乙醇的燃燒引入氧化反應,在學生完成乙醇燃燒反應的化學方程式之后,組織學生討論比較等物質的量的乙醇和乙烯完全燃燒時的耗氧量。
(10)由銀匠加工銀飾時去除表面氧化膜的圖片“情景導學”,然后請兩名學生演示乙醇的催化氧化實驗,在教師演示斷鍵方式動畫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并完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11)學生代表板書乙醇催化氧化反應中“Cu→CuO→Cu”的兩步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教師板書合并的化學方程式,并說明乙醛中醛基的正確書寫方法。
(12)呈現(xiàn)交警檢查“酒駕”的資料圖片,介紹乙醇被其他氧化劑氧化的情況。
(13)介紹乙醇的用途,總結乙醇的化學性質,說明羥基是乙醇的官能團。
(14)用“與水互溶飄清香,電離水比乙醇強,鈉粒投入放氫氣,氧化成醛銅幫忙”總結新課,最后安排學生完成學案“鞏固練習”欄目中的兩道選擇題。
1.2 J老師 “金屬礦物的開發(fā)利用”
“金屬礦物的開發(fā)利用”是人教版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2》第四章“化學與自然資源的開發(fā)利用”第一節(jié)“開發(fā)利用金屬礦物和海水資源”的第1課時。主要的教學流程為:
(1)教師由鋁的由來(鉀汞齊還原氯化鋁)設問引入新課,并投影呈現(xiàn)本課學習目標。
(2)學生自學教科書第88~90頁的有關內容,完成學案中關于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金屬冶煉的含義、金屬活動性順序、金屬冶煉的方法等有關的24格填空。
(3)組織學生在分組交流填空答案的基礎上,根據(jù)投影上的答案進行訂正。
(4)引導學生對金屬冶煉的實質、方法和依據(jù)進行歸納,同時對應引入新課時針對鋁的由來的設問,說明因為鋁活潑難以冶煉所以被人們利用的歷史很短。
(5)學生完成學案中的兩道選擇題,鞏固金屬冶煉的知識。
(6)在學生閱讀教科書中鋁熱反應實驗有關內容的基礎上,播放鋁熱反應實驗的視頻,引導學生描述其中的現(xiàn)象,完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并布置學生課后查閱資料,進一步了解鋁熱反應的其他用途。
(7)學生完成學案中的兩道選擇題,鞏固鋁熱反應的知識。
(8)結合土地重金屬污染的現(xiàn)象介紹金屬回收利用的意義,布置課后查找金屬回收利用的常用方法。
(9)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與金屬冶煉的一般方法”和“常見金屬的冶煉原理”兩張表格總結新課。
(10)學生完成學案中的7道題目(包括6道選擇題和1道簡答題)。
2 共同現(xiàn)象
C老師和J老師的兩節(jié)隨堂課,都實施了教師指導下的學生探究學習策略,C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從結構的角度理解有機反應機理,J老師注重引導學生在自學基礎上對核心知識和方法的提煉。同時,兩節(jié)課也存在著另外一些共同的現(xiàn)象。
2.1 教學技藝弱化
經典的乙醇結構及其與金屬鈉反應的教學流程,是“根據(jù)分子式寫出兩種可能的結構(甲醚和乙醇)→進行乙醇與鈉反應的實驗→給出乙醇與鈉反應的定量數(shù)據(jù)→判斷乙醇的分子結構→理解乙醇與金屬鈉反應的機理”,而C老師在“乙醇”的教學中采用的是與乙烷比較的方法來揭示乙醇與金屬鈉的反應機理,沒有涉及乙醇分子式對應的兩種可能結構,更沒有通過乙醇與鈉反應的定量數(shù)據(jù)對乙醇的分子結構進行理性分析。J老師在“金屬礦物的開發(fā)利用”的教學中更多地采用了學生自學的方式。
2.2 視頻替代實驗
兩節(jié)課一共涉及了4個實驗,在兩位老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1個由教師演示,1個由學生合作演示,2個用視頻替代。在用視頻替代的2個實驗中,乙醇和水分別與鈉反應的對比實驗,操作并不復雜。由于鈉與乙醇反應要比鈉與水反應緩慢得多,完全不需要考慮控制鈉塊放入乙醇和水中的先后??梢韵葘⒁恍K鈉放入乙醇中,然后再將另一小塊鈉放入水中,觀察水中鈉塊先消失的現(xiàn)象。鋁熱反應會有少量煙塵污染和火星四濺的潛在危險,但是這個實驗有著中學化學實驗中少有的壯觀現(xiàn)象,能引起學生的極大興趣。如果將裝置放在教室門口的地面上演示,學生遠距離觀察,就可以減少污染并避免危險。
