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很討厭馬蜂,蜜蜂,土蜂這些東西。大概是因為我被馬蜂蟄過,也被土蜂蟄過的緣故,所以,只要是能從我眼前或者耳畔飛過的昆蟲,我都是先一驚,馬上躲避,然后再觀察是什么東西。就連蚊子和蒼蠅這樣的小東西,都會讓我有片刻的緊張之感。肉體上的疼痛讓人的記憶非常深刻,而本能上的反應也會格外強烈。
最早的時候,是被馬蜂蟄過。那種馬蜂的腿很長,我對昆蟲沒有研究,不知道那算不算是長腳的大黃蜂,但我知道那家伙的腿很長。飛起來的樣子很兇惡。雙腿并攏,其長度似乎還要大過身體的長度。這是一種感覺上的印象,是否符合客觀的實際我不清楚。背部有花紋,中間是細腰,前端和后端都很肥壯、飽滿。飛起來的聲音也格外大。所以,我一直管這種馬蜂叫長腿馬蜂。
那時候,我爺爺在鎮(zhèn)政府(當時叫人民公社)做廚師。沒事的時候,我喜歡到那里去玩。不知道那些干部是經(jīng)常下鄉(xiāng),還是經(jīng)常去縣里開會,反正人很少。偌大的一個院子,很多的房子,倒顯得空空蕩蕩的。院子的中心,有一大塊菜地。里面種著各種蔬菜。我就像野兔一樣在鎮(zhèn)政府四處亂竄。到了開飯的時候,我就得離開鎮(zhèn)政府,即便我不想離開,爺爺也會把我趕走。爺爺是個做人和做事非常嚴謹?shù)娜?,他不希望我沾別人一點點便宜。
有那么一次,我不小心走進了大禮堂。那里面陰森森的,好像荒廢依舊的樣子。對于從小聽慣了鬼故事的人來說,這地方大約是鬼最好的藏身地點了。平常這里的門是鎖著的,那天不知怎么打開了,我好奇地走了進去。
大禮堂里面很陰暗,潮濕,一進去就有一股寒氣和發(fā)霉的氣息迎面撲來。我往前剛走了幾步,心里有點害怕了,就打算往回走。誰知,幾只長腿的馬蜂把我圍住了,腦袋上,額頭上,眼睛上,都被蟄了幾下。我大叫一聲,抱著腦袋就逃了出去。
爺爺聽見我的尖叫聲,從食堂里慌忙走了出來。一看我的額頭上和眼睛上都被馬蜂蟄了,有幾只馬蜂竟然追了出來,爺爺取下肩頭掛著的毛巾使勁揮舞著,趕走了那些馬峰。他馬上帶我去醫(yī)院了,醫(yī)院就在鎮(zhèn)政府的隔壁。醫(yī)生給我扎了一針,不知道打的什么藥。但給我被蟄過的地方涂的清涼油,我卻是知道的。沒一會兒,我被蟄過的地方就腫起了好大的包,那種疼痛感就像什么小東西在一下一下敲打著我的神經(jīng)一樣,不斷地襲擊著我。
我的臉,我的腦袋,一下子大了好多。而眼睛,腫的都快看不見了。爺爺很心疼,又很生氣,他安慰我說:“等爺爺給你收拾它們。”
我老老實實地跟著爺爺,那種依賴感和脆弱感是如此的強烈。
爺爺找了一頂草帽和圍巾,把自己的臉裹起來,然后走進禮堂里面,找到了幾個很大的用紙糊的廢棄了的紙帽。他用火柴把紙帽點燃,那熊熊的大火頓時就燒了起來。他高舉著,直對著高高的禮堂頂上的馬蜂窩,一只只馬蜂被燒的畢畢剝剝作響,然后直挺挺地掉在地上。最后,那只巨大的馬蜂窩被爺爺捅了下來,好家伙,比一只大海碗還要大。
過了幾天,我被馬蜂蟄過的地方消腫了,但我對馬蜂卻產(chǎn)生了深深的懼怕感。
馬蜂蟄人很疼,但若被土蜂蟄一下更了不得。土蜂的體型和蜜蜂差不多,甚至比蜜蜂還要小那么一點點。但它們太相似了,在飛翔的時候很難能區(qū)別哪一只是蜜蜂哪一只是土蜂。馬蜂是筑巢的,它們不是懸掛在屋檐下,就是掛在樹上,或者房梁上。稍微留意下,還是能夠發(fā)現(xiàn)它們的藏身之地的。土蜂就不容易了,它們在田埂上,土墻里,那些有洞的地方藏身。我沒有見過它們的巢,不知道是不是和馬蜂一樣,但它們很難被發(fā)現(xiàn)。如果你在田埂上走過,看到一兩只飛著的土蜂,會誤認為是蜜蜂在附近的花朵里采花粉。
有一次,我去打豬草,在土路上看見有很多石塊散落在這里,還有被挖過的痕跡,很多土塊零亂地堆在路邊的斜坡上。我感到很奇怪,這里好像發(fā)生過什么戰(zhàn)斗一樣。我好奇地往斜坡那里走了幾步,看見有幾只蜜蜂在飛舞(其實那是土蜂,我沒認出來)。也就在一瞬間,我看見幾只土蜂向我飛來,壞了,我心想這可不是蜜蜂,蜜蜂可沒有這么強烈的攻擊性,再說,我并沒有招惹它們。我是聽說過土蜂的,也就猶豫那么幾秒鐘,我撒開腳丫子就飛快地跑開了。我氣喘吁吁地跑了一陣子,發(fā)現(xiàn)土蜂沒有追來,這才驚魂未定喘了幾口氣。突然,我感覺有什么東西鉆進我的褲子里面了,啊,是蟲子,它在我的皮膚上爬行。我的頭發(fā)都豎了起來。我趕緊拍打自己的褲子,又一個突然來了,我感覺自己被蟄了一下,那種疼痛感比馬蜂蟄的更尖利更尖銳一些,我馬上挽起褲腿,那只該死的土蜂飛走了。這個時候,我已經(jīng)比最初被馬蜂蟄過的時候大了幾歲,忍耐力強了許多。因為剛剛離家不遠,所以我很快回家了,用清涼油涂抹了腫起來的部位。沒過幾天,一切都完好如初了。
事情過去了很多年,但那種印象揮之不去。每當小蟲子在我身邊飛過的時候,我的神經(jīng)總是蹦得緊緊的,好像那小小的冤家又來找我的麻煩來了。
選自“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