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承諾開放的范圍
“中央政府實體”的承諾。在中央采購實體方面,日本承諾《政府采購協(xié)議》(GPA)覆蓋所有受到《會計法》約束的實體,也就是說,所有需要遵守日本國內政府采購制度的中央政府實體都要遵守GPA的規(guī)定。它們共包括21個政府機關。附件1的注釋還規(guī)定,根據《國家政府組織法》和《建立內閣法》的規(guī)定,以上機構的所有內部次級部門、獨立機構、附屬組織和地方分支辦事處都包含其中。在門檻限額上,貨物為13萬SDR,建筑服務為450萬SDR,其他服務為13萬SDR,建筑服務的門檻限額比大多數GPA成員(500萬SDR)要低。關于貨物的覆蓋范圍,日本也采用了美國的FSC分類,但受GPA覆蓋的只有40種FSC兩位編碼產品,要低于美國的56種,占FSC全部78個類別的一半左右。這一點表明日本更加注意保護自己的制造業(yè)。
“次中央實體”的承諾。附件2中,日本所有47個縣級實體和12個指定城市被包括其中。而且,附件2的注釋規(guī)定,所有這些實體的內部下級機關、附屬和分支機構都在GPA的覆蓋范圍之內。因此,可以認為日本將幾乎全部地方實體都納入了GPA的管轄。地方實體在門檻限額上要顯著高于中央實體,貨物的門檻限額為20萬SDR,建筑服務為1500萬SDR,其他服務為20萬SDR。其中建筑服務的門檻限額大大高于美國的500萬SDR。另外,附件2的注釋5規(guī)定,與電力生產、輸送有關的采購不受GPA管轄,而且地方政府實體出于盈利目的進行的采購也不適用GPA,這是比較特殊的一個規(guī)定。
“其他實體”的承諾。和我國類似,日本也有大量的國有企業(yè)或事業(yè)單位,這些實體并非營利性機構,而是以實現特定的政府目標為責任,如被列入附件3的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即明確承認其是一個與政府有關的獨立行政法人。總體上看,日本基本將所有此類性質的企業(yè)或事業(yè)單位均納入附件3。此外,日本的國有企業(yè)或公共公司,如東京地鐵公司、日本高速鐵路公共公司等,被列入附件3的A組,這些實體有一定的經濟利益目標,因此在附件3的注釋3特別規(guī)定A組實體出于盈利目的的采購不受GPA約束。而且,由于日本將空間發(fā)展局排除在清單之外,美國也規(guī)定NASA的采購不對日本開放。
服務和工程清單。日本的服務清單采用了肯定清單,列舉了受到GPA覆蓋的服務種類。總體上看,日本的服務開放是相當有限的,在149個服務分部門中,日本只承諾了39個部門。而且,日本開放的服務部門多是其國內不能充分提供或者外國難以參與競爭的,前者如廢物處理服務、排水服務、大廈清潔服務、快遞服務、計算機服務、數據加工服務等,后者有印刷和出版服務、陸路客運服務、航空客運服務、汽車維修服務等。而金融服務、咨詢服務、研究與開發(fā)服務、旅游服務等外國供應商有較大機會參與的服務市場,日本則不予開放。顯然,這是一種避重就輕的開放策略,不過在工程服務上,日本沒有提出例外或排除,基本全部開放。
總注釋。日本的總注釋較為簡單,只包括兩條,第一條是針對加拿大的例外,由于加拿大未承諾附件2和附件3實體,因而日本附件2和附件3實體的采購也不對加拿大供應商開放。第二條則規(guī)定對那些未給與日本供應商按照GPA第20條(質疑或申訴程序)進行申訴權利的GPA締約方,日本也可以不給與它們的供應商援引第20條的權利。
從其在GPA項下的承諾來看,除了在覆蓋產品清單上較為保守外,日本幾乎開放了全部的政府采購領域,涵蓋幾乎所有中央實體、次中央實體(包括市級)和其他非營利性公共實體,而且日本本身的政府采購制度就沒有明確地對外國產品和供應商的歧視性進行規(guī)定。因此,日本政府采購市場承諾的開放程度較高。
加入GPA后日本實際開放
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泡沫破裂之后,日本在政府采購領域的表現出現了嚴重的倒退,雖然沒有對國內供應商作任何偏好性規(guī)定,但本國來源在中央政府采購中的比例(1997年-2003年)提高到94%,與80年代相比幾乎提高了10個百分點。而且,在全部政府采購中,高于門檻限額的采購合同的平均比例也從1983年-1992年期間的40.8%降至1997年-2003年間的33.1%,這意味著受到GPA管轄的政府采購范圍縮小了。當然,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GPA1994年版協(xié)議將服務采購也納入覆蓋范圍,從而使得低于門檻限額的采購合同比重相對增加。
2004年日本政府采購總額為1.1萬億日元,其中外國供應商的合同數和合同金額比例僅為2%和3.7%,較2002年的2.1%和4.2%有所下降,國外貨物和服務的采購占政府采購總額的比例也從2002年的13.8%(其中貨物為13.1%)下降為2004年的9.7%。在各招標類型中,外國供應商中標比例分別為公開招標1.5%,選擇性招標0,單一來源采購3.8%。不過日本在醫(yī)藥和醫(yī)療器械的采購上,對外國的開放程度較高。2004年日本醫(yī)藥產品的采購金額為315.2億日元,其中國外產品份額為31.1%;醫(yī)療器械采購金額為333億日元,國外產品份額為41.1%,較為國際化。
從日本政府采購的實際情況來看,日本的政府采購市場遠未達到無障礙的開放,甚至其開放程度在加入GPA后不斷趨于下降。日本在衡量政府采購市場開放程度的各個指標上,都呈現出不斷惡化的趨勢。大于門檻限額的合同即受GPA約束的合同,所占的比例從1987年最高時的46.7%降至2003年的31.6%,這些合同中授予外國供應商的比例從1987年最高時的24.4%降至2003年的4.5%,有限招標的比例在80年代的一度下降后(1989年最低為17.2%),又升到2003年的29.5%。數據表明,加入GPA并未給日本利用政府采購保護本國產業(yè)造成多大的制約,日本依然沒有實質性地開放其政府采購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