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瑤
國外的教學法對我國對外漢語教學都產(chǎn)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這些教學法有時往往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因此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各種教學法,處理好每一組關系中對等的兩方面,要防止只看到它們其中的某一面。
在對外漢語的教學中,如何處理好母語和目的語之間的關系很重要。主張利用母語的,主要有傳統(tǒng)的語法翻譯法、社團語言學習法和暗示法。其中語法翻譯法歷史最悠久,對母語的依賴也最大。主張利用目的語的幾種影響較大的教學法有直接法、聽說法、沉默法、自然法和全身反應法。直接法直接排斥母語,直接用目的語進行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只利用母語或只利用目的語進行教學都存在著片面性。在對外漢語學習過程中重要的就是習得目的語的過程,只用母語教學會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用目的語表達的過程,阻礙目的語思維的形成。而只用目的語進行教學對教師的外語能力要求較高,在一定程度上不可能完全普遍適用。
認知法和自覺實踐法在母語與目的語之間的關系上就處理得比較好。認知法在教學中不排斥母語,認為母語的恰當使用可以幫助學習者利用正遷移。主張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目的語,強調有意義的學習。自覺實踐法在教學過程中也參考母語原則,針對自覺對比法的主要依靠母語,自覺實踐法提出母語的作用主要在于幫助學習者理解目的語,因此一方面不反對使用母語,另一方面規(guī)定在課堂教學中母語的使用不能太多。課堂上盡可能使用目的語,在初級階段不排除有限度地使用學生的母語。
對于一個外語學習者來說,語言是一種能力,交際也是一種能力。能力存在于實際之中,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實踐,知識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內化為能力。自覺對比法重視語言知識在語言規(guī)則的指導下進行實踐。語法翻譯法過分強調語法知識的學習,使學習者的語言交際能力形成了大的缺陷。聽說法、視聽法主張在語言技能的訓練中有控制地使用常用詞匯的結構。交際法以語言功能和意念為綱,培養(yǎng)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在正確運用語言的同時還注意運用的得體性。交際法的目標是讓學生具備交際能力。要具備交際能力,學生必須掌握目的語的語言形式、意義和功能的知識。
語言知識與語言技能之間的關系是十分緊密的,語言知識是基礎,在此基礎上要更加注重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要將二者聯(lián)系起來。只注重語言知識會導致脫離實際,那么運用語言的能力較差,與人的交際能力會比較缺乏。但如果只注重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而忽略語言基礎知識的學習,那就失去了基礎,這樣語言在實際中的運用就會顯得沒有條理、內容空洞,學生活用語言的能力會比較差。自覺實踐法在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的關系上處理得比較好。自覺實踐法強調自覺性,這里的自覺性主要指在語言知識的指導下自覺將知識轉化為語言技能。同時也具有交際性原則。
對外漢語教學中語言知識的傳授是為了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言語能力,四項技能的掌握才是對外漢語教學的根本目的。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要同時關注聽說讀寫這四項技能,處理好聽說訓練和讀寫訓練之間的關系。直接法以口語教學為基礎,先聽說后讀寫,認為口語是第一性的,對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不夠。聽說法先聽說后讀寫,先口語后書面語。視聽法也重視口語的訓練,忽略了閱讀訓練,使學習者書面的閱讀及表達能力沒有得到及時的提高。自覺實踐法吸取直接法的主張,特別在入門和初級階段體現(xiàn)口語領先的原則,在口語教學的基礎上進行書面語教學。而語法翻譯法以閱讀和書面翻譯為主。自覺對比法以書面語為基礎,不重視口語的教學,反對聽說訓練。聽說和讀寫技能不能同步地得到發(fā)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所學語言的交際能力,也不能適應長期的語言教學。
交際法和認知法在聽說讀寫方面處理得比較合理。交際法對聽說讀寫有全面要求,認為閱讀和寫作根據(jù)需要要從一開始就進行。認知法反對聽說領先,主張聽說讀寫齊頭并進。聲音和文字相結合,聽說讀寫全面訓練,也符合成年人學習外語的心理特點。
