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姆登”號
1925年1月7日是“埃姆登”號舉行下水典禮的日子。當(dāng)天寒風(fēng)怒號、暴雨傾盆,可德國政府的部長們和各路高官還是如期參加。10月25日,海軍上校福斯特艦長展開了在北海和波羅的海的海試任務(wù)。在推進系統(tǒng)測試中,“埃姆登”號的最大功率達到了33736.5千瓦,而最高航速也達到了29.4節(jié)。測試中發(fā)現(xiàn)前桅樓的射擊角度較為狹窄,綜合性能也未達到十分滿意的程度。在返航后的第一次改裝中,主桅縮短了7米,對前桅樓進行了返修改造,后煙囪也加高了兩米(距離水線19米),在主桅桿和艦橋之間則是新建了一座吊橋。
1926年1月底,“埃姆登”號作為北海艦隊旗艦進行第二階段的海試。11月14日,開始了持續(xù)16個月的一次環(huán)球遠航。1928年年底,第二次環(huán)球航行。1930年1月起航的第三次巡航僅耗時4個月,途徑大西洋的馬德拉群島、美國東海岸、新奧爾良以及牙買加,1930年5月13日返回威廉港進行修整。
1931年1月1日,“埃姆登”號結(jié)束訓(xùn)練加入德國海軍戰(zhàn)斗序列。3月,海軍中校格拉斯曼任艦長。此后“埃姆登”號在波羅的海和丹麥灣進行的各類巡邏中表現(xiàn)良好。1933年2月20日,“埃姆登”號和 “萊比錫”號一起從威廉港出發(fā)前往太平洋和西非洲灣海域執(zhí)行一系列海上射擊演習(xí)。回到國暫時退役改裝,這次改造可謂翻天覆地:動力系統(tǒng)中的四臺燃煤鍋爐全部替換成燃油鍋爐,艦員艙位被縮減到39個。兩個煙囪均縮短了2米,并在前邊緣有了微小的斜面;船體主桅桿被裁切去很小一塊以便安放探照燈平臺;在兩舷平行于煙囪后部的地方均增加了舷外支架并安裝了無線電設(shè)備天線,安裝在主桅桿的天線被拆除;前桅樓升高至8米;在右舷平行于主桅桿位置則安裝了一臺起重機。改裝期間艦員們則全部轉(zhuǎn)移到“德意志”號裝甲艦上繼續(xù)服役。
1934年9月29日“埃姆登”號重新服役,這次的艦長是時任海軍中???鄧尼茨。以后它又多次進行遠洋巡航。
“柯尼斯堡”號
1927年3月26日,“柯尼斯堡”號主體完工,在常規(guī)試航后,“柯尼斯堡”號代表德國海軍參加了在巴塞羅那舉行的世界博覽會。1929年12月17日,“柯尼斯堡”號加入作戰(zhàn)艦隊。1930年1月1日,“柯尼斯堡”號被指任為德國海軍科隆作戰(zhàn)群的旗艦,下轄數(shù)個魚雷艇戰(zhàn)斗編隊以及一個半滿員編制的掃雷艇編隊。
1933年5月22日至23日,希特勒來到基爾港,視察了包括“柯尼斯堡”號在內(nèi)的海軍艦隊。1934年7月9日,作為海軍少將科爾貝的旗艦,“柯尼斯堡”號和“萊比錫”號組成的編隊完成了德國自一戰(zhàn)結(jié)束后的首次訪英。
1935年初,“柯尼斯堡”號加裝了一座飛機彈射裝置。2月初,“柯尼斯堡”號從威廉港出發(fā),途經(jīng)海峽及北蘇格蘭,抵達不萊梅市。6月,參加了在基爾港舉行的海軍周活動。8月19日,希特勒在元首游艇上檢閱并觀看了包括“柯尼斯堡”號在內(nèi)的重炮實彈射擊演習(xí)。眾多的演習(xí)一直持續(xù)到年底。
