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嬋娟
文學史上對唐詩的分期,以“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分法影響為最大,也一直沿用到今,它肇始于南宋嚴羽的《滄浪詩話》,定型于明代高棅的《唐詩品匯總敘》?!笆⑻啤币话闶侵冈陂_元、天寶年間,也是唐玄宗在位時,大致相當于公元八世紀上半葉。這個時期國家統(tǒng)一安定,有相當清明的政治環(huán)境,且自武后以后,以詩賦取士的科舉制度逐漸走向完善,實行的是儒、道、釋三教并存的思想體系。盛唐詩歌因此在這樣的社會歷史環(huán)境下誕生,涌現出了大批天賦極高、成就斐然的杰出詩人。殷璠的《河岳英靈集序》中說他們“既閑新聲,復曉古體;文質半取,風騷兩挾;言氣骨則建安為傳,論宮商則太康不逮”。在詩體上,既擅長初唐以來講究聲律辭藻的有“新聲”的近體,又擅長抒寫慷慨情懷的古體,并具有“神來,氣來,情來”的氣勢,創(chuàng)造了聲律與風骨兼?zhèn)涞耐昝谰辰纭?/p>
盛唐詩人王灣的一首 《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應該是可以概括盛唐時代獨有的盛象。“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以英特豪逸之氣融貫于出色的景物描寫之中,形成雄渾壯闊的詩境?!翱丈叫掠旰?,天氣晚來秋”,自然之美與心境之美完全融為一體,創(chuàng)造出如水月鏡花般不可湊泊的純美詩境?!伴L風破浪會有時”(李白《行路難》)是一種自信之心,豪壯之氣。李白還以“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上李邕》)的大鵬自比。只有盛唐這樣的時代才能造就李白那樣的詩人,他是天才級的詩人,他的詩歌也是唐詩的魅力所在?!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杜甫 《望岳》)表達的是一種寬闊的胸襟,深灝的境界。特別是他的“三吏”、“三別”,雖體現了杜甫的憂國憂民的怨恨之愁,但是這種愁在他的詩歌中表現的是一種宏大之愁、偉大之愁、健康之愁。
以高適、岑參、李頎、王昌齡等為代表的邊塞詩人的詩歌也是構成盛唐詩歌之盛象的重要組成部分?!皾h家煙塵在東北,漢將辭家破殘賊?!保ǜ哌m 《燕歌行》)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篇》中說:“沉吟鋪辭,莫先于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备哌m的詩就是具有這種氣骨、風骨。“北風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是盛唐詩人才會獨有的大氣磅礴的胸襟,體現了一種不畏寒冷艱苦的積極樂觀精神?!暗过埑秋w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王昌齡《出塞二首》)李頎的詩歌也不乏慷慨之音,如他的《古人軍行》“百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等等??傊?,盛唐詩,以其對事業(yè)功德向往而又廣闊的眼界和博大的氣勢,將唐人重視事功、自信開朗、熱情豪放的風貌淋漓盡致地展現于世人面前。以其熱情蓬勃的感情,激昂慷慨的聲音去表現盛唐時代的種種面貌。盛唐詩歌給人的總體印象應該是:生命意識的覺醒,也是生命之歌的詠唱;是一種自信、進取、豪放精神的激烈;是以玲瓏透徹之心對自然的深沉感悟。
晚唐時期大致是指公元827年到859年,晚唐時期的詩歌氣象,用溫庭筠的《商山早行》中“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一句概括是較為恰當的了。
