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政府對科技活動投入的有效管理成為引領科技研究方向、促進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手段。如何加強科技經費的管理,切實提高政府財政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率,已成為當前科研管理領域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文章從系統(tǒng)論的視角和分析方法,構建了科技經費管理財務指標體系的研究模型,并根據相關研究和概念操作化的方法,運用粗糙集篩選了指標,最終確定了立項評估、中期評估、驗收評估、追蹤評估的科技經費管理財務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個指標層的權重,逐層寫出個體判斷矩陣。最后,提出指標體系構建后應進一步確定對評價主體和評價標準、評價實施的建議方案。
【關鍵詞】 系統(tǒng)論; 科技經費管理; 指標體系; 權重
引 言
科技經費管理機制的科學、合理,將對經濟發(fā)展、科技進步起到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隨著我國財政科技投入規(guī)模的逐年增長,接受政府財政資金資助的科技項目大幅增加,在科技項目實施與管理中,出現了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科技失信行為屢屢發(fā)生,如重申報、輕執(zhí)行,項目管理不規(guī)范,資金使用不當,項目質量低下等,甚至出現了項目承擔者將研發(fā)經費挪作他用、給其他部門走賬、邊緣化成“小金庫”以及政府管理人員利用職權進行尋租等現象。這些行為一方面造成了科技資源的低效運行;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科技投入風險,影響了科研活動投入的持續(xù)性。
國內外學者對科技經費管理的研究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科技經費管理的比較研究;二是科技政策和制度創(chuàng)新與科技經費管理的研究;三是政府公共經費支出與科技經費管理的研究。縱觀現有研究局限:一是關于科技經費管理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將其視為一個簡單的政策導向問題,而沒有將科技經費管理所涉及的主體、活動類型等放到一個系統(tǒng)框架中來研究;二是目前的研究未形成一套客觀、完整的科研經費使用全過程與其項目負責人誠信動態(tài)的測評體系;三是對協(xié)調機制和宏觀控制方面研究的比較多,但從整體上研究管理機制的比較少,同時監(jiān)督機制方面的研究也有所缺失。
為此,借鑒先進國家的科研方法和理論,結合我國科研經費管理的實際情況,形成管理學機制或體系,以加強科技經費的管理,避免項目資x/CwkNGHNiHpzKXCPuV2PNH3dDanP3BucL7z+EBeu+w=金分散分離、權力尋租、科研資金嚴重流失、浪費,切實提高政府財政科技資金的使用效率,已成為當前科學宏觀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和熱點問題。
本研究是在對現有科研經費管理調研的基礎上,以科學化管理為目標,以系統(tǒng)論分析為指導,對科研項目經費及負責人實施全過程的動態(tài)評測管理體系,以建立一套基于政府財政投入的科技項目財務管理的指標體系。
一、科技經費管理財務指標研究模型的構建
科技經費管理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系統(tǒng)的目標以及行為表現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和約束。根據系統(tǒng)論和項目管理理論的分析,科技經費管理必然要受到科技活動周期、科技活動成本、科技活動范圍等因素的約束,并具有多目標性、生命周期等多重屬性,如圖1所示。
一般而言,科技經費管理活動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為了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科研項目,通常將科技經費管理的活動劃分成若干項目階段,以便對各個階段的一個或幾個可交付的成果及項目績效進行檢查,使項目管理處于受控狀態(tài),保持科技項目管理的高效性。
將科技經費管理劃分為立項評估、中期評估、驗收評估和追蹤評估四個子系統(tǒng),如圖2所示。
在科技項目經費的管理中,最主要的目的是監(jiān)督項目的執(zhí)行進度,以期達到無論從理論、科研創(chuàng)新方面,或是從實際生產方面所產出的效益最大化,并對一些不成功的項目能夠盡早發(fā)現,減少后續(xù)資金的投入,以規(guī)避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投資浪費。而項目評價和選擇指標體系是項目評價與選擇的核心,它直接影響項目評審的質量與精度。因此,為了給出一種合理的、便于計算的評價方法,建立一套能準確反映實際情況的評價指標體系是至關重要的。