語言結構與其交際功能之間并不是簡單的一一對應關系。語言結構和語言功能在教學中的結合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在以功能意念為綱的情況下,往往難以照顧到語言結構的系統(tǒng)性,從功能出發(fā)容易忽視語言結構;過多地考慮語言結構難以落實以功能為綱。注重語言結構規(guī)則的不論是自覺掌握還是被動形成語言習慣,都是從語言知識入手,以語言形式為中心,運用課堂正規(guī)學習的方式通過大量的練習把知識轉化為技能。重語言功能意義的教學法要求不僅在課堂內還是在課堂外,不僅要自覺地學習,更要自然地習得,在言語交際活動中逐步培養(yǎng)語言交際能力。聽說法對結構和形式的重視超過意義,語言學習是學習語音、詞匯、語法、句子,這是基本教學單位。交際法則是意義和功能壓倒一切,克服了從情景法到聽說法重視結構忽略意義和社會交際的缺點,語言學習是學習交際,話語是基本教學單位,語言結構要配合它的交際功能來教。
語言結構和語言功能兩者的結合關系到學習順序、教學的循序漸進、教材中語言材料的編排等一系列的問題,要突破“以結構為綱”的框框。在教學大綱的制訂上,重語言結構規(guī)則的一類重視語言點的學習,重語言功能的一類重視題材的學習。在課堂上可以根據(jù)需要將語言點和題材融合在一起學習。當結構和功能發(fā)生矛盾時,結構的安排可以適當?shù)胤墓δ艿陌才?,不必死守著語法體系的順序。在教材編寫方面,自覺實踐法注重以題材為綱,重視功能與情景相結合。在選擇和組織語言材料方面,把意念—功能和情景—句型及題材幾個方面巧妙地結合在一起。
縱觀國外的第二語言教學法的發(fā)展,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規(guī)律:這些方法在理論上都是互補的。從以上四組關系的處理中也可以看各種教學法既有長處,也有短處,不存在哪一種教學法是最好的。從上述內容中可看出自覺實踐法相比較其他的方法要更加全面地處理了以上四組關系中的三組,在聽說讀寫方面處理欠缺,因此可以輔助一些處理好聽說讀寫關系的交際法等。“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很少有只使用單一的教學法的情況,往往是幾種教學法同時并用,或者是以一種教學法為主,其他方法為輔?!盵1]因此我們要吸納百家,博采眾長。既重視功能和情景,又重視語法和結構,將結構、意義、功能、情景等有機結合起來;既強調口語教學,又不輕視書面語教學,聽說讀寫并重;既重視技能訓練,也沒忘記語言知識的教學,把語言知識教學與語言技能訓練、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
在選擇教學法時也要考慮諸多因素。比如說學習者的目的、課程的類型等。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教學,而不受某種特定教學法的約束,而且能對流行的教學法采取審慎求實的態(tài)度,在眾多的教學法面前擇優(yōu)選用。
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國外的各種外語教學法對對外漢語教學都有一定的借鑒作用。一種新的教學法是在吸取了另一種教學法的優(yōu)點、去除其缺點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因此不存在最好的教學法。這些教學法之間都是相互有聯(lián)系的,它們通過不斷地繼承和發(fā)展來完善自己的教學法體系。國外的教學法對我國對外漢語教學都產(chǎn)生過不同程度的影響,但是這些教學法有時往往會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比如:語法翻譯法和直接法。語法翻譯法完全使用母語進行教學,而直接法完全排斥母語,直接用目的語進行教學。因此我們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各種教學法,處理好四組關系中的兩個方面。最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要求選擇合適的教學法。
[1]程棠.對外漢語教學目的原則方法[M].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00:189.
[2]丁孝莉.淺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綜合教學法[J].安徽文學,2008(10).
[3]廣麗媛.第二語言教學法對對外漢語教學的影響[J].群文天地,2012(4).
[4]朱志平.漢語第二語言教學理論概要[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5]徐子亮,吳仁甫.實用對外漢語教學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6]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M].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
[7]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
[8]凌茜,梁笑蕓.論母語在二語習得中的作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