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麗,洪文英,吳燕君,汪彥欣,陳 瑞,章林英
(浙江省杭州市植保土肥總站,浙江杭州 310020)
菜青蟲和小菜蛾是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主要害蟲,年發(fā)生代數(shù)多,繁殖率高,世代重疊嚴重,夏、秋季是其危害高峰期,蔬菜受害后品質(zhì)降低,產(chǎn)量下降,對蔬菜生產(chǎn)造成嚴重影響。杭州地區(qū)十字花科蔬菜種植面積大,小菜蛾、菜青蟲危害嚴重,農(nóng)戶大多依賴于傳統(tǒng)藥劑進行防治,任意提高施藥濃度、增加用藥次數(shù),進而導(dǎo)致害蟲抗藥性不斷增強、化學(xué)農(nóng)藥用量不斷加大、農(nóng)藥殘留超標(biāo)的惡性循環(huán),引起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安全問題。本試驗選擇240 g·L-1蟲螨腈等7種新型藥劑進行小菜蛾和菜青蟲的田間藥效試驗,以明確不同藥劑對小菜蛾和菜青蟲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劑量及對作物的安全性,為生產(chǎn)實際中的推廣應(yīng)用提供依據(jù),以保障蔬菜生產(chǎn)及質(zhì)量安全。
240 g·L-1蟲螨腈膠懸劑 (巴斯夫歐洲公司);60 g·L-1乙基多殺霉素膠懸劑 (美國陶氏益農(nóng)公司);150 g·L-1茚蟲威乳油劑 (美國杜邦公司);50%殺蟲環(huán)可溶性粉劑 (日本化藥株式會社);5.7%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水分散粒劑 (簡稱甲維鹽,內(nèi)蒙古清源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0.5%藜蘆堿可溶性液劑 (河北馥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 (江蘇綠葉農(nóng)化有限公司)。
試驗在杭州市植保土肥總站試驗基地進行,土質(zhì)為砂壤土,pH值6.95,排灌和地塊水肥條件良好,管理一致。供試植物為甘藍品種強力50,防治對象為菜青蟲和小菜蛾幼蟲。試驗期為幼蟲盛發(fā)期,小菜蛾和菜青蟲混發(fā),作物生長正常,試驗前7 d及試驗過程中未施用其他農(nóng)藥。試驗當(dāng)日平均氣溫24℃,相對濕度84%,天氣晴朗少云,試驗時無降水。
試驗共設(shè)12個處理:(1)240 g·L-1蟲螨腈1 500倍液;(2)60 g·L-1乙基多殺霉素2 000倍液;(3)150 g·L-1茚蟲威3 000倍液;(4)0.5%藜蘆堿可溶性液劑500倍液;(5)50%殺蟲環(huán)800倍液與5.7%甲維鹽4 000倍液混用;(6)50%殺蟲環(huán)800倍液與5.7%甲維鹽2 000倍液混用;(7)50%殺蟲環(huán)1 000倍液與5.7%甲維鹽3 000倍液混用;(8)50%殺蟲環(huán)1 000倍液與5.7%甲維鹽2 000倍液混用;(9)50%殺蟲環(huán)1 500倍液與5.7%甲維鹽2 000倍液混用;(10)5.7%甲維鹽4 000倍液;(11)25%噻蟲嗪3 000倍液;(12)清水對照(CK)。
每處理重復(fù)3次,共36個小區(qū),采用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面積30 m2。各處理于2013年6月3日8:00-10:00按試驗設(shè)計用量對水施藥1次,采用WS-16型手動噴霧器 (噴孔直徑0.7 mm,工作壓力3~4 kg·cm-2)均勻噴霧,每667 m2田用水量37.5 L。
1.3.1 藥效調(diào)查
