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利
(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寶山分院耳鼻喉科,上海 201900)
耳鳴是一種臨床常見癥狀,英國國家聽力研究調查表明,成人持續(xù)性、自發(fā)性耳鳴患病率約為10.1%,中等或嚴重程度占5.0%,5.0%患者睡眠受影響[1]。耳鳴為疑難病癥之一,病情嚴重者常有明顯的心煩,影響日常生活質量。2010-05—2011-05,我們采用中西醫(yī)結合配合心理輔導治療耳鳴30例,并與中西醫(yī)結合治療30例對照觀察,結果如下。
1.1.1 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確診。依據(jù)《干祖望耳鼻喉科醫(yī)案選粹》[3]辨證為腎陰不足型、肝膽火旺型、心火亢盛型及清陽不升型。
1.1.2 納入標準 年齡18~80歲;以耳鳴為主要癥狀就診,并診斷為主觀性耳鳴者;能夠理解并完成癥狀自評量表(SCL-90)[4],且結果異常者(總分>160分,或者陽性項目數(shù)>43項,或者任意因子分>2分,提示篩查結果陽性);??茩z查無外耳疾病或中耳急性炎性疾病。
1.1.3 排除標準 客觀性耳鳴;外耳疾病或中耳急性炎性疾??;孕婦或哺乳期婦女以及準備妊娠婦女;合并腦腫瘤或其他惡性腫瘤患者;合并活動期消化性潰瘍,或惡性肝、腎疾病,尿毒癥等;未經(jīng)控制的急性感染者。
1.1.4 剔除標準 依從性差,不能配合檢查、測試及中斷治療者;治療期間出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或因藥物過敏而停藥者;其他原因中斷治療者。
1.2 一般資料 全部60例均為我院耳鼻喉科門診患者,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30例,男15例,女15例;年齡18~76歲,平均(48.82±13.07)歲;病程1周~3年,平均(6.87±5.42)個月;病情[2]:輕度8例,中度16例,重度6例;腎陰不足型8例,肝膽火旺型8例,心火亢盛型7例,清陽不升型7例。對照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齡19~75歲,平均(46.79±15.93)歲;病程0.3周~2.5年,平均(6.59±5.89)個月;病情:輕度10例,中度12例,重度8例;腎陰不足型9例,肝膽火旺型8例,心火亢盛型6例,清陽不升型7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3.1 對照組 予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復方丹參注射液(上海中西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31020345)4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靜脈滴注。甲鈷胺注射液(彌可保,Misato Plant of Eisai Co.,Ltd.進口藥品注冊證號BH20030671)0.5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每日1次靜脈滴注。
1.3.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辨證治療及心理輔導。
1.3.2.1 辨證治療
1.3.2.1.1 腎陰不足型 證見耳聾,耳鳴聲細小,音調較高如蟬鳴,晝夜不息,夜間較甚,兼見頭暈目眩,腰痠發(fā)軟,心煩不寐,舌質紅,苔少,脈細數(shù)。治宜滋補腎陰。方用耳聾左慈丸加減。藥物組成:熟地黃15 g,山藥15 g,茯苓15 g,牡丹皮15 g,澤瀉15 g,山茱萸15 g,磁石30 g,五味子9 g,生龍骨30 g,生牡蠣30 g。
1.3.2.1.2 肝膽火旺型 證見耳聾耳鳴,郁怒后加重,鳴聲高亢如聞潮聲或風雷聲,常突發(fā)加重,多伴有面赤目紅,口苦咽干,煩躁不寧,大便干,舌質紅,苔黃,脈弦數(shù)有力。治宜清肝瀉火。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藥物組成:龍膽草9 g,梔子12 g,柴胡10 g,黃芩15 g,車前子15 g,澤瀉15 g,生地黃15 g,當歸10 g,白芍藥15 g,川楝子15 g,郁金15 g。
1.3.2.1.3 心火亢盛型 證見耳鳴或耳聾都較嚴重,情緒激動時加重,心煩怔忡,面赤,小便黃赤,夜寐不寧,甚則常伴口舌生瘡,舌質紅,苔少,尖紅絳,脈數(shù)。治宜清心通竅。方用導赤散加減。藥物組成:生地黃6 g,木通6 g,生甘草6 g,竹葉6 g。
1.3.2.1.4 清陽不升型 證見耳鳴,時輕時重,休息暫緩,煩勞則加重,四肢困倦,神疲乏力,食少,大便溏薄,苔薄白膩,脈細弱。治宜益氣升清。方用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物組成:黨參15 g,黃芪15 g,白術15 g,甘草5 g,當歸10 g,陳皮10 g,升麻9 g,柴胡10 g,茯神15 g,石菖蒲10 g。
