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勇,焦自強,寇文平,郜俊強,郭 俊
(1.山西省肛腸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12;2,祁縣昭馀鎮(zhèn)衛(wèi)生院,山西 祁縣 030900)
痔是人類常見病、多發(fā)病。據(jù)調(diào)查,人的肛門直腸疾病發(fā)病率為59.1%,其中痔的發(fā)病率最高,占肛門直腸疾病構成比的87.25%[1]。當非手術治療不能改善患者癥狀時需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常會出現(xiàn)疼痛、出血、水腫、肛門墜脹等術后并發(fā)癥,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如何有效防治術后并發(fā)癥,減輕患者痛苦,是肛腸科醫(yī)師研究的方向。山西省肛腸醫(yī)院采用舒寧洗液坐浴防治混合痔術后并發(fā)癥,有效地減輕了術后疼痛、出血、水腫等癥狀,現(xiàn)報道如下。
將2010 年12 月至2012 年12 月在山西省肛腸醫(yī)院住院的120 例混合痔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60 例,其中男性34 例,女性26 例,年齡19 ~63 歲,平均(39.12 ±14.85)歲;病程1 ~33 年,平均9.7 年;Ⅲ期內(nèi)痔者31 例,Ⅳ期內(nèi)痔者9 例,外痔個數(shù)大于4 個者16 例。對照組60 例,其中男性36 例,女性24 例,年齡20 ~62 歲,平均(38.87 ±15.13)歲;病程1 ~32 年,平均9.4 年;Ⅲ期內(nèi)痔者33 例,Ⅳ期內(nèi)痔者7 例,外痔個數(shù)大于4 個者18 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2006 年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肛腸分會和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肛腸分會聯(lián)合制定的“痔臨床診治指南”進行診斷。
年齡在18 ~60 歲;符合混合痔診斷標準,并接受混合痔外剝內(nèi)扎術的住院患者;心電圖,胸片,血、尿、便常規(guī),凝血時間,肝腎功能均未見明顯異常者。
舒寧洗液組成:當歸、黃芩、黃連、黃芪、丹參、五倍子、紅花、川芎、元胡等。每日半劑,約200 mL,兌水約2 000 mL,水溫30 ~37 ℃。高錳酸鉀溶液按照1∶5 000的比例配制。
所有患者均采用混合痔外剝內(nèi)扎術,術后予以頭孢唑肟鈉、奧硝唑注射液靜點治療5 d以預防感染。術后第1 天開始,每日排便后,觀察組使用舒寧洗液坐浴10 min,對照組使用高錳酸鉀溶液坐浴10 min,創(chuàng)面使用馬應龍痔瘡膏換藥處理。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第5、10 天創(chuàng)面水腫、疼痛、出血、肛門墜脹感等情況。
1.5.1 疼痛 0 分:無疼痛;2 分:肛門輕微疼痛,不必處理;4 分:肛門疼痛,無明顯痛苦表情,使用非成癮性鎮(zhèn)痛藥即可緩解;6 分:肛門疼痛較重,有痛苦表情,需用麻醉藥品方能止痛。
1.5.2 水腫 0 分:無水腫或略有水腫,但不影響活動;2 分:水腫僅限一處,水腫組織直徑≤1 cm,影響活動;4 分:水腫一處或多處,1 cm <水腫組織直徑≤2 cm,影響活動;6 分:水腫一處或多處,水腫組織直徑>2 cm,影響活動。
1.5.3 出血 0 分:無出血;2 分:便紙染血;4 分:便時滴血≤10 滴;6 分:便時滴血>10 滴。
1.5.4 肛門墜脹 0 分:無墜脹;2 分:肛門輕微墜脹,不必處理;4 分:肛門墜脹明顯,使用非成癮性鎮(zhèn)痛藥即可緩解;6 分:肛門墜脹較嚴重,有痛苦表情,需用麻醉藥品方能緩解。
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藥行業(yè)標準·中醫(yī)肛腸病診斷療效標準》[1],結合臨床療效評價經(jīng)驗制定近期總療效評定標準。治愈:各項癥狀消失,創(chuàng)面完全愈合;顯效:治療后較治療前積分減少,療效指數(shù)(n)≥66.7%;有效:治療后較治療前積分減少,66.7%﹥n≥33.3%;無效:治療后較治療前積分無變化或減少,但n ﹤33.3%。
