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把家庭比作一個三角形,那么父親、母親和孩子便是三條邊,彼此相互連接、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構成一個完整的家。而一旦夫妻一方從家庭中分離,這個“三角”失去了一條邊,孩子往往會失去健全的父母之愛,失去完整家庭的溫暖,也失去了在成長的關鍵時期所應受到的健全的家庭教育。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的離婚人數(shù)不斷增長,夫妻之間“合則來,不合則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殘缺的“三角”也越來越多。夫妻解除惡化了的婚姻關系,或許對他們自身是一種解脫,但對下一代來說,父母分離是一個嚴酷的事實。如何減少家庭變故造成的對孩子的傷害?單親母親如何在父親角色缺失的情況下創(chuàng)造孩子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呢?
依法維權最重要。
對單親母親而言,離異后自己帶孩子,經(jīng)常會默默承受經(jīng)濟上、孩子教育上的困難,承擔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種種壓力,也往往忽略了或排斥孩子的父親所應承擔的對孩子的法定責任,這對孩子的養(yǎng)育十分不利。其實,我們國家對離異夫妻如何認識和處理子女問題早有明確的法律規(guī)定:比如《婚姻法》規(guī)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yǎng),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yǎng)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钡鹊?。按照法律規(guī)定,夫妻離婚后任何一方與子女的關系都不能改變。也就是說,盡管孩子的撫養(yǎng)權屬于母親,孩子與母親共同生活,但是父親依然要履行作為父親的職責,最基本的就是有義務付給孩子撫育費,這是孩子生活的基本保障?!痘橐龇ā芬?guī)定“離婚后,一方撫養(yǎng)子女的,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分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xié)議;協(xié)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睋嵊M是未成年的孩子成長所需要的一切費用,包括生活費、醫(yī)療費、教育費及其它孩子所需費用。許多單親家庭生活困難的重要原因就是撫育費付給出現(xiàn)了問題,離婚后拒不履行義務的父親比比皆是。有的單親母親不了解法律規(guī)定,有的勢單力薄難以說服對方,有的不愿意和前夫糾纏……結果不僅是自己忍氣吞聲,更使孩子的權益受到侵害,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所以單親媽媽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遇到困難積極尋求法律援助、社會調(diào)解、婦女組織等機構為自己維權提供幫助。
給孩子的父親留出施愛的空間。
夫妻離異了,孩子依然能夠享受父親和母親完整的愛對孩子而言是件幸福的事。這其中的一個前提是,直接撫養(yǎng)孩子的母親要給孩子的父親留出對孩子施愛的空間和時間??墒怯械姆蚱拊诠餐钇陂g就已反目成仇、勢不兩立;有的女性飽受丈夫欺辱,離婚是精神和肉體的解脫;有的在辦理離婚過程中為了爭取對孩子的撫養(yǎng)權,在財產(chǎn)上做了最大的讓步……這些母親往往更重視孩子,也有的把孩子當作了制約對方的武器和講條件的砝碼,阻止孩子的父親接觸孩子?!痘橐龇ā芬?guī)定“不直接撫養(yǎng)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xié)助的義務?!彪x異夫妻對子女的探望權既是權利也是義務,法律明文規(guī)定探望權,就是為了維護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使孩子能夠得到父母雙方的關愛和教育。對直接撫養(yǎng)孩子的母親來說,其心情可以理解、境遇值得同情,但無權阻止對方探望孩子,否則就是侵害了對方的探望權。也就是說,無論以往孩子的父親有什么不盡如人意之處,為了孩子也要表現(xiàn)出自己的大度。最好的方式是父母約定一段時間或節(jié)假日安排一次與父親見面,一起陪孩子玩、共同進餐等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父母心目中的重要。如果雙方能保持理智的情緒,夫妻不成友誼在,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就會比較平穩(wěn)。母親為孩子的父親接觸孩子創(chuàng)造條件,不僅讓孩子多一份享受父愛的機會,也會由于這樣的行為使孩子多一分對母親的敬重。更重要的是,父親探望權的實現(xiàn),會讓孩子感受到盡管父母分手了但自己沒有失去完整的父母之愛。
盡快擺脫離異的陰影。
單親母親走出夫妻離異的陰影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曾對天津市1千余名50歲以下單親母親進行調(diào)查,結果顯示感到“生活壓力大”、“心理壓力大”最為強烈,“有時”和“經(jīng)常”有這種感覺的都在九成左右;八成以上的人表示“原來不煩惱的事,開始使我煩惱”、“我覺得做什么事都很吃力”、“我不能集中精力做我要做的事”、“我感到很孤獨”;七成以上的人表示:“我覺得心煩,親友的幫助也不管用”;六成以上的人表示“我感到泄氣”、“我覺得我的人生經(jīng)歷是場失敗”……母親的不良心理感受不僅會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態(tài)度,也往往會使孩子在母親這種負面情緒籠罩下對自己的家庭境遇和未來前途感到悲觀失望,影響到他的社會交往和對社會現(xiàn)實問題的價值判斷,這種不良情緒的積淀不亞于父母離異本身對孩子的不良影響。如果母親真的為了孩子好,最需要改變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振作起來,忘掉過去的痛苦和悲傷,以積極的心態(tài)開始新的生活,不僅可以讓自己走出陰影,也會成為孩子勇于面對挫折、自信自強的榜樣。
對孩子要倍加呵護。
有的孩子在父母離異之后,盡管能夠忍受家庭的分裂、親人的冷漠,但難容外界的刺激,心理承受能力極弱。曾有一個女孩子因父母離異后對她不聞不問,性格倔強的她在困境中仍勤奮學習,還一直都是班干部。六年級時,在一次和同學爭吵中被罵了一句“沒人管的野種”。這句話刺痛了她的心,為了報復和不受欺負,她在學校最橫的一個男同學那兒尋求到保護。他為她出了氣,沒有人再敢惹她,她也被那個“保護神”奸污了。那個男生鋃鐺入獄,她被趕出了家門流浪街頭,為了生存干起了賣淫勾當。她就這樣墮落了,最終被繩之以法。這個女孩的教訓告誡單親母親,你永遠是孩子最可靠的保護神,無論自身有怎樣的不幸境遇,都不能放棄對孩子的呵護,他們比成年人更需要心靈撫慰和家的溫暖,他們不該成為父母離異的犧牲品。
(關穎 天津市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青少年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家庭教育學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