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71年,當彭麗媛走下莫斯科機場的舷梯,人們?nèi)栽谡務?942年宋美齡的那次訪美。那一次,中國國家元首的夫人首次登上國際外交舞臺。
這仿佛是一個標志性的時間節(jié)點。在那之前,王朝的皇后們深藏在宮殿里,遠離時事;如今,“第一夫人”出訪已經(jīng)成為中國現(xiàn)代外交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從民國到共和國,從“文革”到改革,中國共有6位“第一夫人”出訪他國。無論如何,她們都已成為中國現(xiàn)代外交的一部分——當然,她們的故事,也同樣講述著她們所在的那個時代。
2012年9月9日,南京長江路292號,一件深紫色旗袍回到了“總統(tǒng)府”(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淺黃的桑蠶絲,深紫色半透明的紗,胸前3粒翡翠綠紐扣——莊重、華貴。
旗袍的主人是宋美齡。在她離開南京總統(tǒng)府63年后,這件華服回到南京。
宋美齡對于旗袍有一種特別的喜愛。1942年,抗戰(zhàn)前期,宋美齡正是穿著這樣的旗袍,征服了太平洋西岸的美國人。中國元首夫人首次如此高調(diào)地公開面對全世界。
她身著深綠色中式旗袍,披著亮色披肩,一頭柔和的秀發(fā)優(yōu)雅地盤在腦后,在美國副總統(tǒng)華萊士引領(lǐng)下走上美國國會的講壇——這是西方人眼中中國女性的一幅全新畫面。
宋美齡請求國際社會給予中國抗戰(zhàn)同情和支持的演講,經(jīng)由電臺轉(zhuǎn)播,轟動整個美國。千千萬萬的美國人以一睹其風采為榮。
幾個月前,宋美齡陪同蔣介石訪問印度,那是她第一次以“第一夫人”身份出國,也是她在外交舞臺上的第一次彩排。后來,《時代》周刊創(chuàng)辦人亨利·盧斯勸蔣介石讓宋美齡去美國演說,“你讓她去一次,比30個師都有用?!?/p>
從重慶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宋美齡的專機一共飛了8天——為躲避日本人,飛機在沒有夜航設備的情況下在夜里穿越“駝峰”。
抵達美國的前70天,宋美齡住進醫(yī)院,外交之外,治病是她此行的另一目的。羅斯福夫人在回憶錄中記述了她們相見的情形:“蔣夫人似乎很緊張、很痛苦的樣子,她不能忍受任何東西碰到她的身體。有很長一段時間,醫(yī)生無法緩解她的痛苦,我認為這是長期緊張、焦慮和中國氣候所造成的后果。蔣夫人頗為嬌小和纖弱,看到她躺在床上,我心里想,如果她是我的女兒,我一定會幫助她、照顧她。”
宋美齡于11月28日致電蔣介石告知與羅斯福夫人見面經(jīng)過:今晨羅夫人準時到院,妹表示此次來美盡以私人看病,對美國政府并無任何要求。彼即謂美國朝野人民異口同聲對妹極為仰慕,均認妹為全世界女界中第一人物,即彼與羅總統(tǒng)亦素欽慕,此次能有機會相晤,竊心慶幸……羅夫人遂謂應如何改變美人態(tài)度,而使美人感激我抗戰(zhàn)對美之貢獻。妹即謂中國之抗戰(zhàn),乃為全人類而犧牲,今羅夫人即與余不謀而合,真亦稱忠?!?/p>
1943年2月17日,宋美齡抵達華盛頓,并在羅斯福的安排下住進白宮。第二天,宋美齡受美國國會邀請,分別向參、眾兩院發(fā)表演說。
她因此成為在美國國會發(fā)表演說的第一個中國人。從那天至4月4日的近兩個月里,宋美齡的足跡遍及華盛頓、紐約、芝加哥、舊金山、洛杉磯、加拿大的渥太華……先后7次發(fā)表正式演講。
在這個曾經(jīng)生活過10年的國度里,這位中國第一夫人如魚得水。紐約市長授予宋美齡“紐約市榮譽市民”稱號;芝加哥市長送給她一個巨大的金鑰匙;洛杉磯市長則宣布3月31日為“蔣夫人日”——她途經(jīng)洛杉磯市最熱鬧的百老匯路時,受到近五十萬人的夾道歡迎。這次出訪開啟了一個“夫人外交”的時代。幾年后,阿根廷的貝隆夫人神采飛揚地進行了長達數(shù)月的歐洲之行。歐洲媒體將那次出訪稱為“彩虹之旅”,為阿根廷的外交新氣象。
