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化科臨床上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患者很多,有些是出現(xiàn)胃腸道不適經檢查確診的,也有些是體檢時通過呼氣試驗等方法發(fā)現(xiàn)的。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有些患者表現(xiàn)為各種不同的胃腸疾病癥狀,也有的人沒有任何表現(xiàn)。該怎么辦呢?發(fā)現(xiàn)者獲諾貝爾獎
1979年,澳大利亞病理學醫(yī)生羅賓沃●倫和消化科臨床醫(yī)生巴里●馬歇爾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竇黏膜組織中觀察到一種單極、多鞭毛、末端鈍圓、螺旋形彎曲的細菌,并發(fā)現(xiàn)這種革蘭氏陰性桿狀細菌不僅與胃炎相關,還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腸潰瘍患者、大多數(shù)胃潰瘍患者和約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他們經過反復研究,從胃黏膜活檢樣本中成功培養(yǎng)和分離出了這種細菌,命名為“幽門螺桿菌”(簡稱Hp)。
幽門螺桿菌的發(fā)現(xiàn),使醫(yī)學對許多上消化道疾病有了新的認識,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疾病的病因學和治療方法也隨之有所改變。
2005年10月3日,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宣布,2005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授予這兩位科學家,表彰他們發(fā)現(xiàn)了幽門螺桿菌,以及這種細菌在胃炎和胃潰瘍等疾病中的作用。
可引起多種胃腸病變
研究表明,這種生活在人胃黏膜中的致病細菌(Hp)感染,能直接產生多種毒性物質,破壞胃黏膜;引起免疫反應,使免疫細胞侵襲胃黏膜;間接產生細胞毒素作用于胃黏膜表面,刺激產生過量的胃酸而損傷胃黏膜。
目前,已經確認Hp感染與胃腸道疾病中的4種疾病密切相關:(1)慢性胃炎;(2)消化性潰瘍??;(3)胃癌;(4)胃黏膜相關性淋巴樣組織(MALT)惡性淋巴瘤。
Hp感染與胃癌的發(fā)生也有一定相關性。調查顯示,早期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高于對照組,Hp感染的人群患胃癌的危險性幾乎是未感染人群的4倍。1994年國際癌腫研究機構和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幽門螺桿菌列為第Ⅰ類致癌因子。同時,Hp感染也是胃惡性淋巴瘤的重要病因,故根除Hp有可能降低胃癌發(fā)生率,最佳根除時間為癌前變化發(fā)生之前。但人們不必緊張,一方面,胃癌的發(fā)生是一個多病因、多階段的過程,Hp感染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在胃癌復雜的演變過程7l+5N0rp1zCHd87neC6tSg==中,遺傳背景、飲食因素、營養(yǎng)、獲得感染的年齡,以及其他環(huán)境因素都可能起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Hp感染主要作用于癌變的起始階段,Hp并不能直接引起人體細胞DNA突變及細胞表型的轉化,即不能直接致癌,故不是致癌的元兇,只是幫兇而已。
引起胃腸外病變
Hp感染除引起胃腸病變外,還會有其它部位的病變表現(xiàn)。
1998年加斯巴里尼醫(yī)生先后發(fā)現(xiàn),慢性頑固性蕁麻疹患者胃內Hp感染率可高達55%,經抗菌治療消除Hp后,有81%的患者蕁麻疹不再發(fā)生。
Hp還會在口腔內寄生,特別是牙菌斑里含量最多,可引起頑固性口臭。
Hp感染還會導致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及不明原因缺鐵性貧血等其他內科疾病。
感染率高
一項全國性調查顯示,我國Hp感染率為40%~90%,平均為59%;現(xiàn)癥感染率為42%~64%,平均55%。
世界上除Hp外幾乎沒有一種慢性傳染病會使全球超過半數(shù)的人口受到感染,而Hp在全球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超過50%,且在發(fā)展中國家高于發(fā)達國家。
有傳染性
Hp有傳染性,有明顯家庭內聚集現(xiàn)象,父母感染后其子女的感染機會比其他家庭高得多。Hp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胃、口腔、糞便之中,因此可通過以下途徑在人群中傳播:口-口途徑,中國人習慣于集中進餐,這時Hp 就從感染者口腔經餐具→菜或湯中→未感染者口腔。而一些母親則習慣于先將食物嚼碎再喂給孩子,因此使小兒染上Hp 。此外,還有異性之間的接吻。因此要注意口腔衛(wèi)生、防止病從口入。糞-口途徑,糞便中存活的Hp 污染了水源或食物,而使飲用者或食用者感染Hp ,研究表明低溫能延長Hp 的生存期,因此低溫保存的食物如被Hp 污染會增加Hp 的傳播機會。胃-口途徑,是指Hp 經感染者的嘔吐物傳給健康者。主要發(fā)生在托兒所、幼兒園或小兒的兄弟姐妹中。
鑒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途徑主要是經口傳染,因而注意飲食與口腔衛(wèi)生,防止“病從口入”,是預防Hp傳播的最佳措施。改變用餐方式,集體與家庭用餐時采取分餐制或使用公筷用餐是明智的選擇;生活中應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到飯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食。經常使用的餐具也應嚴格消毒,牙具等清潔用品避免放在衛(wèi)生間內,應放置通風處。
檢測方法
目前,幽門螺桿菌的診斷檢測方法很多,包括通過胃鏡進行侵入性檢測的快速尿素酶試驗(RUT)、胃黏膜組織染色鏡檢、細菌培養(yǎng)、基因方法檢測;以及不需進行胃鏡的非侵入性檢測方法,如13C或14C尿素呼氣試驗(UBT)、糞便Hp抗原檢測(HpSA)和血清Hp抗體檢測,需注意的是14C-尿素呼氣試驗有少量放射性,在孕婦和兒童中應慎用。
治療方法
人們一旦感染了Hp,一定要找消化內科的專科醫(yī)師進行咨詢,并嚴格按照國際與中國Hp感染處理的共識與指南進行規(guī)范治療。
目前根除Hp推薦的治療方案是由鉍劑聯(lián)合質子泵抑制劑(PPI)加2種抗菌藥物組成的四聯(lián)療法,推薦的療程為10或14天。抗菌藥物可選擇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唑酮、甲硝唑、四環(huán)素6種,質子泵抑制劑可選用埃索美拉唑、雷貝拉唑,以提高Hp根除率。根除治療后,停服質子泵抑制劑不少于2周,停服抗菌藥物、鉍劑不少于4周,再進行尿素呼氣試驗,以判斷Hp根除是否成功,如是補救治療,建議間隔2~3個月以上。
配合中醫(yī)中藥效果好
中醫(yī)認為,Hp感染是人體感受了外界“邪毒”,而纏綿難去,治當清熱解毒利濕?,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許多清熱解毒利濕的中藥能殺滅Hp,又可以提高細胞免疫功能,具有免疫調節(jié),增強機體防御能力,促進病變好轉和痊愈的功效,如黃連、川楝子、青木香、五倍子、大黃等藥。因此,如能配合中醫(yī)中藥,進行中西醫(yī)結合的綜合治療或序貫治療,則Hp根除的成功率將會更高。
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幽門螺桿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