唐王朝的衰落已成定勢,反映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整個詩壇彌漫著一種濃厚的感傷氣氛,追求藻飾的創(chuàng)作風氣逐漸增濃,憂時念亂或沉迷聲色,隱遁山水,成為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主題。在晚唐,像李白、杜甫、高適等這樣有宏大政治抱負、高度政治激情和強烈政治使命感的詩人,已經幾乎不見蹤影。與盛唐詩人相比,晚唐詩人在政治上顯得軟弱、平庸,他們都逃到自己的個人生活瑣事中尋求一時的快慰,或陷入個人的情感糾葛之中,品咂內心的哀愁和幽怨。晚唐詩人雖然也有牢騷、諷刺和激憤,常常也會帶著一點冷眼旁觀、無可奈何的口吻,也寫一些反映民生疾苦、宦場昏暗的社會現實。
就安史之亂以后,晚唐詩人們要分析、總結,有對李唐王朝即將瓦解感到擔憂,又有懷念開元盛世。所以他們往往把感時和論史聯系起來,從懷古引入傷今,詠史(懷)詩大量出現。但是晚唐懷古詠史詩歌的情調與以往的是不同的。像陳子昂與盛唐詩人筆下的懷古詠史所表現的是開拓者的孤獨感和時間的緊迫感交織而成的強烈的責任感,那么晚唐時期的詠古詩則表現為一種冷冰冰的滄桑、挫折感。前者是“壘壘見陳跡,寂寂想宏圖”,是面對歷史而勃發(fā)出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后者是“運移漢祚終難復”之感,是一種亂世窮途的絕望和空幻。這種絕望感與空幻感在杜牧、李商隱、許渾、溫庭筠的筆下有不同的反映?!敖鸷忧锇胩斚议_,云外驚飛四散哀”(杜牧《早雁》)緊密結合時事,深懷著傷時憂民之哀,讀后讓人有一種懷古傷時之感?!奥酚姓撛┲?,言皆在中興??章勥w賈誼,不待相孫弘”,(李商隱《哭劉司戶蕢》)抨擊宦官篡權亂政,濫殺無辜,表現了對唐王朝命運的憂慮?!拔璧笄谑章淙?,有人惆悵臥遙帷”,(杜牧《回中牡丹為雨所敗二首》)充分表現失意知識分子隔離無依的委曲心態(tài)?!耙拱胙鐨w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李商隱 《龍池》)在對本朝統(tǒng)治者冷諷的同時,寓有深沉的歷史感慨。晚唐的詩歌或以古鑒今,或借古諷今,常常選擇與現實生活具有相似特征的歷史事件或人物進行描寫,或選擇歷史上一些亡國的帝王昏君作為諷刺對象,為當局者提供借鑒,這也是晚唐詠史詩的深刻之處。通常是截取某一特定場景和細節(jié)加以想象渲染,以小見大,不著議論而寄意深遠。這種立意方式在晚唐時代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除了內容上的特征之外,晚唐詩在形式上主要運用律詩和絕句,更講究詩歌的技巧工麗,形成綺艷纖巧、純真俚俗的特點,情調纏綿悱惻,語言清麗精工,形成一種“幽艷晚香”之美。 但是以李商隱為代表的晚唐綺艷詩與齊梁之綺麗詩又是迥然不同的?!吧頍o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蓖硖圃姷膬热輰懙眉冋妫裾{表現得優(yōu)雅。其中相當一部分和抒寫人生感慨結合在一起,有的還把傳統(tǒng)的香草美人用比興寄托手法引入綺艷題材,寄托某種政治感受,而并非單純的艷情之作。所以綺艷詩在齊梁和晚唐的兩次回旋,并非重復,而是螺旋上升。它在詩歌的發(fā)展史上是一種進步,并對宋詩、宋詞產生了積極巨大的影響。大致說來,晚唐詩歌在作品風貌上給人突出的感覺是:是境界小,骨氣弱的收斂;是政治失意,生活坎坷的悲愴;是秾艷工整、雕琢纖巧的綺麗;是自我品味,自怨自艾的委婉。
唐詩有不同于其他時代詩歌的總體風貌特征。唐詩內部不同階段,亦如春是秋菊,各有其美,各有千秋,是互不可替代,并且這些不同的階段是呈不斷上升進步、完善的趨勢。唐代詩人苦心吟作,他們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新鮮的認識感,使唐詩不斷圓熟并臻于完美。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不愧是這國度中最絢麗的一朵奇葩。
[1]沈松勤,胡可先,陶然.唐詩研究[M].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2]袁行霈.中國文學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安慶師范學院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