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尼羅河是世界第一大河,由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這兩條河流交匯而成。蘇丹共和國首都喀土穆位于大河的交匯處,尼羅河、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將首都分為喀土穆、恩圖曼和北喀土穆三部分??ν聊绿柗Q世界火爐,是世界上最熱的城市。
青尼羅河大橋是連接喀土穆曼西爾區(qū)和北喀土穆吉列夫東區(qū)的一座城市橋梁,該橋由蘇丹達爾公司(DAR Company)提供可行性研究報告,喀土穆大學建筑和道路研究院提供地質(zhì)調(diào)研報告。由中國吉林國際經(jīng)濟技術合作公司工程總承包,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完成施工圖設計。監(jiān)理單位為蘇丹達爾公司。
青尼羅河大橋橋址位于青、白尼羅河交匯處上游約3 km,河段順直,岸線穩(wěn)定,橋位處河床斷面呈U型。該河為季節(jié)性河流,枯水期最低水位372.41 m,最大水深約6 m。每年7月至9月為汛期,河水暴漲,水深可達16 m以上。
喀土穆地區(qū)屬于熱帶沙漠氣候,干旱少雨、炎熱干燥,年最高氣溫45.2 ℃,最低氣溫6 ℃,全年平均氣溫28 ℃。年平均降雨量僅160 mm。
根據(jù)喀土穆大學建筑和道路研究院提供的《吉列夫東區(qū)-曼西爾大橋地質(zhì)調(diào)研報告》,河床表層3~5 m為松散至中密的淤泥砂,然后是7~10 m中密至密實的沙礫,樁基持力層為努比爾巖。
根據(jù)《蘇丹青尼羅河大橋施工圖設計委托書》,設計規(guī)范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部頒標準為主,英國的BS-5400橋梁規(guī)范作為參考。
設計荷載:汽車-超20級、掛車-120,人群荷載3.5 kN/m2;最高設計水位RL=381.789 m;最低水位RL=372.410 m。
根據(jù)蘇丹達爾公司的可行性研究報告,該橋沒有通航要求,全橋只考慮3號和4號墩承受船泊撞擊力,船泊撞擊力為5 000 kN;地震荷載:按7度設防。
青尼羅河大橋全長355 m,雙向4車道,全橋寬20.5 m,兩側人行道寬1.3 m。主橋為55.5 m+85 m+55.5 m預應力混凝土連續(xù)鋼構,兩側引橋均為2 m×36 m預應力混凝土簡支T梁結構。橋梁總體布置與截面如圖1所示。
圖1 橋梁總體布置與截面圖
3.1 主橋上部結構
主橋上部構造采用單箱雙室截面,箱底板寬為13 m,箱梁懸臂長度為3.65 m,考慮到主橋端部箱梁與36 m跨徑T梁(梁高2.2 m)之間的平順銜接,箱梁跨中高度取2.2 m,為主跨的1/38.6;0號塊根部梁高取5 m,為主跨的1/17??v向預應力采用國產(chǎn)大噸位群錨體系,將頂板預應力集中于腹板頂部承托中,使頂?shù)装宄叽缤耆墒芰μ匦钥刂?。箱梁根部底板?0 cm,跨中底板厚度取30 cm。箱梁梁高、底板厚度均按1.65次拋物線變化,以滿足受力及橋梁線形的需要。與2次拋物線相比,增加了1/4橋寬位置箱梁的有效高度,有利于防止箱梁斜向裂縫。箱梁腹板厚度在距根部9 m范圍內(nèi)采用60 cm,跨中部分采用40 cm。頂板箱室內(nèi)厚度30 cm,懸臂端厚20 cm。由于箱梁頂板厚度全橋保持一致,腹板厚度僅有一次變化,內(nèi)模構造簡單,便于施工。上部采用掛籃分段懸臂澆筑施工,每個懸臂端共分12個梁段,梁段劃分為3 m、3.5 m、4 m等3種,梁段最大質(zhì)量160 t。
在進行預應力體系設計時,吸取了國內(nèi)同類橋梁的設計和施工經(jīng)驗。箱梁采用三向預應力體系,鋼絞線采用ASTM A416-97(270級)技術標準??v向預應力束采用Φ15.24 mm鋼絞線,OVM15-15型和OVM15-12型錨具;頂板橫向束采用Φ12.7 mm鋼絞線,OVMBM13-3型扁錨,間距50 cm;豎向預應力采用Φ32 mm精軋螺紋粗鋼筋,YGM錨具。為了防止過去同類結構在運營過程中出現(xiàn)的跨中撓度過大的現(xiàn)象,設計中在跨中底板預留了4根備用束,一旦出現(xiàn)跨中下?lián)线^大,可以通過張拉備用束來恢復。在跨中設置了5 cm的預拱度,全垮范圍內(nèi)預拱度按2次拋物線設置。
3.2 墩身及基礎
主墩墩身為鋼筋混凝土實體墩。主墩長度等于箱梁底寬,取13 m,上下游各設分水尖,以防止船只及汛期上游漂浮物的撞擊。加上分水尖后的橋墩總長度為18 m,寬度為2.5 m,墩高22 m?;A采用20根直徑1.5 m的鉆孔灌注樁,樁基嵌入努比亞砂巖≮3 m,承臺厚度2.5 m。
4.1 基礎施工