二戰(zhàn)后期,宋美齡又陪蔣介石出席開羅會議,與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等領(lǐng)袖討論日本戰(zhàn)后處理問題,并達成協(xié)議,戰(zhàn)后日本需歸還臺、澎、金、馬等地。
1948年11月28日,宋美齡由上海乘機再次赴美,為正在國共內(nèi)戰(zhàn)中苦苦掙扎的蔣介石爭取美援。與6年前風靡全美的訪問不同,這一次她遇到的是對她極其冷淡的杜魯門。
直到1950年,宋美齡才離開美國。返回時,她發(fā)表演說:“幾天之后,我就要回到中國去了。我不是回到南京、重慶、上?;驈V州,我要回到我的人民所在的臺灣島去,臺灣是我們一切希望的堡壘……”
途經(jīng)檀香山的那天,她又對媒體說,她已經(jīng)做好“準備付出任何代價”,“你們也需要用紅墨水標志中國部分,但我們必定要把這些顏色,滴滴點點,一步一步抹去的?!?/p>
歷史的顏色并未如宋美齡所愿被抹去——一個紅色的中國誕生了。
紅色中國的第14年,迎來了它第一個走出國門的“第一夫人”——她的故事同樣與旗袍有關(guān)。
1963年,作為國家主席夫人,王光美陪同劉少奇出訪印尼、緬甸、柬埔寨、越南四國——她是劉少奇的第五任妻子,結(jié)婚之前,這位輔仁大學物理系碩士曾任北平軍調(diào)處執(zhí)行部中共方面英文翻譯,并赴延安負責外事翻譯和土改工作。
出訪那一年,一襲白色旗袍的王光美以端莊華貴的氣質(zhì),轟動了海內(nèi)外。宋美齡訪美后20年,人們看到又一位“中國第一夫人”身著旗袍的風采。一時間電視、報紙、電臺競相報道,印尼街頭甚至打出了王光美的巨幅畫像……
這次是劉少奇第一次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身份出訪;也是共和國歷史上國家元首第一次訪問非社會主義國家(1957年毛澤東訪問蘇聯(lián)、1960年劉少奇訪問蘇聯(lián),都不是以國家主席的身份)。據(jù)王光美回憶,建國后,中國在外交方面有一個不成文的慣例:出訪社會主義國家不帶夫人,出訪非社會主義國家則要對等。
王光美曾在《王光美訪談錄》中提及:“當時外事部門對這次出訪非常重視,提了很多要求,要我們認真準備?!蓖饨徊慷Y賓司要求劉少奇夫婦訂做出國服裝。劉少奇覺得,“出國不一定非得穿新衣服”。禮賓司的人看了劉少奇家的衣服,不放心:“現(xiàn)有的衣服不適合那里的季節(jié),那些絲絨旗袍根本不能穿。而且這些衣服都已穿過多年,太舊,要重新做?!?/p>
那時王光美還不知道,她的命運將被另一位“第一夫人”改變。出國前,她被安排到上海訂制新衣服。江青在上海休養(yǎng)。期間,兩人談過三次話,每次幾小時。此前,江青在1962年就曾被王光美搶去“風頭”。那年9月,當印尼總統(tǒng)蘇加諾挽著夫人踏上北京機場,作為外交禮節(jié),劉少奇偕夫人王光美前去迎接。
《人民日報》刊登了劉少奇夫婦和蘇加諾夫婦在一起的照片。這讓江青很不高興——她從未在《人民日報》上露面。于是那次,江青得到毛澤東的允許,與毛和王光美一起會見蘇加諾總統(tǒng)和夫人。這是江青第一次以毛澤東夫人的身份會見外賓,也是中國人第一次從《人民日報》見到江青的照片。
王光美出訪前的那一次談話中,從未以正式身份出國的江青,特意講到了穿戴:“你在國外戴什么呀?衣服上不要戴別針。你看人家安娜·卡列尼娜,一身黑,不珠光寶氣,多高雅?!?/p>
江青不讓王光美戴別針。然而后來,訪問緬甸期間的晚宴上,王光美出于禮貌戴上了當時緬甸聯(lián)邦革命委員會主席奈溫贈送的金項鏈——這在“文革”中成了她的罪狀。
1966年再次出訪緬甸一年后,王光美被紅衛(wèi)兵帶到清華大學主樓的一間屋子里。滿屋子的造反派要她穿上出訪印尼時的那件白色旗袍、一雙高跟鞋、一頂英國貴族式的寬邊草帽。
那時王光美已經(jīng)發(fā)胖,旗袍太瘦,紅衛(wèi)兵就把兩邊撕開,讓她穿進去。他們還拿乒乓球串成“項鏈”,掛在王光美的脖子上——每個球上面都打了叉。