2.3 當堂作業(yè)偏多
C老師課后一再感嘆,當天的課堂安排不夠緊湊,學案中最后兩道“鞏固練習”選擇題沒有能在課上完成。J老師在導入新課之后,給學生自學教材并完成學案中的24格填空用了10分鐘,交流填空的答案和根據(jù)投影訂正用了5 分鐘,最后給學生完成學案中的“過關訓練”留了8 分鐘,再加上過程中完成4道選擇題的耗時,整堂課學生處于作業(yè)狀態(tài)的時間超過25分鐘。
3 問題診斷
C老師和J老師執(zhí)教的兩節(jié)課雖說是隨堂課,其實是備課組集體智慧的結晶,因為其中一份學案上的署名是“高一化學備課組”,另一份學案的頁眉上寫著“2013年春季學期高一化學導學案”。另外,這兩所學校分別是江蘇省的四星級和三星級高級中學,在農村中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從這兩節(jié)課所透視出的問題,也反映了目前江蘇農村高中化學教學的某些現(xiàn)狀。
3.1 教學時間偏緊
江蘇現(xiàn)行的高考方案直接影響著高中學生選修化學的人數(shù),農村中學選修化學的學生比例更小。這兩所學校高一都有16個左右的班級,高二分班時選修化學的學生分別只有5個和1個班級。農村寄宿制學校的晚自修一般都劃分成時長不等的若干個課時,這兩所學校的晚自修都是4節(jié)40 分鐘的小課,所有學科的作業(yè)必須在課時內完成,課后一律不許布置作業(yè)。像J老師布置學生課后查閱資料“了解鋁熱反應的其他用途”或“金屬回收利用的常用方法”,只不過是滲透新課程理念的一種形式。因此,安排學生當堂完成作業(yè)的現(xiàn)象在寄宿制農村中學也就不足為怪了。另外據(jù)了解,為了保證語數(shù)外的教學,確保高考時3科總分的達線率,再加選修化學的學生人數(shù)偏少,兩所學校高一化學周課時分別只有2+2(后一個數(shù)字是晚自修,下同)和3+1。雖然高中課程方案規(guī)定高一化學的周課時是2節(jié),但是從教學任務來看一般認為以3課時加課外作業(yè)或3+2為宜,這兩所學校安排的教學時間是偏緊的。所以,雖然C老師承認經典的教學流程更符合科學探究的教學理念,但是由于教學時間的限制,關于同分異構的教學不能深入,學生無法根據(jù)乙醇的分子式寫出甲醚和乙醇兩種可能的結構,最后只能放棄經典的教學設計。
3.2 課程權利偏大
在兩位老師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有1個教師演示實驗,1個學生合作演示實驗。乙醇與鈉反應氣體產物的檢驗由教師演示,教師演示時實驗現(xiàn)象明顯,能見度也很大。乙醇的催化氧化是要根據(jù)銅絲表面由紅到黑再到紅的顏色變化以及乙醇中的氣味變化來判斷反應的發(fā)生,這對于不直接操作實驗的學生來說,“乙醇中的氣味變化”是沒有能見度的,所以該實驗最適宜的形式是分組。C老師之所以采用學生合作演示的方式而不分組,一方面是實驗室沒有投影儀不便老師的多媒體教學,另一方面是讓學生說出氣味有變化能夠增強實驗的“可信度”,但可能是學生不得要領,實驗中銅絲表面顏色變化的現(xiàn)象并不明顯。顯然,教師弱化了實驗教學。根據(jù)筆者的教學觀察,弱化甚至放棄實驗的做法在農村中學化學教師中較為普遍,在城鎮(zhèn)教師中也不鮮見。課程專家設計《課程標準》或相應教科書時,淡化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界限,是給一線教師更大的課程權利,希望有條件地區(qū)或學校的老師能給學生更多的動手機會,讓實驗成為學生探究的主要途徑和工具。由于新課程以來江蘇取消了原有的實驗會考制度,而且課程實施中的時間矛盾較為突出,結果教師誤用課程權利,便出現(xiàn)了“能不讓學生做的實驗盡量教師演示”、“能不做的實驗盡量不做”等出乎課程專家意料之外的現(xiàn)象。
3.3 專業(yè)發(fā)展迷惘