于施藥當(dāng)天,即6月3日調(diào)查蟲口基數(shù)。采用對角線五點取樣法調(diào)查,每點取2株,每小區(qū)調(diào)查10株,調(diào)查記載標(biāo)記株整株菜青蟲和小菜蛾不同齡期的活幼蟲數(shù),作為藥前基數(shù)。于施藥后1,3,5,7 d各調(diào)查1次標(biāo)記株活蟲數(shù)。
計算蟲口減退率和校正防效,并進行差異顯著性檢驗 (新復(fù)極差法)。
1.3.2 試驗藥劑安全性觀察
試驗過程中同時觀察試驗藥劑對甘藍有無藥害,以及對其他非靶標(biāo)生物的影響,以明確藥劑的安全性。
240 g·L-1蟲螨腈等不同藥劑防治甘藍菜青蟲藥效試驗結(jié)果及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1所示。藥后1 d,240 g·L-1蟲螨腈1 500倍液、60 g·L-1乙基多殺霉素2 000倍液、150 g·L-1茚蟲威3 000倍液、50%殺蟲環(huán)800倍液與5.7%甲維鹽4 000倍液混用、50%殺蟲環(huán)800倍液與5.7%甲維鹽2 000倍液、50%殺蟲環(huán)1 000倍液與5.7%甲維鹽3 000倍液、50%殺蟲環(huán)1 000倍液與5.7%甲維鹽2 000倍液、50%殺蟲環(huán)1 500倍液與5.7%甲維鹽2 000倍液、5.7%甲維鹽4 000倍液、25%噻蟲嗪3 000倍液防治效果最佳,防效為94.87%~100.00%;0.5%藜蘆堿500倍液防效次之,與其他處理有顯著性差異,防效為91.06%。藥后3 d,各處理藥劑對菜青蟲均有較好的控制效果,防效95.06%~100.00%,各處理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對菜青蟲的控制效果較好。藥后5 d,50%殺蟲環(huán)1 000倍液與5.7%甲維鹽3 000倍液混用防效最佳,為93.04%,活蟲數(shù)極少,與其他處理間存在顯著差異;50%殺蟲環(huán)與5.7%甲維鹽混用的其他濃度效果次之,防效71.71%~91.61%;0.5%藜蘆堿500倍液、60 g·L-1乙基多殺霉素2 000倍液、5.7%甲維鹽4 000倍液、25%噻蟲嗪3 000倍液對菜青蟲控制效果差,防效分別為52.67%,47.04%,30.51%和44.70%,可見較多低齡幼蟲。藥后7 d,240 g·L-1蟲螨腈1 500倍液防效最佳,為91.96%,與其他藥劑處理存在極顯著差異;50%殺蟲環(huán)800倍液與5.7%甲維鹽2 000倍液混用,防效次之,為89.29%,與其他藥劑處理存在顯著差異;25%噻蟲嗪3 000倍液防效最差,為49.21%,與其他各處理存在顯著差異;其余藥劑處理對菜青蟲控制效果相近,防效均在63.27%~79.08%。
表1 幾種新型殺蟲劑對菜青蟲的防效
240 g·L-1蟲螨腈等不同藥劑防治甘藍小菜蛾藥效試驗結(jié)果及統(tǒng)計結(jié)果如表2所示。藥后1 d,50%殺蟲環(huán)1 000倍液與5.7%甲維鹽2 000倍液混用對小菜蛾防治效果最佳,防效為100%,0.5%藜蘆堿500倍液與25%噻蟲嗪3 000倍液防效最差,分別為71.10%和71.13%,其余各藥劑處理對小菜蛾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78.48%~98.68%;藥后3~5 d,各處理藥劑對小菜蛾均有較好的控制效果,防效76.70%~100.00%,各藥劑處理間無顯著性差異;藥后7 d,除藥劑25%噻蟲嗪3 000倍液外,其余防效均達82.72%,防治效果較好,而25%噻蟲嗪3 000倍液防效僅為57.2%,防效一般,與其余藥劑存在極顯著差異。
表2 幾種新型殺蟲劑對小菜蛾的防效試驗結(jié)果