1936年冬,“柯尼斯堡”號對位于后煙囪處用于回收飛機的吊臂進行了修理,測距儀幾乎挪到了甲板艙室的最后方,并開始加裝全艦高炮控制中心。中軸線靠右方向樹立起一根新的桅桿,原有的所有單管88毫米高炮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威力更大的雙聯(lián)88毫米高炮。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德國政府安排“柯尼斯堡”號前往西班牙半島保護及疏散德國公民。11月25日,“柯尼斯堡”號離開基爾港,三天后抵達西班牙西北部的埃爾費羅爾,開始執(zhí)行邏任務(wù)。1937年1月15日,“柯尼斯堡”號回到了基爾港,在簡短的檢修后又開始了訓(xùn)練生涯。6月12日至18日,“柯尼斯堡”號應(yīng)邀對挪威灣進行訪問。12月5日,該艦迎來了為期三個月的大修,在此期間位于艦橋頂端的雷達測距儀一直在做著各種測試。
1939年1月19日,在為“塞德利茨”(Seydlitz)號重巡洋艦完成下水儀式的護航任務(wù)后,“柯尼斯堡”號在不萊梅港經(jīng)過短短檢修,臨時出任德國潛艇部隊的靶艦。5月11日至15日,“柯尼斯堡”號造訪了芬蘭瓦薩。17至19日,該艦又訪問了瑞典哥特蘭島和維斯比市。在二戰(zhàn)前夕的歲月里,“柯尼斯堡”號幾乎都是在頻繁的訓(xùn)練和訪問中度過的。
“卡爾斯魯厄”號
1927年8月20日,“卡爾斯魯厄”號輕巡洋艦下水。1929年11月6日,“卡爾斯魯厄”號正式服役,德國海軍中校歐根.林道爾為首任艦長,并帶來了他在剛剛退役的“柏林”號巡洋艦上的全班人馬。
1930年1月15日,“卡爾斯魯厄”號在波羅的海以29節(jié)的高速疾馳了3小時,這也是該艦服役數(shù)月來首次機組測試,同時還為海軍學(xué)院提供海上學(xué)習(xí)機會。5月24日,“卡爾斯魯厄”號離開威廉港進行第一次海外巡航。這次的航線是通過地中海,經(jīng)東非繞過好望角,穿越非洲西南部抵達南美洲。12月12日,“卡爾斯魯厄”號取道西班牙回到基爾港。
由于K級巡洋艦、尤其是是“卡爾斯魯厄”號,從設(shè)計之初就沒有考慮熱帶海域作戰(zhàn),以致該艦在太平洋巡航的很長一段時間里,船員們都得不到正常分量的淡水供應(yīng),通風(fēng)設(shè)備也沒有水汽過濾裝置,引擎室的濕度基本在警示線以上徘徊。
1931年11月30日,“卡爾斯魯厄”號載著包括30名德國海軍軍官、27名士官長、58名受訓(xùn)士官生在內(nèi)的共524名艦員離開威廉港,開始了第二次巡航。這次的航線經(jīng)過西印度群島、古巴、墨西哥、委內(nèi)瑞拉、巴拿馬運河、火奴魯魯和北美洲,從南部繞過合恩角并從紐約北部海域經(jīng)過,隨后返回基爾港。在古巴訪問期間,首次有目擊者證實了艦載直升機的在“卡爾斯魯厄”上起降。考慮到早在1924年,德國已經(jīng)在試驗軍用直升機,并且戰(zhàn)前已有大量試驗,1931年已有FW-61直升機服役。這一時期德軍試驗旋翼機的海上偵察應(yīng)用,也是可信的。
1934年9月,在大修中,艦體左側(cè)轉(zhuǎn)臂起重機被新款的桿式起重機取代,船體兩側(cè)和艦橋上原本的德意志鷹標(biāo)也被替換成了納粹黨十字。10月5日,在對龍骨減搖鰭進行測試后,“卡爾斯魯厄”號于22日開始了第四次遠洋航行。1935年在船塢進行維修時,后煙囪被替換成帶瞭望臺的桅桿,武器平臺加大,在艦體中部安裝了一臺飛機彈射器,并于9月23日在基爾灣通過了艦載機彈射及回收測試。endprint
9月21日,“卡爾斯魯厄”搭載606名艦員出航前往特納利夫島,隨后的航線包括了葡萄牙在赤道的屬地圣多美、洛比托、德班、塞舌爾群島的維多利亞港、巴達維亞(現(xiàn)雅加達)和香港,“卡爾斯魯厄”號還在日本長崎進行了一次歷時八天的實彈演習(xí)。