療效指數(shù)(n)= (治療前總積分- 治療后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兩組患者術后第5、10 天癥狀分值比較情況見表1,治療10 d后總療效比較情況見表2,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情況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第5、10 天癥狀分值比較(±s)分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第5、10 天癥狀分值比較(±s)分
注:疼痛、出血、水腫組間兩兩比較,均P <0.05;肛門墜脹兩組間比較,P >0.05
主要癥狀 觀察組術后第5天對照組 觀察組術后第10天對照組疼痛2.14 ±0.632.87 ±1.030.38 ±0.671.24 ±1.14出血2.23 ±0.723.01 ±1.060.23 ±0.581.96 ±1.63水腫2.31 ±1.543.16 ±1.691.56 ±0.521.97 ±1.17肛門墜脹2.16 ±0.692.11 ±0.660.13 ±0.470.17 ±0.51
表2 兩組療效比較 例
表3 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d
術后疼痛是肛腸病術后的首位并發(fā)癥。由于疼痛刺激而引發(fā)一系列次級并發(fā)癥,如肛門水腫、出血、墜脹等,臨床上引發(fā)大便困難、尿潴留、情緒緊張,更有甚者誘發(fā)心腦血管疾患,乃致危及生命。祖國醫(yī)學認為其病主要由于損傷兼濕熱瘀阻,氣滯血瘀,經(jīng)脈阻塞而形成。中醫(yī)中藥治療上有其獨特的方法,如中藥坐浴、熏蒸治療創(chuàng)傷面已取得了顯著療效。
祖國醫(yī)學研究證實,肛腸疾病的病因都在體內(nèi),局部氣血瘀滯、經(jīng)絡不通。坐浴通過熱敷、熏蒸治療疏通經(jīng)絡、活血化瘀、驅(qū)除外邪。中藥坐浴療法理論依據(jù)是局部作用機制。局部作用是指中藥對病灶發(fā)揮治療和保健的作用。坐浴將藥物作用于局部組織,使局部組織內(nèi)的藥物濃度高于其他部位,故局部療效明顯,而且收效迅速。藥物及溫熱作用可以使局部血管擴張,促進血液循環(huán),改善周圍組織的營養(yǎng),從而起到消炎退腫的目的[2]。近年來的藥理研究表明,中藥局部坐浴有良好的抗感染作用,如黃連、黃芩、黃柏、金銀花、板藍根、大青葉等中藥,均有抗菌、抗病毒的化學成分,具有殺菌、抑菌能力。
本資料患者采用的自制中藥舒寧洗液有清熱利濕、收斂生肌、消腫止痛的作用。方中當歸性辛溫,味甘,歸肝、心、脾經(jīng),活血補血、潤腸止痛,善于活血祛瘀止痛,又可潤腸通便,為君藥。黃芩、黃連味苦性寒,歸胃、大腸經(jīng),兩者合用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涼血止血;丹參味苦性寒,能活血化瘀,紅花、川芎、元胡可活血行氣,祛瘀止痛,加強當歸的活血化瘀之力,共為臣藥。黃芪性微溫,味甘,歸脾、肺經(jīng),在大量活血化瘀、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藥中配伍補氣升陽、托瘡生肌、利水消腫之黃芪和酸斂收澀止血之五倍子,可防止藥性過于寒涼,消中有補,散中有收,為佐藥。全方共奏活血化瘀、清熱利濕、斂瘡生肌之功,在臨床防治混合痔術后疼痛、出血、水腫等方面療效顯著。本資料結果中兩組在疼痛、出血、水腫方面比較均P <0.05,兩組總療效比較P <0.05,兩組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P <0.05表明,兩組在防治混合痔術后疼痛、出血、水腫,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總體療效方面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舒寧洗液用于緩解混合痔術后疼痛、出血、水腫,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總體療效均優(yōu)于高錳酸鉀溶液。兩組在肛門墜脹方面比較P >0.05,表明兩組在肛門墜脹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提示舒寧洗液在緩解混合痔術后肛門墜脹方面與高錳酸鉀溶液療效相當。
[1]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
[2] 羅春生. 痔疾寧洗液對減輕肛腸術后疼痛水腫的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08,7(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