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過后天氣轉(zhuǎn)涼了,想吃西瓜的欲望也降低了。今年的西瓜比往年便宜很多,看著小區(qū)外堆得如山高的西瓜我卻沒有吃的胃口,這么便宜的西瓜不買也太可惜了,這時候我想起過去媽媽曾經(jīng)做過的西瓜豆瓣醬,要是能做點西瓜醬該多好啊。
醬的種類有多種,東北的營口大醬,四川的郫縣豆瓣醬,想吃辣的還有辣椒醬,總之這么多年我吃了這么多種類的醬,但是在超市里就是沒見到過西瓜豆瓣醬。大家可能會詫異,西瓜還能做醬?我小的時候在河南長大,媽媽單位的同事不知道跟誰學的流行做西瓜豆瓣醬,我們管它叫西瓜醬。那時候市面上也沒賣醬的,大家都自己做醬,長期以來我們吃的都是自家做的西瓜醬,我還以為西瓜醬獨霸全國呢,長大以后才知道這只是個小眾文化。
如果你沒吃過西瓜醬,我先講講它的味道吧,一般的醬都是咸鮮口味或者鮮辣口味,西瓜醬則是酸咸味。媽媽喜歡每次炒菜都用西瓜醬爆鍋,炒出來的菜味道鮮美無比,西瓜醬的酸很獨特,說酸又不是很酸,做魚香肉絲最合適了,沒有西北口味那么粗獷,倒有點江南的溫婉味道。
媽媽做西瓜醬,先把黃豆清洗之后用水泡透,要一天左右,然后上鍋蒸,蒸熟了之后倒在干凈的涼席上,涼透之后上面蓋上被子或其他東西捂著,要捂好幾天,等黃豆都長出了長長的白毛才能用。媽媽挑西瓜也有她的“原則”:立秋過后西瓜就要下市了,這時候的瓜最便宜。那時候我們的經(jīng)濟情況有限,所以專挑便宜的瓜買。
做醬時,媽媽把西瓜瓤挖出來和長毛的黃豆以及鹽一起捏碎拌勻放進缸里,再放些花椒、大料在里面就大功告成了。一般鹽、豆餅和西瓜的比例為1∶2∶4。西瓜籽最好去掉。缸上面蒙上兩層細紗布防止臟東西和蒼蠅掉進去,然后就放在太陽底下曬,這時千萬小心不要進了雨水,每天晚上把缸蓋上,白天再拿下缸蓋曬太陽。立秋后雨水少了,太陽也很毒,正適合曬大醬。大醬每天需要攪拌一下,直曬到里面的水分蒸發(fā)得差不多了,大醬黏黏糊糊的時候才算好了,大約要一個月的樣子。那樣就蓋好蓋子不用曬了,每次炒菜就可拿來用。
過去媽媽每年都會做好幾壇子的西瓜醬,除了送人我們自己家的醬能吃到春節(jié)以后。不知道是不是里面的小酸提升了鮮美的程度,反正現(xiàn)在想起當年吃的炸醬面的味道我還會流口水呢?,F(xiàn)在城里基本沒有自己做醬的了,做醬很麻煩,小家小戶吃得少不需要自己做了,可是買來的醬總是缺點媽媽的味道?,F(xiàn)在我退休有時間了,也要體驗一下做醬的感覺,好懷念那西瓜醬的味道呀。
編輯/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