3月12日抵達神戶后,給養(yǎng)補給很快,當(dāng)天稍后些時候“卡爾斯魯厄”號就再度出航。但出港之前氣壓突降,這是壞天氣即將來臨的信號。當(dāng)“卡爾斯魯厄”號航入太平洋時,海面風(fēng)力驟然增強到9級,狂風(fēng)卷起巨浪狠狠拍擊著戰(zhàn)艦,似乎想要將“卡爾斯魯厄”號拖入海底。無奈之下,艦長只能下令回港避風(fēng)。等到14日風(fēng)暴開始減弱,德國人終于松了一口氣,決定重新出海。沒想到上帝這時開了一個大玩笑:18日,風(fēng)暴升級成了颶風(fēng),海面風(fēng)力達到了創(chuàng)紀(jì)錄的12級!肆虐的颶風(fēng)在20日達到了最高潮,這時油料殆盡的“卡爾斯魯厄”號勉強航行到了阿留申群島,并在這里躲過了一劫。21日,颶風(fēng)終于離開了這片海域。23日,“卡爾斯魯厄”號勉強回到了德國灣,并在船塢里花費5天的時間對斷裂的甲板進行了臨時修補。4月7日,“卡爾斯魯厄”號來到位于圣地亞哥的美國海軍基地進行大修。在這里,斷裂的橫向構(gòu)架被重新焊接在一起,已被擠壓變形的艦體恢復(fù)原狀,艦體結(jié)構(gòu)強度較差的部位也被加固了額外的工字型鋼梁。17日,“卡爾斯魯厄”號啟航回國,途中又對巴拿馬的巴爾博亞和圣托馬斯進行了訪問。
6月11日,希特勒登艦視察。7月1日,“卡爾斯魯厄”號被編入德國海軍武裝偵察部隊,艦體上層建筑為此又做了不小的改動:前煙囪周圍加建了不少艙室;已有的后部艙室被加大,用于放置防空炮指揮中心和測距儀;新款的雙聯(lián)88毫米高炮替換了原有靠右舷的單管炮;艦橋上方加裝了信號裝置;探照燈旁又加裝了一個可用于擴展的武器平臺。9月9日,“卡爾斯魯厄”號完成改裝離開船塢,在通過了一系列的海上測試后開始在波羅的海服役。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卡爾斯魯厄”號加入在西班牙沿海巡邏的德國海軍編隊,同時負責(zé)協(xié)助疏散德裔難民和控制當(dāng)?shù)鼐謩荨?936年12月27日,“卡爾斯魯厄”號前往西班牙水域,并在次年1月1日抵達西北港口城市埃爾費羅爾進行燃料補給,隨后巡航至地中海區(qū)域的摩洛哥梅利利亞,然后在大西洋沿岸的丹吉爾和埃爾費羅爾之間執(zhí)行巡航任務(wù),后于2月22日向基爾港返航。1937年,“卡爾斯魯厄”號除了在九月下旬參加了在波羅的海舉行的軍事演習(xí)外,其他的時間都在訓(xùn)練狀態(tài)中度過了。
1938年5月20日,威廉港迎來了需要大修的“卡爾斯魯厄”號。這對該艦來說是個好消息:工程師和技工們在這幾年里大修了3艘K級巡洋艦,獲取了非常寶貴的經(jīng)驗。“卡爾斯魯厄”號的前桅樓從兩層減為一層,人員也隨之減少;升高了探照燈平臺以加大探照范圍;建造了一個新的武器平臺;升高了艦橋后部平臺;兩部煙囪都在末端傾斜了少許角度;后煙囪被截短;帶探照燈位的吊桿起重機被移除;探照燈則被安裝到和煙囪平行處。右舷改裝一部更大的屈臂起重機;左舷裝一部直臂起重機;用新的三腳架支撐起了一個更高的主桅桿;右舷錨鏈孔被封閉,錨鏈直接從甲板垂到海里;用更大口徑的雙聯(lián)105毫米高炮取代了艦橋舊有的88毫米高炮;艦尾加裝了一門單管105毫米高炮。
“科隆”號
由于海軍經(jīng)費嚴(yán)重不足,“科隆”號直到1929年才完全建造完畢。1930年1月15日,海軍上校路德維格.馮.施羅德受命執(zhí)掌該艦,同年2月4日,“科隆”號在亞德灣開始首輪主機測試。4月初又完成了適航性測試。4月25日,“科隆”號在波羅的海進行的海試中,最高速度達到了32.5節(jié)。10月28日,“科隆”號在大西洋上進行了高強度的引擎和艦炮測試,結(jié)果令人相當(dāng)滿意。當(dāng)年年底,“科隆”號在后部上層建筑和煙囪之間加裝平臺,并將所有的單管88毫米高炮更換成了雙管88毫米高炮。