“第一夫人”憤怒地抗議,但沒人理睬。
在最終的“審判”中,江青指使康生根據(jù)假材料給毛澤東寫報告,說王光美“是一個混入我黨的美帝戰(zhàn)略情報局的特務分子”。毛澤東批了“刀下留人”,王光美才算保住性命。
這位共和國首位出訪的“第一夫人”,開始了秦城監(jiān)獄里的12年。
當經(jīng)歷浩劫的中國重新走入正軌,最高領(lǐng)導人夫人出訪也隨之恢復。
1994年9月2日,江澤民攜夫人王冶坪飛赴歐洲三國。中國觀眾從電視上第一次看到了這位第一夫人。
《江澤民傳》作者庫恩評價:江澤民此次出訪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他夫人王冶坪的隨行——這是她第一次陪同江參加高規(guī)格的出訪活動;在中共歷史上,這也是國家最高領(lǐng)導人第二次帶夫人出國進行正式國事訪問。
這一說法并不準確。1983年,“文革”后的中國恢復設置國家主席一職,由李先念出任。李在位期間曾出訪二十多國,夫人林佳楣多次陪同,只是當時的媒體很少提及。當王冶坪公開出現(xiàn)在媒體上時,距離王光美作為國家主席夫人最后一次公開出訪,已經(jīng)28年。
那時,香港的一份刊物描述王冶坪“內(nèi)向、仁慈、善良、熱情”,“天性好靜、不好聲張、衣著樸素,不用化妝品”。這些都被庫恩寫入江澤民的傳記:王冶坪的座右銘是“老有所為”,盡管頸椎病給她帶來痛苦,并妨礙了她的日常活動。她認為陪同丈夫是一種“負擔”,因為她說她有點“力不從心”,而且她從來不喜歡“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
在江澤民擔任國家主席時,國家領(lǐng)導夫人陪同出訪開始成為常態(tài)。王冶坪陪同江澤民訪問了俄羅斯、日本、法國、越南、美國……最受矚目的兩次是,王冶坪在布什家的農(nóng)場里與小布什夫人勞拉一同品茶;在日本與日本前首相小淵惠三夫人一同觀看和服表演。
與宋美齡的年代不同,中國已進入一個沒有“政治強人”與“政治女強人”的時代,而當年的“夫人外交”也隨之淡化。“夫人隨訪”成為外交中的常規(guī)性禮節(jié),“第一夫人”的話題也不再神秘新鮮。
胡錦濤擔任中國國家主席的10年間,中國領(lǐng)導人對外訪問變得越來越頻繁。2003年5月26日,胡錦濤乘坐的專機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機場。時值俄羅斯舉辦上合峰會,參會的胡錦濤就任國家主席后第一次正式外訪。那一次,他的妻子劉永清也陪同出訪。西方媒體極為簡單地描述了中國新任第一夫人的亮相:“胡錦濤主席和夫人劉永清面帶微笑走出飛機艙門?!?/p>
胡錦濤任國家主席10年的屢次出訪中,劉永清常伴其左右。這位第一夫人穿著打扮得體,胡錦濤訪問法國時,著深色西裝,淡灰色、海藍底領(lǐng)帶,劉永清則搭配法國藍套裝、銀色胸針和項鏈、奶白色高跟鞋。
媒體眼中的劉永清,性格文靜,而這與她的教育背景不無關(guān)系——1959年她從重慶巴蜀中學考入清華大學,是胡錦濤在水利系的同班同學。2010年11月,胡錦濤訪問葡萄牙時,劉永清參觀了首都里斯本的圣喬治古堡,在古堡對面街區(qū)與當?shù)厥忻窠徽?。她說,葡萄牙具有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在東西方文明交流中發(fā)揮了獨特作用。并希望中葡兩國人民發(fā)揚傳統(tǒng)友誼,加強交流和了解。
又一個10年,共和國迎來了第五位公開出訪的“第一夫人”。不同的是,這一次,這位引起國人矚目的“第一夫人”,給人們帶來了又一幅全新畫面——在成為國家主席夫人以前,她已經(jīng)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和稱職的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