主墩是控制工期的關鍵工程,為了搶在汛期前完成主墩的施工,對該橋制定了依托鋼板樁圍堰搭建鉆孔平臺,進行主墩樁基礎施工的方案。承臺尺寸為18.5 m×13.75 m×2.5 m,四周各留出1 m以上的工作寬度,鋼板樁圍堰設計尺寸為21 m×16.2 m。單根鋼板樁長14 m,寬60 cm。首先,完成上游及橫橋向兩側的鋼板樁,留出下游側不完全封閉,以便施工船只出入以及鉆孔鋼護筒的運輸和定位。然后,完成圍堰的第一層圍檁,在圍堰內(nèi)的適當位置打入鋼管樁,利用圍堰和鋼管樁基礎搭建鉆孔施工平臺。平臺工作面寬敞,可以有多臺鉆機同時施工,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
該橋基坑底施工最大水深約6 m,圍堰共設3層支撐。鉆孔完成后,拆除施工平臺多余部分,剩余部分作為圍堰的第一層支撐,封閉鋼板樁圍堰,澆筑封底混凝土?;炷吝_到強度后,開始逐步降水,完成第2層、第3層圍檁和支撐,然后進行承臺的施工。
4.2 上部主梁施工
上部箱梁采用掛籃分段懸臂澆筑施工。該橋采用的斜拉式掛籃具有構造簡單、移動靈活、結構安全、穩(wěn)定性好的特點,掛籃自重700 kN,設計荷載2 000 kN。在0號梁段澆筑完畢,進行掛籃現(xiàn)場拼裝及加載試驗,測定掛籃的變形,為大橋的順利合龍?zhí)峁┝艘罁?jù)。為保證箱梁理論軸線高程的施工精度,選派有經(jīng)驗的測量工程師對每一個梁段混凝土澆筑前后、預應力束長拉前后、掛籃移動前后的高程進行精確測量,并報監(jiān)理工程師復測。根據(jù)測量結果,對立模標高進行動態(tài)控制,確保了合龍精度。
4.3 混凝土裂縫的控制
由于喀土穆地區(qū)氣候異常干燥、炎熱,混凝土早期強度提高非常快,但也很容易產(chǎn)生干燥收縮裂縫。施工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首先,選擇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特別是高強度混凝土,不能只靠增加水泥用量來提高混凝土強度。由于蘇丹惟一的一家水泥廠只能生產(chǎn)42.5 MPa以下的低強度等級水泥,且水泥質(zhì)量不穩(wěn)定,若從中國國內(nèi)海運至施工現(xiàn)場,運輸周期至少在60 d以上,而水泥的保質(zhì)期只有2~3個月,而且海上運輸容易受潮,不能保證水泥的質(zhì)量。因此,在該項目中采用了鄰國埃及生產(chǎn)的強度等級為52.5 MPa的水泥。粗骨料采用5~25 mm連續(xù)級配的碎石。由于當?shù)氐幕炷劣蒙昂嗔刻撸诠さ貙iT設洗砂池,對混凝土用砂進行清洗。另外,控制合理的水灰比是防止收縮裂縫的有效措施,該橋采用的是泵送混凝土,如果用水量過少,混凝土和易性差;用水量太大又對裂縫控制不利,因此,在施工中嚴格按提前設定的用水量控制,并添加了適量的減水劑,用以改善泵送混凝土的和易性,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6~18 cm。當?shù)匕滋斓臍鉁禺惓8撸柟庵鄙湎伦罡邷囟瓤蛇_60 ℃以上,且晝夜溫差較大,最大溫差可達20 ℃以上,所以,混凝土澆筑一般選擇在氣溫較低的夜間進行。最后,是加強對混凝土的早期養(yǎng)護。由于采取了以上措施,使混凝土的干縮裂縫得到了有效控制。
4.4 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的控制
主墩承臺尺寸為18.5 m×13.75 m×2.5 m,共需澆筑混凝土約636 m3。為了有效控制大體積混凝土在凝固過程中產(chǎn)生的水化熱,防止因內(nèi)外溫差過大導致混凝土產(chǎn)生裂縫,在承臺內(nèi)設置了3層冷卻管,直徑為60 mm,縱橫向分層交錯布置,間距為1 m。每層管道設兩個獨立的進水口和出水口,以縮短冷卻管的路徑,使混凝土降溫均勻。承臺澆筑完成后,立刻開始通水冷卻,以降低水泥水化產(chǎn)生的水化熱,確保承臺混凝土的質(zhì)量。根據(jù)現(xiàn)場對3號墩承臺的監(jiān)測,第3天混凝土內(nèi)部溫度最高達到56.5 ℃,然后逐步下降,與外界的溫差始終控制在25 ℃以內(nèi),第8天基本上停止了通水降溫。
筆者參與了蘇丹青尼羅河大橋的施工圖設計及施工階段的現(xiàn)場后續(xù)服務的全過程,這也是山西省交通規(guī)劃勘察設計院走出國門的一次嘗試。該橋于2003年11月開工,2005年1月建成通車。由于在設計和施工中對容易出現(xiàn)質(zhì)量問題之處采取了針對性的控制措施,保證了該橋的施工質(zhì)量,得到了蘇丹方監(jiān)理和業(yè)主的充分肯定。我國駐蘇丹大使、蘇丹共和國建設部部長等出席了大橋的竣工儀式。青尼羅河大橋的建成,大大緩解了喀土穆青尼羅河兩岸交通緊張的局面,也為中蘇友誼譜寫了新的篇章。
參考文獻:
[1] 馬保林.高墩大跨徑連續(xù)剛構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1.
[2] 王文濤.剛構-連續(xù)組合梁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