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河自源頭開始一路奔騰,轉(zhuǎn)眼就來到了保定唐縣大洋鄉(xiāng)明伏村北部。這里四面環(huán)山,水勢變緩,在一塊斷崖下形成一個安靜的河灣。斷壁上有大大小小的洞穴數(shù)處,如果仔細觀察,會發(fā)現(xiàn)有一處洞穴外面上方雕刻著佛教壁畫。在文史資料中,這里被稱為明伏石窟或者明伏摩崖石窟。因為洞穴上雕刻著佛像,村里的老鄉(xiāng)將這里稱作千佛洞,也有的稱作佛爺洞。
群山環(huán)繞的明伏村
明伏村現(xiàn)在屬于大洋鄉(xiāng),四面環(huán)山,從通往縣城的公路上下車,順著山間小路再往下走五六里地,才能看見。路隨山勢有高低,轉(zhuǎn)眼到了明伏村口,最費力氣的就是上坡下坡。村里的房子也不完全是石頭修蓋的,不過還是隨處可見石墻石豬圈。有一些還沒有翻蓋的大門保持著數(shù)十年前的風格,黑色的大門,青磚灰瓦,雕刻好的獸頭突出來。
打聽起明伏石窟,村里人聽了一臉茫然,甚至說不知道。“就是咱們村里的一個石洞,里面雕刻著許多佛像。”“你說的是佛爺洞吧?”有人用疑問的語氣搭腔。
在轉(zhuǎn)了好幾個彎兒之后,繼續(xù)向北走,是一條低于地基的小路,兩旁都是棗樹和即將收割的玉米。好不容易碰見一個來地里割草的老鄉(xiāng),領著我們從小路來到了一塊斷崖旁邊,下面滿是河水。
斷崖上的佛爺像
老鄉(xiāng)領我們來到的斷崖,距離村子只有200米的距離,因為沒有路,七繞八繞,才能來到下面。其實也只有這一條小路可走,老鄉(xiāng)說,當年斷崖上面可以來到這里,但是過去一段時間有人挖沙,把斷崖上的路給炸毀了,現(xiàn)在沒有辦法從上面走下來了,那里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斷頭路,上不去,下不來。
這塊斷崖其實就是唐河的南岸,唐河水從這里流下去注入西大洋水庫,成為保定市生活用水。老鄉(xiāng)說,這也是為什么這里水位很淺,距離地表僅僅幾米。
現(xiàn)在這塊斷崖,從側(cè)面看起來像是一個伸進唐河水里的鱷魚頭,上面滿是碧綠的植被,下面是瑟瑟的水,老鄉(xiāng)口中的千佛洞就在這個石質(zhì)鱷魚頭的臉部,大約有十二三個洞穴,大大小小,零落地散布在斷崖之上。
“老鄉(xiāng),能進到洞里去嗎?”
“不知道,很多年沒有人去過了?!笨赐饷?,老鄉(xiāng)的年紀得有六十了,他說自己不記得有人進去過。
“不過你們非要進去,就得攀巖,順著石頭腳跟,往前走到那一棵小樹跟前,順著樹脖子再往上爬。不過我也不知道能不能進了洞,多少年沒人進去了。要是你們?nèi)バ⌒乃?,你看著這里水很穩(wěn),可有四五米深呢?!?/p>
記者按照老鄉(xiāng)的指點扶著斷崖石壁向前摸去,到了小樹下,發(fā)現(xiàn)此處距離石洞還有一段距離,只得作罷。于是,順著原路返回。
老鄉(xiāng)指著對面的斷崖說能看見上面的佛爺像,記者順著他的手勢仔細觀察,真的能看見露在外面的佛爺像。斷崖上的洞穴大致能分為兩層,洞口露出佛爺像的洞穴位置在第一層和第二層中間偏上的位置。
肉眼可見佛爺像共有三層,以中間一個獨自占了三層的佛像為中心,右邊三層佛像從大到小排列,每層四到五個;左面的和右面的基本對稱,由于石頭遮擋,只能看見兩三個。中間比較大的佛像能清楚地看見蓮花底座,佛爺盤膝而坐,面目雖然不是很清晰,但能叫人感覺到慈祥。兩邊小的佛像由于風化已經(jīng)看不清細致的外貌了,只能窺其大概輪廓。
老鄉(xiāng)說,其實以前這里的佛爺還是比較完整的。沒有遭到破壞的時候,佛爺洞能看見的有三層?,F(xiàn)在斷崖上這些只不過是中層,上層由于風化和人為破壞等各種原因,已經(jīng)沒了;下層則由于唐河水一直灌在里面,很多人想知道里面是什么樣子的,可是沒有辦法進去。
以前佛爺洞里面有很多東西,包括石頭鑿刻成的床、枕頭和石臼等,當然最著名的是里面的佛爺像,據(jù)說有四十三尊,在左面都用陰文雕刻著佛爺?shù)拿?。這些佛像最大的高六十多厘米,最小的才九厘米,一般的在三十厘米左右,都是西面石壁上的。中間最大的是普光佛,下面有三尊力士雕像,右下角的是文殊菩薩,下面是菩薩的坐騎獅子雕像,獅子下面有兩個供養(yǎng)人像,順著群佛雕像的下面還有一處壁畫的痕跡。東面的石壁上面共有三尊佛像,都盤膝坐在蓮臺上,東側(cè)石壁上有二處壁畫的痕跡。
最為可惜的是這些精美的塑像和壁畫我們已經(jīng)看不見了,因為這些東西在上個世紀70年代被毀壞了,從那以后,我們只能聽別人的描述來想象這些先人的作品。
“里面有一個黑佛(應該是青石雕刻的佛像),很高很漂亮,結果給砸毀了,可惜呀?!崩相l(xiāng)似乎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所有的佛像頭都沒了,都給砸毀了?!?/p>
難以確定鑿于何時
明伏石窟佛像具體開鑿于哪一個朝代,為了什么事情,今人已經(jīng)無法知曉。
“老鄉(xiāng),你知道佛爺洞是什么時候修建的嗎?”
“不知道,多少輩子的事情了,沒有人告訴過我們?!?/p>
于是專家們按照雕刻風格推測明伏村佛爺洞的修建年代。從雕像的造型風格及雕刻工藝等方面看,明伏石窟的雕像雕刻工藝精細嫻熟,衣禢疏稀勻稱,線條比較流暢自然,是典型的唐代造像風格。
其實我國大規(guī)模鑿石造佛像,根據(jù)記載大約始于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直到隋唐,期間雖然戰(zhàn)亂頻繁,但作為一門藝術的佛像雕刻卻越來越精美。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的義理和神秘感被融合進雕刻藝術,這一時期的雕刻重視內(nèi)涵,佛教造像也是通過外表表現(xiàn)內(nèi)里氣質(zhì)的;隋唐時期全國統(tǒng)一,雖然雕刻藝術門派眾多,但雕刻藝術已經(jīng)成熟,總的趨勢是由抽象向?qū)憣嵽D(zhuǎn)變。明伏石窟雕刻正好體現(xiàn)了這個時代的特點。
從書面上的“明伏石窟”到老鄉(xiāng)們口中的“佛爺洞”,轉(zhuǎn)變的不僅僅是一個名稱,而是每個人對這些文物的看法。我們可以隨口一說,但是老鄉(xiāng)們把這些佛爺塑像當成了村子的一部分,和自己血脈相連。雖然記者問起明伏石窟時每一個人說法不一,但透露出的“這些佛爺像在我們村”那種北方鄉(xiāng)民樸素的自豪感,在我看來,是一樣的。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