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麗平
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歷史,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文化,一座城市有一座城市的姿態(tài)。占盡了自然山川社會經濟的古城揚州,不但創(chuàng)造了歷史上的幾度繁華,成就了一段舉世共羨的財富神話,而且孕育出聞名遐邇的揚州美女,演繹著陶醉千秋的風流佳話。古往今來,只要一提到揚州美女,人們就會想到西湖的瘦、楊柳的柔、芍藥的腴、瓊花的艷、月華的恬、水性的智、書畫的雅、琴弦的幽,從而不能不對鐘靈毓秀的江淮名都揚州,頓生出無限的遐想與神往。
郁達夫有句品評揚州的名言:“揚州兩個字,在聲調上,在歷史意義上真是如何地艷麗,如何地使人魂銷而魄蕩!”
何為“如此艷麗”?何為“魂銷而魄蕩”?這可追溯到那個眾人皆知的華麗故事——自古揚州出美女,一傳十,十傳百,最后被演繹成一個更為炫目的話題——天下美女出揚州。于是“美女揚州”就成為一個古今同好的熱門話題,一個聲色世界里的玫瑰色的夢,一個令人神往的永遠的誘惑。
最先發(fā)現揚州美女并為之樹碑立傳的人是南朝鮑照。他在憑吊漢代揚州的名篇《蕪城賦》中,用“東都妙姬,南國麗人,惠心紈質,玉貌絳唇”來描繪揚州女子的美,盡管詩人筆下的美人已經“埋魂幽石,委骨窮塵”,卻給世人留下一分刻骨銘心的記憶和咀嚼不盡的念想。“揚州美女”,也從此浮出歷史水面,定格在人們的文化視野中。
到了唐代,“揚州勝地多麗人”(徐鉉),“花作嬋娟玉作妝”(劉禹錫)。揚州美女以數量龐大、姿容群整的群體魅力,構成大唐帝國繁華盛世一道極具沖擊力的紅塵麗景,吸引著一代聲勢煊赫的名公巨子、才情傲世的詩人才子,熙熙攘攘“煙花三月下揚州”,徜徉流連“春風十里揚州路”,如癡如醉“二十四橋明月夜”。青衿紅顏,激情碰撞,留下說不完的錦句華章。
明清之際,士大夫們不僅繼續(xù)做著一覺揚州夢,大量小說中也出現了外地才子騷客到揚州尋美女得美女的情節(jié),把揚州美女的名聲繼續(xù)炒得沸沸揚揚。明清常熟人支如增為揚州美女馮小青寫傳,記中有“江東固佳麗地也,或主閨彥云集,茗戰(zhàn)手語,眾偶紛然”,生動地描述了揚州地方美女云集的景況: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更在《夢江南》詞中神情詠嘆:
江南好,佳麗屬維揚。
自是瓊花偏得月,
那應金粉不兼香。
誰與話凄涼?