二、指標體系構建
參考國家有關標準,并結合科技經費管理的實際情況,得到原指標體系,繼而用粗糙集方法對原指標體系進行篩選。篩選步驟一是對原指標體系中的指標集C={ai}(i=1,…m)進行離散化處理,并對評價對象和評價結果進行劃分,將評價對象和評價結果劃分為多個等價類,以此確定等價關系R(C);二是對每一個指標依次求R(C-{ai}),即依次從原指標體系中剔除指標,考察該指標對于原指標體系的依賴性;三是如果R(C-{ai})=R(C),則ai為指標體系C中可以剔除的冗余指標,否則,ai為指標體系中不可剔除的必要指標,意思就是若從原指標體系中剔除該指標后,分類精度仍保持不變,則認為該指標是冗余的,可以剔除;四是篩選后的指標體系為RED(C),RED(C)={ak|ak∈C,R(C-{ak})≠R(C)},即不包含冗余指標的最大集合,最終制定指標體系。
科技經費管理中最重要的是立項評估和追蹤評估兩個階段,同時受篇幅限制,本文以立項評估和追蹤評估為例進行詳細介紹。
(一)立項評估指標
立項評估是以績效為核心,對科技項目立項依據、研究方案與方法、完成條件和能力、進度、周期和經費核算合理性以及研究成果應用前景等方面所作出的綜合評價。它通過科學地衡量、比較、分析、評價科技活動的預期績效,來為財政支出管理建立科學理性的擇優(yōu)機制,提供監(jiān)控優(yōu)化的依據和方法,形成綜合評判的尺度標準。在立項申請時,先對申請人符合國家產業(yè)政策、申請材料完備、申請手續(xù)符合要求、申請人具備申請資格進行審批,參考李新榮、常天義等的研究文獻,構建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二)中期評估指標
在中期階段,通過對經費預算、執(zhí)行及審計等基礎信息的系統(tǒng)分析,檢查、調查進行監(jiān)督,并通過事后的審計、影響分析和績效評價等對科技經費的使用進行監(jiān)督管理。主要是針對經費使用的監(jiān)督,考察經費支出是否合理,避免科技經費的浪費和非法挪用;科研項目經費的開支范圍與開支標準是否嚴格按照規(guī)定:人員費、會議費、差旅費、設備費等支出的管理是否合理;是否違反規(guī)定自行調整預算和擠占挪用科研項目經費。參考王婭妮、石燕的研究,將一級指標劃分為研究成果和階段性進展、經費使用情況、經費使用的合理性,并進一步分解到三級指標。
(三)驗收評估指標
在驗收評估階段,審查是否按項目立項書或合同約定,在其權限范圍內使用科研經費。參考學者胡興旺、鄭朝暉的研究,將一級指標劃分為研究成果、財務和會計核算、預算與支出、資金到位和資產管理,并進一步分解到三級指標。
(四)追蹤評估指標
對科技項目進行追蹤評估,其出發(fā)點在于對科研活動的績效進行評估??蒲锌冃гu估包括對人員學歷和層次的提高、學術成果、社會影響、經濟影響等綜合影響和經驗,從已完成的項目和反饋的信息中汲取經驗和教訓,核算經費投入使用情況和成果轉化效果等,為今后的科技經費管理提供有益的參考依據。參考學者徐海燕、肖少平的研究,如表2所示。
三、指標權重的確定
指標權重的確定有多種方法,由于本研究是多層次、多因素的,有些問題難以完全用定量進行分析,所以選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的權重。選用層次分析法來確定指標權重的步驟一是建立指標層次結構;二是構造各層次判斷矩陣;三是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驗;四是單層次指標權重的計算。
本研究遴選出包括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委宣傳部、西安市規(guī)劃局、西安市教育局、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在內的科技經費管理方面的專家和學者20位。所選專家學者工作年限最低9年,最高39年,平均工作年限22年。根據判斷矩陣的標度值,逐層寫出個體判斷矩陣。
在已經建立的指標體系的基礎上,需要專家對每一層中各個因素的相對重要性作出判斷,并且通常是以矩陣的形式存在,即為專家判斷矩陣。判斷矩陣表示針對上一層某個因素而言,本層中與其相關聯(lián)的子因素之間的相對重要性比較。
首先,以某位專家的指標權重判斷矩陣為例來說明。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查,求得CI<0.1,故滿足一致性檢查;然后,采用層次分析法中的方根法,計算得出該單因素指標權重,如表3所示。同理,可確定其他專家的權重及其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檢查。
對專家評判結果進行集合,并且設定各位專家的評判結果同等重要,利用權重算術平均法計算各位專家的權重平均值,即得到指標體系權重,如表4。
同理,運用此方法得到其余指標體系的權重,詳見表5、表6。
四、建議
