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被炒得沸沸揚揚的假新聞是:歌壇天后王菲離婚后,要去西藏的薩迦寺出家。
而薩迦寺的喇嘛洛珠嘉措對這一傳言看得很淡:“王菲是明星,網(wǎng)絡炒作她出家地點是薩迦寺,也許是因為薩迦寺的名氣也比較大吧”。
從日喀則西行約160公里,翻越海拔5000多米的加措拉山,便進入了夾在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中間的薩迦盆地。盆地中央那座紫紅色的“城堡”,就是有著“藏地莫高窟”之稱的薩迦寺。
深藏在西藏雪域高原的薩迦寺,不僅是藏傳佛教的朝圣地,還曾是統(tǒng)治了西藏近300年的薩迦王朝的首府,擁有無價的鎮(zhèn)寺之寶——遠音白海螺。在薩迦寺的兩大法會上,有一個沿襲了數(shù)百年的習俗,那就是戴著特制的薩迦面具跳金剛神舞。而薩迦神山和神湖,更是朝圣者心生向往的純凈修行之地,那特有的煙供儀式,傳說不僅可以超度亡魂,還可溝通天地人三界……
遠音白海螺
薩迦王朝的華麗背影
薩迦寺創(chuàng)立于1073年,位于薩迦奔波山下的仲曲河兩岸,薩迦寺分為北寺和南寺。北寺由薩迦派創(chuàng)始人昆·貢卻杰布修建,而南寺修建得較晚,由薩迦派第五祖八思巴修建?,F(xiàn)在人們提到的薩迦寺主要是指南寺,北寺在近代被毀,淪為廢墟。
公元13世紀,薩迦寺曾經(jīng)是薩迦王朝的首府,西藏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中心都在這里。薩迦寺所藏的經(jīng)典數(shù)不甚數(shù),很多都是元明時期的手抄經(jīng)典孤本。2005年,中國文物研究所、故宮博物院展開了對薩迦寺的文物考古工作,清理出大量的珍貴文物和史料,時間跨度從吐蕃時期一直持續(xù)到近現(xiàn)代,縱橫近千年歷史。
薩迦寺最著名的是壇城壁畫(做壇城儀式遺留下來的作品),整個壁畫有上萬平米之大,非常壯觀。聯(lián)合國專家考察之后,認為壁畫的價值絲毫不遜于敦煌莫高窟,因此薩迦寺也獲得了“第二敦煌”和“藏地莫高窟”的美譽。
時至今日,縣城邊綿延數(shù)里的薩迦北寺建筑群廢墟,的確很難讓人將它和一個統(tǒng)治了西藏近300年的政權聯(lián)系起來,但是,只要進入城里莊嚴肅穆的薩迦南寺,就能讓人回憶起薩迦王朝的輝煌。
當時,八思巴深受元朝統(tǒng)治者忽必烈信任,一邊管理著全國佛教事務,一邊協(xié)助中央政府管理西藏。于是,“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就在薩迦寺誕生了。當年的薩迦寺可謂風光無限,不僅有豐富的錢權勢力,甚至還得到了忽必烈親贈的稀世珍寶——遠音白海螺法號。
這枚白海螺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相傳是釋迦牟尼曾經(jīng)用過的法器,也是印度國王送給中國漢代皇帝的禮物。史料記載,這枚白海螺被稱為“東嘎”,屬佛教吉祥八寶之一,在運送到中國之前,曾被印度船員視為“定風之螺”,認為海中行船時只要把它供奉在船頭,就會保得人船安全。
目前,遠音白海螺被供奉于正殿的釋迦牟尼佛像前。相傳這只海螺非常有靈性,當時寺院的喇嘛想為它鉆洞鑲嵌寶石、銀翅作為裝飾——當海螺被磨損時,竟然發(fā)出奇怪的長鳴,人們不得已停止了工作。寺院里的喇嘛說,海螺是神器,為去世的人吹響這個遠音白海螺,能超度亡靈;為在世人吹響,能使其增長現(xiàn)世福德。
古老薩迦面具
金剛神舞鎮(zhèn)壓鬼魅
作為藏地名寺,薩迦寺每年都會舉行許多規(guī)模龐大的活動,其中最熱鬧的當屬夏季的普巴金剛法會和冬季的大黑天法會。