不僅古人喜愛,近現代以來,眾多文壇名家如龔自珍、辛漢清、易君左、洪為法、郁達夫等,也紛紛為之傾心動容,詠嘆描摹,寫出大量情詞兼麗的詠美之作。自稱“我是揚州人”的朱自清在幾篇文章中談及“揚州出美女”。田漢在《鎮(zhèn)揚日記》里,說他從鎮(zhèn)江坐船到揚州去,看到船艙里面“坐著幾位‘揚州佳麗’”。
這些就是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對揚州美女的歌詠與傳播。
怎樣的女人才能稱作美女其實從來沒有明確的標準。按中國傳統(tǒng)看法,美女總是“手如柔荑,服如凝脂”,“施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對于“揚州美女”這個詞,應該有兩種詮釋法:一是從字面上去理解,美女即美麗的女人;二是從字面以外去認識,美女實際上就是商女。
揚州歷來多商女。杜牧《泊秦淮》詩中的名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大約是最早提到“商女”一詞的。商女是憑出售色藝為生的女子。到了明清時期,揚州的商女不僅出售自己的色藝,她們自己也為人所出售。明代的揚州是當時最大的人口市場,不幸的女性被精心包裝后從揚州銷往全國。李漁《閑情偶記》卷三中說:“向在維揚,代一貴人相妾,靚妝而至者不一?!闭f的正是在揚州人口市場挑選商女的情形。
揚州美女有一個很特別的名稱,叫“揚州瘦馬”。“瘦馬”是指從小加以調教,長大后被賣作妾的少女。充當瘦馬的女孩,容貌必須標致,舉止必須伶俐,要學會梳妝打扮、琴棋書畫、察言觀色、嫵媚風騷等等本領。陳森在《品花寶鑒》第五十回寫道一個揚州瘦馬玉天仙時是這樣描述的:“這玉天仙本是揚州瘦馬,到京來頗有聲名,但年紀已二十七歲,比聘才大了兩年,相貌極為標致,看著還像二十來歲人,更兼彈唱皆精,與聘才甚為合意,故成了夫妻。”玉天仙長得標致,精于彈唱,擅長打扮,善解人意,都使得她在各處都名壓群芳。從玉天仙身上不難找到揚州美女享有盛名的全部原因。
所以,關于“揚州瘦馬”表示的“美女”有兩層涵義:第一層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它只是指美麗的女人;第二層涵義卻應當從實質上去理解,它同古代所稱的“燕趙佳人”、“吳越嬌娃”一樣,實質上專指歌妓、舞妓等操特殊職業(yè)的女性。
從古至今,人們總在比擬、詠嘆著女兒花,女兒如花。清代著名戲曲家李漁更是鏗鏘斷言:“名花美女,氣味相同,有國色者必有天香?!?/p>
“千家有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種田?!弊哌M歷史上的揚州城,我們看到一個將栽花當做種田的城市,一個萬紫千紅的花花世界。愛美懂美追求美的揚州人似乎懷有一個信念:女孩多的地方,花也要多;出美女的地方,不能沒有名花。于是他們一邊將自己的城市家園裝扮得花團錦簇,一邊更以一分栽花、護花、賞花、惜花的態(tài)度,來養(yǎng)育調教自家的女孩。擁有了芍藥冠天下和瓊花世無雙的花都名城,在它回波蕩漾四時馥郁的花俗氛圍中,又源源不斷地生長出國色天香的絕世美女,成就了一道艷極古今的紅塵麗景。
揚州水土適合養(yǎng)美女,也適合栽培名花。只要提起揚州,除了美女之外,人們想到的就是瓊花了。這不僅因為世傳瓊花唯揚州所有的“一枝獨秀”,也不僅因為瓊花的美若仙葩“天下無雙”,更因為那個幾乎演繹成為歷史的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隋煬帝為到揚州看瓊花而開運河、因迷戀瓊花而亡國。自古就有紅顏禍水之說,原來佳花也是禍水,可見美女與名花的魔力是何等了得!而瓊花在人們心中也就有了美女的屬性,引發(fā)了詩人才子的想象和激情。前人留下了眾多詩詞歌詠瓊花,如“一炷清香十萬家”、“天地中間第一花”。韓琦《望江南》的詞更是直抒胸臆:
維揚好,靈宇有瓊花。
千點珍珠擎素蕊,一杯明月破香葩。
芳艷信難加。
如果說揚州瓊花得自女道士埋玉而生的機緣,那么揚州芍藥就是揚州人種花水平的鐵證了。
在宋代,揚州芍藥就已經聞名天下了,“洛陽牡丹,揚州芍藥”并舉成為民間熟語,韓琦、歐陽修、蘇軾先后做揚州太守,全都被揚州芍藥深深陶醉,贊歌不已。韓琦說“廣陵芍藥真奇美,名與洛花相上下”,歐陽修說“瓊花芍藥世無倫,偶不題詩便怨人”,蘇軾說“揚州芍藥為天下冠”。
瓊花芍藥,一個是靈宇仙英,一個是紅粉佳人,一個冠壓群芳,一個舉世無雙,領銜裝扮著揚州歷史上搖曳多姿的廣陵春。
以種花為業(yè)的老揚州們,賞花是其生活方式之一。揚州是把看花、賞花活動當成節(jié)日盛會的。每年春天正是這個城市萬民同樂的狂歡時刻。詩人這樣來描述當時的空前盛況:
每到花期上好天,逐花頑處枕花眠。
春光九十今將半,過得清明又一年?!稄V陵古竹枝詞》
十里春風,千家綺陌,萬人空巷,美女如云?;蛟谠频L輕的日子傍花隨柳,或在微風細雨的日子插花冶游,或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枕花而眠。揚州人恣意享受著大自然的這種饋贈,釀造著芬芳甜蜜的家常生活。
人們常說 “墻里開花墻外香”,揚州城的繽紛花事,也吸引著外地的人們聞香而來。李白說“煙花三月下揚州”,孟浩然也趕在煙花三月前來,杜甫作出“老夫乘興欲東游”的打算,白居易“半月悠悠在廣陵”,姚合則說揚州“滿郭是春光,街衢土亦香”,魏源甚至想到“人生只合揚州死”。
毋庸置疑,“花”是揚州的瑰麗心曲,它點化靈園秀水,搖曳一城芳菲。
揚州人種花種出萬千氣象,萬種風情。人們不但喜歡種花、看花,而且喜歡買花、賣花、佩花、簪花。置身清代揚州城中,會看到形形色色的花園、花市、花會遍布大街小巷。李斗《揚州畫舫錄》記載:“畫舫有市有會。春為梅花、桃花二市,夏為牡丹、芍藥、荷花三市,秋為桂花、芙蓉二市?!?/p>
萬紫千紅芍藥田,徐凝門外暮春天。
擔頭挑向城中賣,一握花枝值百錢。
揚州女子喜歡簪花。四時花開,興隨時移,可以是梔子——“朱蘭梔子美人妝”,可以是白蘭——“白蘭襟上一枝枝”,也可以是帶刺的玫瑰——“倚門人戴紫玫瑰”,還可以是細碎的迎春——“各帶迎春花鬢側”。總之,不管是什么花,只要經揚州女孩信手擷來,即如神點化。
茉莉花蕊若圓珠,香氣襲人,更是揚州女子首選的花飾。早在宋朝時,我國民間婦女就喜歡用細絲將茉莉花串成花球或花串,配掛在衣襟、床邊、頭發(fā)上作為裝飾,花面交映。明清時期,揚州女子幾乎人人頭上簪茉莉、袖中籠茉莉,連睡覺都要把茉莉擱在枕邊,伴著陣陣清香入眠。清代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幅艷麗之極的東方美女入眠花圖,以之形容揚州女性的生活最為貼切:
冰雪為容玉作胎,柔情合傍鎖窗隈。
香從清夢回時覺,花向美人頭上開。——王士祿《詠茉莉》
“鮮花雖好還需美人戴”,揚州八怪畫家黃慎有詩詠道:
人生只愛揚州往,夾岸垂楊香氣薰。
自摘園花閑打扮,池邊綠映水紅裙。
今天的揚州歷史悠久、文化豐厚、風景如畫、美食如林,是一座交織著古韻新風的旅游名城。盡管時下揚州已經擁有太多的佳妙之處,但凡到揚州旅游的人,第一念頭仍會想到那個千古不釋的情結:看美女。這注定是一座與美女結緣的城市,更何況在這個盡情放飛美麗與才情的時代。與“揚州美女”相關的人和事將成為這座城市活力與魅力的永久構成。
[1]金子.揚州美女[M].江蘇:廣陵書社,2008.
[2]韋明鏵.揚州瘦馬[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
[3]潘寶明.揚州風物[M].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