本研究從系統(tǒng)論的視角和分析方法,構建了科技經費管理財務指標的研究模型,并根據相關研究和概念操作化的方法以及粗糙集指標篩選法,提出了包括立項評估、中期評估、驗收評估、追蹤評估在內的科技經費管理的財務指標體系,并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了各個指標層的權重。
在指標體系構建后,政府管理部門面臨的關鍵是針對目前科技經費管理評價現狀如何進行示范性評估的問題,建議應該做好三方面工作。
第一,確定職業(yè)能力評價主體。成立由政府科技部門牽頭,財政部門、教育部門、高校專家代表等組成的評價委員會,負責對科技項目經費的使用情況進行評價。
第二,確定評價標準。評價委員會組織人員進行具體的標準制定,根據不同階段科技項目的情況制定統(tǒng)一的評價標準。
第三,開展評價并反饋。在評價體系、評價標準、評價主體確立后,對科技項目及其主體展開評價,對評價結果給予反饋。
【參考文獻】
[1] 煥亮,余金樹.科技經費管理體制亟待完善[J].中國審計,2005(19):14-15.
[2] 承彝, 汪照全.財政科技資金的審計重點和內容[J].中國科技論壇,2006(4):24-28.
[3] Javler M Ekboir.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olicies in Innovation Systems:Zero Tillage in Brazil[J].Research Policy,2003,32(4):573-586.
[4] Odagiri,Hiroyuki.R&D Expenditures,Royalty Payments and Sales Growth in Japanese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s[J]. The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1983,32(1):61-72.
[5] Segerstrom,Paul S,Zolnierek,James M.The R&D Incentives of Industry Leader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H.W.Wilson-SSA],1999,40(3):745-766.
[6] D.Guellec,Van Pottelsberghe.The Impact of Public R&D Expenditure on Business R&D[J].Economics of 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2003(3):225-243.
[7] Seung-Hoon Yoo. Public R&D Expenditure and Private R&D Expenditure:A Causality Analysis[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4,11(11):711-714.
[8] Wu Yonghon. The Effects of State R&D Tax Credits in Stimulating Private R&D Expenditure:A Cross-state Empirical Analysis[J].Journal of Policy Analysis and Management[H.W.Wilson-SSA,2005,24(4):785-802.
[9] Day-YangLiu,Lon-Fon Shiek.The Effects of Government Subsidy Measures on Corporate R&D Expenditure:a Case Study of the Leading Product Development Programm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 Development,2005,2(3):265-281.
[10] 鄭朝暉.對高??蒲薪涃M管理的幾點思考[J].科技資訊,2007 (4):118-119.
[11] 李新榮.科研項目經費管理中的若干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7(2):44.
[12] 常天義.高??蒲薪涃M管理亟待加強[J].中國高等教育,2002(6):32-33.
[13] 王婭妮,王海鷹.科研經費背后有多少腐敗[J].半月談,2006(10):16.
[14] 石燕.國外政府科技計劃項目經費預算管理的比較及其啟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51.
[15] 胡興旺.河南省財政科技經費管理改革的思考[J].河南社會科學,2007(1):160.
[16] 徐海燕,汪前進,岳忠厚,等.美國科學基金的監(jiān)督模式[J].科學中國人,2001(5):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