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珊,蔣燕成,吳福林,王文杰,張 璇,林慧英,林毅勝*
(1.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泉州第一醫(yī)院 檢驗科,泉州362000;2.泉州市中心血站,泉州362000)
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抗病毒核苷類似物,它能有效地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復制,從而迅速降低血清HBV DNA水平。但長期使用容易使HBV P基因區(qū)的酪氨酸-蛋氨酸-天門冬氨酸-天門冬氨酸(YMDD)片段發(fā)生突變,使患者對拉米夫定產生耐藥,導致治療失敗。目前,根據(jù)乙型肝炎病毒(HBV)全基因組序列差異≥8%,或S基因序列≥4%,將HBV分為A-H 8個基因型。不同的基因型與病毒復制及致病性、宿主免疫應答和臨床表現(xiàn)、治療與預后等都有一定的相關性。本文通過對拉米夫定治療后無良好應答的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進行HBV基因型的測定,探討HBV耐藥株YMDD變異與基因型的相關性。
1.1 病例資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本院接受抗病毒治療后無良好應答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162例,其中男126例,女36例,年齡20-62歲,平均31.3±10.8歲。診斷符合2000年修訂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的診斷標準。所有的患者均排除甲、丙、丁、戊型肝炎感染。所有血清置于-70℃保存。拉米夫定無良好應答者是指口服拉米夫定100mg/d,治療6個月后病毒載量下降小于2lg IU/ml、病毒載量不降或反彈[2]。
1.2 試劑和儀器 核酸提取試劑由達安基因有限公司提供,Taq酶、dNTP為Takara公司產品,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PCR擴增儀為eppendorf產品。HBV DNA熒光定量檢測試劑盒為達安基因有限公司產品,YMDD變異檢測試劑盒為上海復興公司產品,采用美國貝克曼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LT水平。實時熒光定量PCR儀ABI 7300為美國PE公司產品。
1.3 方法
1.3.1 HBV基因型的鑒定(1)核酸的提?。喝⊙?0μl,加入50μl裂解液,100℃保溫10分鐘,13 000 rpm離心5分鐘,上清即為HBV DNA。(2)DNA的擴增:采用套式PCR法對病毒S基因進行擴增。外 側 引 物:5’-CCTCCTGCTGGTGGCTCCAGTTC-3 ’ (nt22-77 ), 5 ’-GGCGGCAAACCCCAAAAGACCC-3’(nt1004-1025);內側引物:5 ’-CTAG GACCCCTGCTCGTGTTACA-3 ’(nt181-203),5’-ATTACATATCCCATGAAGTTA AG-3’(nt870-892)。擴增條件:94℃ 5min,94℃30sec,55℃30sec,72℃60sec共35cycles循環(huán),72℃5min。PCR產物經(jīng)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后,送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測序。(3)基因型鑒定:應用 Mega軟件中 NJ(Neighbor-Joining)法進行系統(tǒng)進化樹的構建并分析基因型。
1.3.2 HBV DNA 載量、YMDD變異、ALT 水平的檢測 參照說明書進行。
1.3.3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10.0統(tǒng)計學軟件采用χ2檢驗和t檢驗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2.1 HBV基因型分布情況 162例對拉米夫定治療后無良好應答的CHB感染者中,B基因型102例(63.0%),C基因型60例 (37.0%)。126 例 男 性HBV感染者中,B、C型的比例分別為64.2%(81/126)和35.8%(45/126);36例女性感染者中,B、C型的比例分別為58.3%(21/36)和41.7%(15/36)。男女人群中,HBV基因型分布沒有顯著性差別(P>0.05)。B型患者的年齡(29.7歲±10.2歲)明顯低于C型患者的年齡(35.3歲±11.3歲),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B、C型HBV感染者HBV DNA、ALT水平差異 C基因型CHB患者血清的HBV DNA含量顯著高于B基因型(P<0.05),而血清ALT水平?jīng)]有顯著性差別(P>0.05),見表1。
表1 HBV B、C基因型患者血清HBV DNA、ALT水平差異
2.3 YMDD變異率及變異類型162例患者中,YMDD野生型51例(31.5%),發(fā)生YMDD變異的有 111 例 (68.5%),其 中 YIDD 變 異 30 例(18.5%),YVDD 變 異 32 例 (19.7%),YIDD/YVDD混合型變異49例(30.3%)。
