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與深化,傳統(tǒng)灌輸式教育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很多新的教學方式逐步形成,如“學案導學”方式,深受很多教師的推崇,并在教學中運用。
“學案導學”是指學生根據教師預先精心設計的學案自主學習,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全程輔導,教學雙方相互討論交流,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式。學生在學習中可以提出個人見解,可以向教師提出質疑,與教師進行互動交流,然后師生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率,可以滿足學生自主思考和自我獨立意識增強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但是,學案導學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不少問題,亟待教學工作者加以研究和解決。筆者根據多年的高年級語文教學經驗,淺談學案導學在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策略。
一、高年級學案導學在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1.忽視學生的學習興趣
孔子在《論語》中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鬃诱J為,興趣是學習的動力,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想讓學生積極參與學案導學活動中去,就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但是,在學案導學實際運用中,不少教師將精力主要集中在活動的結果上,而對學生學習是否感興趣這個問題缺乏關注;有些教師在學案導學課堂小組討論環(huán)節(jié)中,只關注問題討論的結果,而不關注學生對問題討論的情況,致使課堂效率低下。
2.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
學生既是教學對象,又是學習的主體。因此,高年級語文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設計學案,充分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征、學習習慣等各方面的差異,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來,在課堂活動中有所收獲,最終提高學生的整體成績。學生是一個個不同的個體,每個人的家庭環(huán)境、脾氣性格、成長經歷等各方面都有所差異,因此學習也存在明顯的個性差異。一些高年級語文教師設計的學案通篇一律,對全體學生采用同一學習標準,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愛如茉莉》時,有個學校向全部班級下發(fā)同一學案,提出同一學習要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14個生字,記住9個生字;通過具體語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體會“如茉莉一般的愛” 是心有靈犀的愛、了無痕跡的愛和讓人回味綿長的愛;學會聯系實際體會生活中的愛。教師對學生設計同一學案和提出相同要求,沒有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充分調動各種層次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二、高年級學案導學的改進策略
1.精心設計學案,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興趣
在學案導學運用中,教師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選擇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導入新課,圍繞教學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有趣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教師應預先精心設計學案,在課前將學案發(fā)給學生,提出具體的預習要求。如,在教學《最后的姿勢》一課時,下發(fā)的學案向學生提出明確的預習任務:認識課文生字新詞,聯系語境理解重點詞句,品讀語言文字,說出“最后的姿勢”的含義,感受生命意義的追求和詮釋,體會環(huán)境及場景描寫對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掌握側面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對這些內容,學生在預習時注意思考并回答,將不懂的問題記錄下來,在課堂上與同學討論或向老師提問。這樣明顯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并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加強課前、課中指導,提高學案導學的實際效果
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課前指導和課中輔導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對學生學習中的重難點進行指導。例如,在教學《船長》一課時,課前筆者將學案發(fā)給學生,并對一些重點問題進行指導。學案要求學生預習課文時要查生詞、讀文句、背課文等任務。學生通過預習感受到哈爾威船長舍己救人的精神,深刻認識他臨危不懼、忠于職守的高尚品質。在上課時,筆者不停巡視并與學生交流,對學生學習的重難點內容進行重點輔導,讓學生充分掌握這些語文知識。學案導學的教學效果得到顯著提升。
3.及時解惑釋疑,科學評價學生學習情況
在學生課堂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根據教學重難點以及學生討論交流中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和釋疑。教師要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學案設計中的問題進行講解,要注意啟發(fā)性,引導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反饋,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對學生學習的問題及時解決。
葉圣陶說:“教是為了不教。”在新課程理念下,高年級的語文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觀念,科學運用學案導學,全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提升他們學習的效果。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