1932年12月8日,“科隆”號離港進行第一次全球巡航,隨后在西班牙比戈停泊直至12月7日。1935年伊始,“科隆”號一直在北海和波羅的海訓(xùn)練。7月26日和27日,對海軍巨炮頗感興趣的希特勒登上“科隆”號,現(xiàn)場觀摩了艦炮的實彈演練。9月27日至11月8日,“科隆”又在威廉港的干船塢改裝:艦橋后方加裝了探照燈平臺、信號旗的位置上移、煙囪之間加裝了一臺飛機彈射裝置及一臺用以收回水上飛機的起重機,后部艙室頂部加裝測距儀,雙聯(lián)88毫米高炮也被新型號取代。
1937年,英法德意四國通過決議,對西班牙沿海進行全盤封鎖。德國需要負責(zé)控制奧羅佩薩至阿爾梅里亞的加塔角之間的海岸線及近海區(qū)域。1937年1月5日,“科隆”號和“德意志”號前往西班牙水域,冬季的嚴(yán)寒導(dǎo)致比斯開灣內(nèi)嚴(yán)重積冰,給此次巡航帶來不少麻煩。離開奧特加后,“科隆”號轉(zhuǎn)戰(zhàn)地中海海域,最遠到達北非摩洛哥的梅利利亞,最終于3月15日返抵威廉港。
1937年5月29日,“德意志”號在伊比薩島遭受西班牙共和軍空襲,艦上31死、110傷,其中71人傷勢嚴(yán)重。10月20日至26日,“科隆”號在基爾港干塢檢修改裝,拆下飛機彈射器、更換收回飛機的起重機、拆除艦橋頂端的多用途平臺。
1938年2月21日,“科隆”號參加了納粹德國空軍第406海岸飛行大隊在北海海域舉行的軍事演習(xí)。1939年5月,“科隆”號和其他三艘裝甲艦以及數(shù)量眾多的掃雷艇、魚雷艇在大西洋舉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實戰(zhàn)演練。
“萊比錫”號
1929年10月29日,“萊比錫”號的船體建造完畢。下水典禮由萊比錫市市長主持,在典禮的貴賓中,有8位老兵特別引人注目,他們是1914年戰(zhàn)沉的原“萊比錫”號巡洋艦的幸存者。在服役后的1932年大部分時間里,“萊比錫”號都在波羅的海游曳,間或返回威廉港和基爾港做例行保養(yǎng)。1932年9月6日至16日,“萊比錫”號參與了德國海軍夏季艦隊演習(xí)。
1933年2月27日至3月2日,“萊比錫”號在參加大西洋編隊巡航訓(xùn)練期間訪問了葡屬馬德拉群島豐沙爾;5月22日,希特勒、戈林、戈培爾及隨從人員登艦視察了夜晚炮擊練習(xí)。1934年12月14日至17日,“萊比錫”號停泊在基爾港進行改裝,煙囪和艦橋之間的部分建筑被拆除,以安裝水上飛機彈射器。endprint
1935年5月25日至6月3日,由德國海軍偵察部隊指揮的艦隊協(xié)同作戰(zhàn)演習(xí)在德國灣拉開序幕。參與演習(xí)的戰(zhàn)艦包括“德意志”號裝甲艦、“西里西亞”號戰(zhàn)列艦、“科隆”號輕巡洋艦及第三魚雷艇編隊,“萊比錫”號為旗艦。1936年4月14日,由旗艦“紐倫堡”號、“科隆”號和“萊比錫”號輕巡洋艦組成的編隊在大西洋海域?qū)嵤┸娧荨?月8日,“萊比錫”號回到威廉港,后參加了5月28日至29日在基爾港舉行的海軍閱兵式,希特勒到場檢閱。
1936年8月19日,在威廉港停泊的各艦接到備戰(zhàn)命令,將為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爆發(fā)時未及時回國的德國人提供保護。20日,“萊比錫”號、海軍偵察部隊旗艦“紐倫堡”號、“斯佩海軍上將”號及四艘魚雷艇穿過英吉利海峽航向比斯開灣。9月1日,“萊比錫”號到達西班牙的圣塞瓦斯提安接收德國僑胞,并將其轉(zhuǎn)移到法國圣讓-德呂茲?!叭R比錫”號在9月的海岸巡邏中幾乎抵達大西洋西岸,該艦數(shù)次訪問了科倫那和卡拉米尼亞爾,還與西班牙海軍艦隊司令有過會面。1937年3月,“萊比錫”號在地中海游弋兩個月后,于5月經(jīng)比斯卡灣回到基爾港。
1937年6月15日和18日,“萊比錫”號遭受了兩次神秘的魚雷襲擊,這很明顯是同一潛艇所為,但沒有人承認(rèn)。例行檢修完成后,鄧尼茨在9月20日至25日舉行的納粹德國國防軍演習(xí)中將“萊比錫”號指定為自己的旗艦。
