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哺乳動物,為什么有的以肉食為生,有的以植物為生?同為人類,為什么西方人偏愛肉食,東方人偏愛植物食品,而且在秉性上,東西方人也有所不同?
科學(xué)家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奧秘,這就是與腸子的長短有著密切關(guān)系:兔子的腸子長8米,是身長的20倍。山羊的腸子為身長的22倍。而老虎的腸子只有5.4米,是身長的4.1倍。狼的腸子僅為身長的3.5倍。
食肉動物的腸子比食草動物的短,這是生存條件不同而產(chǎn)生的差異。食肉動物吃的肉類食品營養(yǎng)豐富,但易腐爛,所以老虎、狼、獅子等食肉動物的腸子又短又直,沒有許多褶皺。肉食營養(yǎng)豐富,不需要很長的腸子慢慢消化吸收,腸道短,還可以把因肉類腐爛而產(chǎn)生的毒素盡快排泄出去。而以植物為主食的牛、羊、兔等,因其食物中纖維多,難以吸收,所以負(fù)責(zé)攝取食物營養(yǎng)的腸子必須較長,這樣才能吸收到足夠的營養(yǎng)。
人類腸子的長度也不同。以肉食為主的西方人,如果身高1.8米,其腸子長度平均為5.4米,腸長倍數(shù)為3;而以植物為主食的亞洲人,如果身高1.7米,其腸子長度平均為8.3米,腸長倍數(shù)為5。
腸子的長短不僅決定食物品種的不同,還影響著秉性。食肉動物追捕的食物是會跑會跳的動物,捕獵時,必須馬上興奮,精力、體力充沛,要有冒險精神。而對食草動物來說,植物是不會逃跑的,可三思而后行。
人類也是一樣,腸子長的人,一般較文靜且理智;腸子短的人,性格粗獷、好斗。這就造成了以肉食為主的西方人容易興奮,以素食為主的東方人性格文靜。
如果我們從腸子與飲食種類及秉性的生理關(guān)系中得到啟示,那是大有好處的。近年,有些人盲目地趕“吃西餐”的時髦,改素食為主的飲食方式為肉食為主,這必然會影響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