夏季大法會為期13天,在每年8月底舉行,當?shù)厝朔Q之為“普珠”節(jié)。冬季大法會也叫“堆欽”,為期7天,是藏歷11月23日到29日。除了各種宗教活動,兩大法會最大的亮點當屬金剛神舞表演。
普巴金剛舞,相傳創(chuàng)制于15世紀的薩迦法王,是用來鎮(zhèn)壓鬼魅的神舞。金剛舞組織者必須要經(jīng)過漫長的閉關修行,舞者也必須受過嚴格的訓練。金剛舞分上部和下部,舞者需要帶著特制的薩迦面具表演,跳完上部后,他們的舞蹈動作會在7天內(nèi)由畫師描繪成一幅精美絕倫的壇城彩沙畫,供世人瞻仰。不過,沙畫完成后并不會保存太久,僧侶們馬上又會將其毀掉——毀掉畫之后才能繼續(xù)跳下部分的金剛舞。這一頗具行為藝術的風俗,讓眾多觀者感到可惜。
兩大法會上還會迎請護法神,屆時全體喇嘛唱誦護法經(jīng),燃香、供酒,執(zhí)彩幡,吹法號……場面十分震撼。在護法神像被請出來之前,先由戴面具的小童跳“布扎”(驅鬼舞)。隨后,眾多參與祭祀的舞者會戴上護法神面具和各種靈獸面具,跳起激情的神舞,普通群眾也會身穿鎧甲,扮演成古代武士參與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跳神舞用的薩迦面具,藏語為“熱盾木芭”,是一種特制而成的面具,它的獨特制作工藝已流傳了數(shù)百年,十分難得。
77歲的拉木鎖桑珠老人是薩迦面具制作的傳承人。他介紹,薩迦面具的制作過程非常復雜,至少需要23道工序才能完成。必需的材料除了黏土、布料,還有牦牛糞、牛羊毛、牛皮等。所用顏料大多是產(chǎn)自薩迦本土的天然礦物和植物顏料,粘合膠則是用本地牦牛皮和黃牛皮熬制而成。
“制作胎模是整個面具造型的關鍵,”拉木鎖桑珠老人說,胎模上用加膠糨糊層層貼布成型,脫胎后再彩繪,面具就基本形成——每個面具制作者都稱得上半個畫家。目前,薩迦面具的制作技藝正面臨失傳,拉木鎖桑珠的兒子扎西正在苦練技術,希望能夠繼承父親的衣缽,保存下這門手藝的血脈……
薩迦神山修行
煙供溝通天地人三界
從薩迦寺往南行約40公里,就到了傳說中的薩迦神山。海拔6000多米的山里空氣稀薄、氣候寒冷,山體無任何植物覆蓋,看上去蕭索而凄涼。在古老的薩迦民歌中有歌詞唱道:“薩迦神山升起了十五的月亮,那不是十五的月亮,那是薩迦法王的面容”。
神山腳下是令人神往的薩迦神湖,圓形的湖面猶如一面寶鏡。湖水來源于地下水,在清澈湛藍的湖面,可以看見深藍色的出水口,頗具靈性。
湖中最深處還有一塊神巖,歷代薩迦法王都在這里供奉“龍王寶瓶”——他們會采用外面裝飾著各種吉祥圖案的珍寶瓶,在瓶子中央安立龍王相,除了放入五谷之外,有時還會裝金銀、珊瑚、水晶等珠寶,以五色線系結封住瓶口,并在結上施以封漆,放在神巖上獻給龍王,認為這樣就能夠得到龍王和龍族的護佑……
如今,薩迦神湖仍是一片杳無人煙的神秘之地,正因如此,神湖才保持著原始純凈的自然狀態(tài),未受任何現(xiàn)代化元素的侵襲。離薩迦寺10多公里還有一處卡吾法王溫泉。由于此處屬雅魯藏布江斷裂帶,卡吾地熱資源儲量不低于羊八井,泉水中含有27種對人有益的微量元素,水溫常年保持在83℃左右。對心臟病、高血壓等疾病有特殊療效。
神山里還流傳著一種神秘的煙供儀式,傳說可以讓人與天地溝通。在藏歷的特殊日子,薩迦寺喇嘛都會在神山舉行這一神秘儀式——他們會把祭品進行一定比例的制作、調(diào)配后進行燃燒,然后集體向神靈敬酒并誦經(jīng)——薩迦神山在佛家記載中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們認為在神山舉行這樣的儀式,一方面可以祭祀菩薩,一方面可以讓世間亡靈借助菩薩神力升天,煙供能凈除災難,獲取福報,是當今與佛有緣之人的最好修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