2.4 CHB患者YMDD變異與基因型的關系 B基因型患者YMDD變異率為72.5%,C基因型患者YMDD變異率為61.7%,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C基因型患者YMDD 變異類型分布差異也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HBV B、C基因型患者YMDD變異情況[n(%)]
大量研究表明,HBV的基因型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性,不同的基因型具有其獨特的流行病學特點和分子生物學特征,與乙型肝炎病毒復制及致病性、宿主免疫應答和臨床表現(xiàn)、治療與預后等都有一定的相關性。我國北方以C基因型為主,南方以B基因型為主,由北向南B型逐漸增多,而C型逐漸減少[3]。本結果顯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后無良好應答者的CHB患者B型占63.0%,C型占37.0%,本次調查中未發(fā)現(xiàn)其它型別的基因型,符合本地區(qū)HBV基因型的分布特點。不同性別患者基因型的分布沒有顯著差異,但是B基因型患者的年齡顯著低于C基因型患者(P<0.05)。
拉米夫定是臨床上應用最為廣泛的核苷類抗病毒藥物,臨床試驗表明,拉米夫定(100mg/d)可有效地抑制HBV DNA的復制,同時伴有ALT正常,改善肝組織病變。但長期應用后可誘發(fā)HBV P區(qū)變異,從而產生耐藥。YMDD變異有兩種類型,分別是HBV P基因C區(qū)第739位堿基A→G和741位G→T突變而引起,從而導致第552位蛋氨酸(M)被纈氨酸(V)或異亮氨酸(I)所取代,變成 M552V與M552I,即YVDD和YIDD變異。本研究結果顯示,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后無良好應答者的CHB患者,YMDD變異率達到68.5%,其中YIDD/YVDD混合型變異占44.1%(49/111),YIDD 變異與 YVDD變異分別為27.0%(30/111)和28.9%(32/111)。
目前對于拉米夫定耐藥與HBV基因型的相關性尚無定論,譚文婷[4]等人認為不同基因型患者拉米夫定治療后YMDD變異率沒有相關性[5]。周建良等[5]則報道,B基因型YMDD變異的發(fā)生率低于C型,并認為基因型是誘導變異的重要因素之一。Pan等[6]研究顯示 HBV YMDD變異與基因型無關。本研究結果顯示,對拉米夫定無良好應答的CHB患者B、C基因型間YMDD變異率無明顯差別(P>0.05),B、C基因型間 ALT水平也沒有明顯差別(P>0.05),但C基因型患者血清的 HBV DNA含量顯著高于B基因型組(P<0.05)。Yuen[7]等研究結果顯示,B基因型的HBV能活化Th1細胞且抑制Th2細胞,而C基因型則相反,提示B基因型的HBV更能誘發(fā)人體的免疫反應,這可能是B基因型病毒載量較C基因型低的原因。
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療后無良好應答者的CHB患者中,YMDD變異是導致耐藥的關鍵因素,雖然B、C基因與YMDD變異沒有明顯的相關性,但C基因型患者血清的HBV DNA含量顯著高于B基因型組,可能也是導致CHB患者對拉米夫定無良好應答的原因之一。此外,年齡、免疫因素、YMDD以外其他位點的突變可能也是影響拉米夫定療效的重要因素。
[1]中華醫(y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肝病分會.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0,8:324.
[2]Lok AS,McMahon BJ.Chronic hepatitis B[J].Hepatology,2007,45:507.
[3]張愛民,王慧芬,王海濱,等.中國30個地區(qū)HBV基因型分布特點和臨床意義[J].中華實驗和臨床病毒學雜志,2011,25(2):126.
[4]譚文婷,鄧國宏,王宇明,等.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對拉米夫定抗病毒療效的影響[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8,6(7):540.
[5]周建良,吳詩品.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與拉米夫定療效關系的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03,13(6):332.
[6]Pan XP,Li LJ,Du WB,et al.Differences of YMDD mutational patterns,precore/core promoter mutations,serum HBV DNA levels in lamivudine-resistant hepatitis B genotypes B and C[J].J Viral Hepat,2007,14(11):767.
[7]Yuen MF,Wong DK,Zheng BJ,et al.Difference in T helper response during hepatitis flares in hepatitis B antigen (HbeAg)-positive patients with genotypes B and C:implication for early HbeAg seroconversion[J].J Viral Hepat,2007,1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