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距離中考只有半年多一點的時間了,張先生卻早早有了讓孩子放棄的念頭,“我那孩子天生就笨,從小就被老師說不行,別人考100分,他考70分我就知足了!”
在他看來,自己的孩子真的是“比較差”,每次和老師溝通,他得到的信息就是孩子不開竅,“說得直白點,就是木頭腦袋”,但他不否認自己的孩子很認真?!袄蠋熃痰臇|西,留的作業(yè),孩子一直都很認真,但一到考試,就看不出來成果,能做的我們都做了,結(jié)果……”張先生感到很遺憾又很無奈。
【心理解碼】
費爾先生是美國密歇根大學安娜堡分校的心理學教授,2010年,他做過這樣一個心理學實驗。他精心選擇了一道難度中等數(shù)學題,然后挑選了20名學習成績不相上下的學生,把他們分成兩組,每組10個人。費爾教授對第一組說:“我們現(xiàn)在要做的題難度不大,只要細心就可以?!比缓?,他又對第二組說:“這道題難度非常大,曾被用做數(shù)學奧林匹克賽試題。”
測試的結(jié)果是,第一組有7名學生答對了,而第二組只有2名學生答對了。
費爾教授由此得出結(jié)論:影響成敗的因素不僅僅是能力、機遇等,心理暗示作用對一件事的成敗影響也十分重要,積極的心理暗示能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反之,消極的心理暗示則產(chǎn)生消極的作用。
費爾教授的理論,對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當我們要做某件事之前,特別是成功把握不太大的事情,我們可以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告訴自己:“我一定能成功”、“這件事對我來說很容易”……這樣就能增加我們的自信,從而增加成功的可能性;反之,如果我們在行動之前進行消極的自我暗示,反復想“這件事我能做好嗎?那么多比我聰明的人都沒做好,我恐怕更不行吧……”,這樣一來,結(jié)果可能就真的做不好了。
家長給孩子貼上“差生”的標簽,就會給孩子強烈的心理暗示:我的父母都認為我很差,看來我真的不行,不會有什么出息了,得過且過吧。
【心靈處方】
首先,作為家長要放平心態(tài),不要總是刻意地去給孩子設(shè)定這樣和那樣的規(guī)則、框框,要知道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窮的,要在與孩子的共同生活中發(fā)現(xiàn)他的優(yōu)勢長處,這樣才能幫助他獲得成功,讓心理變得更強大。
其次,家長要尊重孩子喜好的“順其自然”,并善于引導,最關(guān)鍵的還是“幫助孩子時時刻刻保持一顆積極上進的心”。當孩子遇到問題時,要告訴他,這座山走過去,前面的風景更好,或者說,這條路不通,那么還有其他的路可以選擇,只要肯努力、付出,結(jié)果并不重要,因為過程的美妙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難得的經(jīng)歷。
還有,當孩子暫時失敗時,他(她)是非常脆弱的,極需要情感的安慰,家長要及時安慰孩子,給孩子鼓勁,不斷提升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另外,指導孩子樹立“看得見的目標”。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在實現(xiàn)夢想的路上之所以會半途而廢,原因有時竟是在于夢想太大,讓自己感覺太遙遠。如果我們教育孩子把目標定小一些定近一些,腳踏實地真正做到每天都有一點進步,每天都有一點收獲,讓“小成功”成為不斷鼓舞自己的現(xiàn)實,巧用“蝴蝶效應”,過了若干歲月,孩子的人生財富會壯大得連我們父母和孩子自己都難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