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是小病大起來可要命
俗話說:“病從口入,禍從口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從口進入的疾病,就是拉肚子(拉稀),即腹瀉。當不幸或不慎吃了些被細菌污染的食物(腐敗),帶毒素的食物和刺激性的食物等,就有可能拉肚子。這是一個小到僅有些麻煩,大到可危及生命的疾病。
拉肚子對身體是有積極意義的。如同發(fā)熱、咳嗽、嘔吐一樣,拉肚子也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性防御反應。其實質是要把危害身體的細菌、毒素和刺激物等盡快驅逐出身體,這對健康有利。
好多急性發(fā)作的拉肚子可以讓吃錯的東西拉完,自然痊愈。這大多是一種良性的、可以自愈的疾病。但是,嚴重持續(xù)的、接連拉幾天肚子會對身體有較大損傷,影響工作和休息:有的還會使身體脫水虛脫,造成更大的危害?,F行的處置方法是要盡快的制止腹瀉的癥狀,就要使用藥物來幫助。
對于急性感染性腹瀉,肯定要針對病因,選用殺滅腸道感染細菌的抗生素類藥物(抗菌藥)。不然,感染細菌會在腸道里大量繁殖,危害會放大,病程將延長。但不是一遇腹瀉就必用抗生素,抗生素應由醫(yī)生處方使用。黃連素、復方新諾明、諾氟沙星、四環(huán)素等不是治拉肚子的特效藥,而對非細菌感染造成的腹瀉(有數據說占總腹瀉病人的70%,如病毒感染、食物中毒、冷熱刺激、消化不良等因素導致腸道功能紊亂),使用抗生素即為濫用,還可能會帶來菌群失調等不良反應,是必須避免的。
腹瀉的藥物治療
現在來說止瀉藥物,即腹瀉的對癥治療藥物。這些藥物有很多,大都針對腸道里的內容物(食物殘渣、即待形成的糞便)起作用,或調整腸道本身的功能,來達到止瀉的目標。下面每類選個常用的藥物為例來說說。這兩個藥的作用研究得明確,又不會在腸道外起作用,療效得到世界的公認。
腹瀉常用的一類是吸附藥,又叫大便成形劑。這類藥物有白陶土、蒙脫石、藥用炭等。其中蒙脫石(商品名:思密達、司邁特、暢言停、好娃娃蒙脫石顆粒等)是列于2009年國家基本藥物(基層版)的一個吸附止瀉藥(非處方藥)。蒙脫石又名微晶高嶺石,是一種層狀結構、片狀結晶的硅酸鹽粘土礦。因其最初發(fā)現于法國的蒙脫城而命名,改革開放后該藥品進入我國銷售。這個藥品國內現也有多處廠家生產。
蒙脫石特有的層紋狀結構及非均勻性電荷分布,產生了吸附力(分子間引力)和靜電引力,這可對腸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起到固定和抑制作用:該物質可覆蓋在腸黏膜上,并通過與黏液糖蛋白相互結合,修復和提高胃腸黏膜對致病因子的防御功能。同時本品(不溶于水的礦物鹽)不會被腸道吸收,進入到體內血液系統(tǒng),產生其他作用:而是隨同吸附上的物質,與糞便一起排出體外。唯一的副作用就是偶見便秘,大便干結(用量過多時)。蒙脫石是理想的治療拉肚子的藥物,現為治療各種腹瀉的首選藥物。用于成人及兒童的急、慢性腹瀉;還可做食管、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引起的相關疼痛癥狀的輔助治療。
另一大類治腹瀉的藥物可通過作用于腸壁,減少腸壁的蠕動起作用。洛哌丁胺可作后一類藥8d035005e9c1fe671d13ecb55ce7f977物的代表。
洛哌丁胺是屬嗎啡類的藥物。說到嗎啡人們都不陌生。幾千年前,人們就知道鴉片(含嗎啡)具有止瀉的作用,也用于止瀉。以前那些吸食鴉片成癮的人,個個都是老便秘。上個世紀70年代,發(fā)現了洛哌丁胺——沒有嗎啡作為毒品的那些作用(不良反應)的藥物。洛哌丁胺的特殊化學結構,使在口服后大部分留在腸壁,不被吸收入血;入血的那小部分又大都在經過肝臟時被破壞;而進入血循環(huán)的極少的量,也通不過血腦屏障——保護大腦的特殊屏障。洛哌丁胺遇到這三重阻礙,使其不能產生中樞興奮的作用(也不能用于鎮(zhèn)痛),成了只能在腸道止瀉的超級“嗎啡”。
現在洛哌丁胺(商品名:腹瀉啶、易蒙停、雅邦)成了止瀉的常用藥物。該藥物直接作用于腸道的阿片受體,可減少腸的蠕動,延長食物在小腸的停留時間,使腹瀉癥狀減輕,效果確切。用于各種病因引起的急慢性腹瀉。該品的安全性較好,多次列入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在美國,洛哌丁胺屬非處方藥物管理,即可以自行在藥房購買:不過在我國洛哌丁胺還是處方藥物。
除上面說的藥物外,腹瀉的治療有較多的非處方藥物使用,西藥和中藥加起來上百種。在使用時,要仔細閱讀藥品說明書或向執(zhí)業(yè)藥師請教。如用藥數天后未見癥狀緩解消失,多半是感染性的,應立刻進醫(yī)院處置。
不過,最重要的,則是把好食物“進口”這一關。不吃腐敗、變質、有毒、過冷的食物,不暴飲暴食,才能避免與拉肚子相遇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