于藥后5 d,即6月8日觀察,50%殺蟲環(huán)所有處理小區(qū)的甘藍新葉有輕微黃化現(xiàn)象,6月18日藥害現(xiàn)象消失;其余處理對甘藍株高、葉色等均無不良影響,亦無促進生長作用,對甘藍安全無藥害;所有處理區(qū)的有益生物均未受影響。這表明50%殺蟲環(huán)800~1 500倍液均對甘藍有輕微藥害,藥害可逆;其余藥劑對甘藍安全無藥害,同時也未見對其他有益生物的影響。
7種藥劑于菜青蟲幼蟲盛發(fā)期對水均勻噴霧1次,對甘藍菜青蟲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240 g·L-1蟲螨腈最佳,見效快且持效性長,藥后7 d仍可達到91.96%的防效;60 g·L-1乙基多殺霉素、150 g·L-1茚蟲威、50%殺蟲環(huán)、5.7%甲維鹽、0.5%藜蘆堿等藥劑效果次之,藥后1~3 d防效均在91.06%以上,可有效控制菜青蟲危害,藥后7 d防效稍有降低,但仍維持在69.77% ~91.61%;25%噻蟲嗪持效最差,藥后1~3 d對菜青蟲幼蟲控制效果較為理想,但隨后藥效降低,藥后7 d防效僅為49.21%。
7種藥劑于小菜蛾幼蟲盛發(fā)期對水均勻噴霧1次,對甘藍小菜蛾防治效果均比較理想。240 g·L-1蟲螨腈、60 g·L-1乙基多殺霉素、150 g·L-1茚蟲威、50%殺蟲環(huán)、5.7%甲維鹽這5種藥劑不僅見效快而且持效長,藥后1~7 d防效均維持在82.39%~100.00%,對小菜蛾幼蟲有很好的控制效果;0.5%藜蘆堿次之,見效稍慢,藥后1 d防效為71.10%,但藥后3~7 d防效較為理想;相對來說,25%噻蟲嗪防效最差,藥后1,5,7 d防效分別為71.73%,76.70%,57.20%,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不理想。
藥后4 d即6月7日,有強降雨,雨量達87.0 mm,對菜青蟲和小菜蛾幼蟲有沖刷效果,影響試驗藥效,所以實際藥效高于試驗藥效。
因此,在生產(chǎn)實際中,小菜蛾菜青蟲混發(fā)、幼蟲盛期時,可選擇240 g·L-1蟲螨腈等藥劑交替輪換使用,其中50%殺蟲環(huán)雖防治效果較好,但由于有輕微藥害現(xiàn)象產(chǎn)生,不建議使用。推薦藥劑及劑量為0.5%藜蘆堿可溶性液劑500倍液、60 g·L-1乙基多殺霉素膠懸劑2 000倍液、240 g·L-1蟲螨腈膠懸劑1 500倍液、150 g·L-1茚蟲威乳油劑3 000倍液、5.7%甲維鹽水分散顆粒劑4 000倍液,其中0.5%藜蘆堿可溶性液劑500倍液、60 g·L-1乙基多殺霉素膠懸劑2 000倍液為生物農(nóng)藥,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小,可與其他化學(xué)農(nóng)藥交替輪換使用。施藥時間宜選擇在早晨、傍晚或陰天進行,以防出現(xiàn)藥害,并嚴格遵守安全間隔期,確保蔬菜質(zhì)量安全;各種藥劑注意交替輪換使用,防止長期單一使用一種藥劑而使菜青蟲和小菜蛾產(chǎn)生抗藥性,降低防治效果。
[1] 丁新天,潘財升,金錫平,等.甲維鹽防治花椰菜主要害蟲的試驗 [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4):836-837,840.
[2] 洪文英,吳燕君,應(yīng)斯芳.蟲螨腈、丁醚脲防治小菜蛾藥效試驗 [J].浙江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08(3):351-352.
[3] 吳良進.不同藥劑對菜青蟲、小菜蛾田間藥效試驗簡報[J].上海農(nóng)業(yè)科技,2009(2):119-120.
[4] 吳青君,朱國仁,徐寶云,等.小菜蛾在春茬甘藍上的分布及其防治研究[J].植物保護,2011(2):162-166.
[5] 于亮,安路.幾種藥劑防治甘藍菜青蟲田間藥效試驗[J].上海蔬菜,2012(3):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