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詞: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終落中國,“諾獎”由神話變成國人的身邊故事。這個有幾千年文學傳統(tǒng)的國度,成為一片沸騰的鄉(xiāng)土。千言萬語,何若莫言。百年中國現(xiàn)代文學的艱難歷程和痛苦經驗所換得的整體成就,終于在國際上贏得應有的地位。
去年10月11日,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中國作家莫言獲獎。諾貝爾委員會給他的頒獎詞為:將虛幻現(xiàn)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莫言本名管謨業(yè),1955年生于山東高密河崖鎮(zhèn)大欄鄉(xiāng)。他是母親最小的孩子。和絕大多數(shù)那個年代出生的孩子一樣,他是被餓大的。他對童年的回憶,最多的就是饑餓。
不久前的2012年12月7日,他在瑞典學院演講。說他記憶最早的一件事,是提著家里唯一的熱水瓶去公共食堂打開水。因為饑餓無力,失手將熱水瓶打碎。他嚇得鉆進草垛,一天沒敢出來。傍晚時,他聽到母親喚他的乳名。他從草垛鉆出來,以為會受到打罵,但母親沒打也沒罵,只是撫摸著他的頭,口中發(fā)出長長的嘆息。
他記憶中最痛苦的事,是跟隨母親去集體地里撿麥穗,看守麥田的人來了,人們紛紛逃跑。母親是小腳,跑不快,被捉住,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搧了她一個耳光。母親搖晃著身體跌倒在地??词厝藳]收了他們撿到的麥穗揚長而去。母親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臉上那種絕望的神情讓他終生難忘。多年之后,當那個看守麥田的人成為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在集市上與莫言相逢,莫言沖上去想找他報仇,母親拉住他,平靜地說:“兒子,那個打我的人,與這個老人,并不是一個人?!?/p>
童年時的經濟貧困和政治歧視,直接影響了莫言后來的小說創(chuàng)作。12歲讀五年級時,莫言因“文革”輟學回家,在農村勞動多年。1976年應征入伍,歷任戰(zhàn)士、政治教員、宣傳干事。曾在解放軍藝術學院和魯迅文學院研究生班學習。
自1981年在河北保定的《蓮池》第5期上公開發(fā)表第一個短篇小說《春夜雨霏霏》始,莫言已發(fā)表了八十多篇短篇小說、三十部中篇小說、十一部長篇小說,出版過五部散文集、一套散文全集、九部影視文學劇本,兩部話劇作品。他的作品還被廣泛地翻譯成英語、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瑞典語、俄語、日本語、韓語等十幾種語言。是中國當代最有世界性知名度的作家之一。
莫言的文學創(chuàng)作,風格獨特、語言犀利、想象狂放、敘事磅礴,在新時期以來的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中獨具魅力?!都~約時報》書評曾說:莫言是一位世界級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對莫言的文學成很推崇,認為他的創(chuàng)作代表了亞洲的最高水平。
迄今為止,莫言和他的作品榮獲了海內外諸多獎項:1987年全國中篇小說獎、1988年臺灣聯(lián)合文學獎、1996年首屆大家·紅河文學獎、2001年第二屆馮牧文學獎、2001年法國儒爾·巴泰雍外國文學獎、2002年首屆鼎鈞文學獎、2004年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茅臺杯·人民文學獎、法國“法蘭西文化藝術騎士勛章”、2005年第十三屆意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2006年日本第十七屆福岡亞洲文化獎、2007年“福星惠杯”《十月》優(yōu)秀作品獎、2008年香港浸會大學師姐華文長篇小說紅樓夢獎、2011年獲因長篇小說《蛙》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莫言曾說,我永遠不會為了一個獎去寫作,不管是茅盾文學獎,還是諾貝爾文學獎。他始終認為自己的文學成就是“世無英雄,豎子成名”。但在他的老家,人們像朝圣一樣趕來,破落多年的院子人流如織。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中國大地上喚醒了人們沉睡已久的文學熱情。由“莫言熱”帶動起了“讀書潮”。他也被追問“你幸福嗎”。他回答“不知道,我從來不考慮這個問題”。在他看來,“幸?!本褪鞘裁炊疾幌?,一切都放下。莫言還在努力放下,但他已經把諾獎由神話變成了中國人的身邊故事,讓中國人和中國作家有了一顆平常心。
責任編輯 王海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