在與中學化學教師的訪談過程中,有教師令人意外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我們35歲左右評上中學高級教師,退休前這20多年的時間真不知道如何打發(fā)?!逼鋵?,有的教師不僅談不上不斷更新知識和觀念,而且可能連教科書的內容也不能做到仔細鉆研,準確理解。J老師由鋁的由來引入新課,在介紹完金屬冶煉的方法之后,說明鋁被冶煉和利用歷史很短的原因,以消除引入新課時設下的懸念,這樣的設計不僅前后照應,而且能使學生體驗到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快樂。但是,J老師用“因為鋁活潑所以難以被冶煉”來解釋是不正確的。J老師在鋁的由來故事中介紹,最初的鋁是用鉀汞齊還原無水氯化鋁制取的,也就是人們先得到鉀而后得到鋁的,按照活潑就難冶煉的說法,難道鋁還比鉀活潑?另外,中學化學中通常用金屬活動性順序來幫助學生記憶金屬的冶煉方法,而J老師在教學中把金屬活動性順序看作金屬冶煉的依據(jù),這也是不妥的。因為金屬活動性順序是按照金屬原子在水溶液中失去電子變成相應價態(tài)陽離子時的能力大小編排而成的,它只能作為水溶液中有關反應的判據(jù),而不適用于非水溶劑的反應。可見許多教師大學畢業(yè)后長期在中學任教,導致學科知識退化,甚至連中學教材中的某些內容也不能準確把握,同時還不知道自己教學之余還能做點什么與專業(yè)發(fā)展有關的事情,也就導致了教學隨大流的現(xiàn)象。
4 改進對策
要改善農村高中化學教學中的現(xiàn)實問題,離不開課程制定者、課程管理者和課程實施者的共同努力。
4.1 課程制定者要充分考慮差異,明確規(guī)定要求
課程專家設計《課程標準》或相應教科書時,淡化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的界限,不僅沒有為學生爭取到更多的動手機會,反而成為了廣大教師放棄分組實驗甚至全部實驗的理由。從義務教育階段化學課程標準修訂版明確規(guī)定分組實驗內容的做法上來看,課程專家已經注意到了學校教學中存在的這一現(xiàn)實問題。所以,在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的修訂時,課程專家一定要充分考慮城市和農村、發(fā)達地區(qū)和欠發(fā)達地區(qū)等的差異,對有關的教學內容或實驗形式作出明確的規(guī)定,不要奢望在應試制度下地方、學校及教師都有“高度”的課程自覺性。
4.2 課程管理者要優(yōu)化政策法規(guī),加強督導檢查
只要有高考制度的存在,它始終是教學的指揮棒,一定會左右地方和學校課程實施的走向。不過,記得江蘇在2009年秋季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中小學辦學行為深入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以后的一段時間里,由于督導檢查的力度很大,督導組經常到地方暗訪并對學校進行突擊檢查,甚至有學?;蛐iL因違反規(guī)定而被摘星或免職,當時的高考制度與現(xiàn)在相同,但也有著良好的素質教育實施狀況。所以,江蘇一方面要優(yōu)化高考制度和相關政策法規(guī),使其有利于課程方案的實施;另一方面還是要加強督導檢查和政策法規(guī)的執(zhí)行力度,特別是對偏遠的農村學校,為課程方案的實施提供保障機制。
4.3 課程實施者要尋求發(fā)展途徑,提升課程能力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有好的教師,才有好的教育?!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一方面決定“提高教師地位,維護教師權益,改善教師待遇,使教師成為受人尊重的職業(yè)”[1],另一方面決定“完善培養(yǎng)培訓體系,做好培養(yǎng)培訓規(guī)劃,優(yōu)化隊伍結構,提高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2],在確保教師待遇穩(wěn)步提高以及促進教師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的逐級提升等方面進行了有效的規(guī)劃。作為教師個體應該在積極接受培訓的基礎上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逐漸養(yǎng)成“任務即課題,工作即研究”的意識,主動思考教育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尋求更新知識、提升專業(yè)發(fā)展層次的有效途徑,不斷提高自身的課程執(zhí)行能力,以確保教學質量的穩(wěn)步上升。
參考文獻:
[1][2]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EB/OL]. http//www.gov.cn/jrzg/2010-07/29/wntent_1666937.htm, 2010-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