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莓,屬薔薇科植物,聚合果球形,成熟為紅色時可食用,花期5~6月,果期7~8月。一般土壤均可種植,主要生長于山坡、路旁的荒地灌叢中和草叢中。
長期以來,莓類水果因其營養(yǎng)價值高、口味甘甜多汁而備受大眾的喜愛。在市場上,草莓、藍莓等多數(shù)莓類水果都屬于舶來品,且身價不低。不過,在我國本土生長著一種在形、色、香、味等指標上均毫不遜色于進口莓類的水果,那就是便宜又可口的茅莓。
茅莓隸屬于薔薇科,藥用名稱是薅田藨。它有個特別的英文名為Japanese Raspberry——此名得來的原因應是西方人認為該水果源于日本。茅莓分布范圍較廣,在全國各地也有著多種別稱:紅梅消、蛇泡簕、紅瑣梅、薅秧泡、牙鷹竻、龍船藨、紅脬竻、五月紅、草楊梅、仙人搭橋、夢果子、天青地白草等。
每逢7~8月,茅莓會進入果實成熟時節(jié)。到那個時候,整個植株的枝頭往往被累累紅果壓彎,由于宿存花萼向外彎曲,每一顆紅色的果實都像觀音的蓮花寶座。茅莓的果實在成熟的過程中,會從綠變黃再到紅,色彩層次豐富,屆時,漫山遍野的袖珍果實就像一串串顏色各異的珍珠鋪滿山頭,有著頗高的觀賞價值。
茅莓一身都是寶。茅莓果實可以食用,茅莓果實酸甜多汁,食用后對于養(yǎng)生和美容大有裨益。茅莓的鮮果中含有多種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如蛋白質(zhì)、氨基酸、果糖、維生素C、L-去氫抗壞血酸、維生素E、礦質(zhì)元素等,其中蛋白質(zhì)和有機酸的含量遠遠高于大多數(shù)水果。張家界等地還依托當?shù)卮罅可L的茅莓,成功地生產(chǎn)出了綠色天然的野生莓茶,倍受游客的青睞。
茅莓的莖葉可以用來入藥。通常,人們會在夏秋采集最繁茂的茅莓莖葉,然后將其切段曬干藥用。中醫(yī)認為,茅莓“性苦、涼,歸肝、胃、肺、膀胱經(jīng)”,其莖葉鮮用或干品入藥,亦或是用莖葉提取物入藥后,會有顯著的止血、抗血栓形成、抗心肌缺血、抗癌抗腫瘤和抑菌的作用。這些療效大都歸功于茅莓莖葉中所含有的豐富鞣質(zhì)、有機酚類和黃酮甙等物質(zhì)。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但茅莓入藥后不會對患者產(chǎn)生毒副作用,這是非常罕見的。
與進入超市銷售的其他商品莓類水果不同的是,山野味濃郁的茅莓個頭較小,大小不均,因此對果實的完好保存和保鮮會更有難度。此外,因著茅莓植株莖稈上的密被倒生皮刺,使其大規(guī)模種植和批量采摘也變得艱難。目前,國內(nèi)尚未見到對此種水果的規(guī)?;耘?,不過許多國家的科研機構(gòu),如韓國的國立山林科學院,現(xiàn)已經(jīng)斥巨資開始對其進行深度的開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