1939年4月17日,包括“萊比錫”號輕巡洋艦、“德意志”號裝甲艦、“格奈森瑙”號戰(zhàn)列艦、部分驅(qū)逐艦、潛艇以及補給艦只組成的編隊展開海上作戰(zhàn)演習(xí)。5月18日,演習(xí)結(jié)束的“萊比錫”號回到基爾港。稍后的三個月,“萊比錫”號、“紐倫堡”號和“科隆”號以及“格奈森瑙”號戰(zhàn)列艦又進行了海上聯(lián)合作戰(zhàn)的演習(xí)。
“紐倫堡”號
“紐倫堡”號于1934年12月8日完工。1936年4月9日,德國海軍偵察部隊的海軍少將波姆指定“紐倫堡”號為其旗艦。5月14日,“紐倫堡”號、“萊比錫”號和“科隆”號輕巡洋艦編隊前往大西洋海域進行適航性測試,途中訪問特納利夫島后返回基爾港。
1936年6月3日至19日,德國海軍偵察部隊在波羅的海舉行了一場小規(guī)模的演習(xí),參演戰(zhàn)艦包括“紐倫堡”號、“萊比錫”號、“科隆”號輕巡洋艦、一支魚雷艇編隊和一支掃雷艇編隊。演習(xí)中的6日至7日,編隊來到施韋因蒙德。12日至14日,時任海軍偵察部隊總司令、海軍上將雷德爾登艦實地觀摩了演習(xí)。1936年7月,“紐倫堡”號回到船塢檢修,直到西班牙內(nèi)戰(zhàn)爆發(fā)后才重新回到海上。1936年8月19日,德國海軍派出“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裝甲艦、“紐倫堡”號、“萊比錫”號輕巡洋艦和4艘魚雷艇前往西班牙水域。同年11月,“紐倫堡”號來到阿羅薩灣,并在西班牙水域一直游曳到12月16日。
1937年前兩個月,由于“紐倫堡”號在船塢進行例行維護,海軍偵察部隊的旗艦一直由“舍爾海軍上將”號擔(dān)任。4月24日,“紐倫堡”號奉命前往加的斯執(zhí)行巡邏任務(wù),并在5月19日停泊在基爾港。5月下旬,“紐倫堡”號和“卡爾斯魯厄”號參與了德國空軍和潛艇部隊的聯(lián)合軍事演習(xí)。8月初,“紐倫堡”號奉命回國。9月27日,“萊比錫”號回在德意志造船廠大修并安裝了無線電通信設(shè)備。在短暫的出海測試后,“紐倫堡”號重回船塢修理。
1938年1月4日起,“紐倫堡”號協(xié)同納粹空軍進行了歷時兩個月的??諈f(xié)同及對抗系列演習(xí),這次演習(xí)發(fā)現(xiàn)了不少艦上可改善的地方。就這些問題,“紐倫堡”號進行了長達三個月的大修改裝。6月29日,修理完畢的“紐倫堡”號出港進行遠洋適航性測試。7月19~27日,“紐倫堡”號同3艘裝甲艦、“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號戰(zhàn)列艦、“萊比錫”號、“科隆”號輕巡洋艦以及數(shù)量眾多的驅(qū)逐艦、魚雷艇和小型艦艇一起進行了反潛演習(xí)。8月8日,波羅的海中部海域炮聲隆隆?!吧釥柡\娚蠈ⅰ碧?、“斯佩伯爵海軍上將”號、“紐倫堡”號、“萊比錫”號、“科隆”號等艦進行了艦炮實彈射擊演習(xí)。12月15日,“紐倫堡”號在格但斯克灣指定水域測試了最高航速,隨后艦員們在基爾港度過了1938年的平安夜。
1939年1月,“紐倫堡”號在波羅的海進行各項性能的測試和訓(xùn)練。2月4日,“紐倫堡”號啟航至漢堡,同“舍爾海軍上將”號和數(shù)艘魚雷艇一同負責(zé)參加“俾斯麥”號戰(zhàn)列艦的下水儀式。5月,“紐倫堡”號對周邊海域的部分國家及地區(qū)進行了友好訪問,隨后自6月起,“紐倫堡”號又參加了多次高強度長時間的實戰(zhàn)演習(xí),直至8月中旬二戰(zhàn)爆發(f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