1.3.2.2 心理輔導 運用認識矯正的方法減輕患者對耳鳴的焦慮,對患者的擔憂給予解答。運用行為療法教給患者一些適應環(huán)境的行為和技巧,如聽音樂,以分散對耳鳴的注意力。當耳鳴減輕時,運用強化方法鞏固療效,如給患者恰當?shù)毓膭?,增加自我效能感[5]。
1.3.3 療程 2組均10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統(tǒng)計療效。
1.4 觀察指標 比較2組治療前后SCL-90評分[4]情況。該評分量表由90個項目組成,可概括為9個因子,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和精神病性,可反映患者一定時期的心理狀態(tài)。
1.5 療效標準 依據(jù)2007-09山東省青島市召開的全國中醫(yī)耳鼻咽喉科學術研討會上討論通過的標準,將耳鳴的嚴重程度由輕到重分為Ⅰ~Ⅴ級。臨床痊愈:耳鳴消失,且伴隨癥狀消失,隨訪1個月無復發(fā);顯效:耳鳴程度降低2個級別以上(包括2個級別);有效:耳鳴程度降低1個級別;無效:耳鳴程度無改變[6]。
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30例,臨床痊愈14例,顯效9例,有效4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00%;對照組30例,臨床痊愈9例,顯效6例,有效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73.33%。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
2.2 2組治療前后SCL-90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SCL-90評分比較 分,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由表1可見,2組治療后SCL-90各項評分與本組治療前比較均明顯下降(P<0.05),且治療組低于對照組(P<0.05)。
耳鳴發(fā)病原因目前還不清楚,一般認為多與血管、病毒感染導致神經(jīng)病變、自身免疫等因素有關[7]。目前,也有觀點認為心理因素在耳鳴患者中也有比較明顯的表現(xiàn),影響耳鳴的發(fā)病、病情和治療效果。該病尚無根治方法和特效藥物。一般常采用血管擴張劑、神經(jīng)營養(yǎng)劑、針灸及高壓氧等,以增加局部缺血組織的血流量,減輕血管內膜水腫,改善內淋巴循環(huán),但臨床上常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中醫(yī)學對耳鳴很早就有認識?!秲冉?jīng)》中有關耳鳴的記載多達數(shù)10處?!吨T病源候論》將耳鳴分為虛、實兩證,并指出“耳鳴不止,則變成聾”,給后世以“鳴者,聾之漸也”學說奠定了理論基礎?!毒霸廊珪穼ΧQ虛、實辨證方面更加詳備,憑爆鳴、漸鳴、聲大、聲細、身形、脈品來作出準確的分析,尤其是聲大、聲細的辨證是有力的依據(jù)。至現(xiàn)代,各醫(yī)家對耳鳴的認識達到了新的高峰。辨別虛實最準確可靠而方便者為干祖望2種辨證方法:一為辨音調音量法,凡音調高者多為實,低者多為虛;二為依據(jù)能否接受外來噪聲法,對于外界噪聲可減輕或抑制耳鳴者為“能接受”,多為虛證,反而使耳鳴聲響更甚者為“拒絕”,多為實證;無任何影響者,為無參考價值[8]。腎開竅于耳,腎陰虧虛,不能生髓充腦,耳竅失養(yǎng),故耳中鳴響,甚或耳聾,此證也是耳鳴最為常見的證候,以耳聾左慈丸在六味地黃丸滋腎陰的基礎上,加磁石、五味子益腎聰耳。肝膽火旺型耳鳴系因肝失條達而致肝陽上亢所致,肝膽之絡附耳,因之循經(jīng)上犯耳竅,則耳中鳴聲高亢刺耳,伴頭痛頭脹、頭昏眩暈等不適。故以龍膽瀉肝湯瀉肝膽實火。心寄竅于耳,腎開竅于耳,心主君火,腎主相火,心火亢盛也能病及相火,故心火亢盛則頭面諸竅蒙受其害,兩耳鳴響嚴重。故以導赤散清心利水養(yǎng)陰。頭面清竅依賴機體清陽之氣,清陽不升,濁陰即可乘隙而入,導致清竅閉塞,在耳則為耳鳴耳聾。故以補中益氣湯補中升陽。臨床上,我們博采眾家之長,在虛實辨證基礎上,從外邪、痰濁、肝火、心火、瘀郁、腎虛、中氣不足等不同方面進行辨證施治,因人、因病、因時施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隨著現(xiàn)代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耳鳴的發(fā)生可與心理社會因素有關,而耳鳴發(fā)生后也可引起各種心理問題。王洪田等[9]發(fā)現(xiàn)225例以耳鳴為第一主訴的主觀性耳鳴患者全部存在明顯的心理問題,其中心理因素引起的耳鳴占21.0%,耳鳴引起的心理反應占67.7%,混合性占11.3%。單純藥物治療效果較介入心理治療差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得不到醫(yī)生對疾病的圓滿解釋,心理上仍然承受著疾病的壓力和心理問題本身帶來的困擾。心理療法的介入可使患者對病情有比較全面和客觀的了解,以利于減輕或消除心理負擔,使之能主動配合治療[5]。對于嚴重的耳鳴患者或懷疑有心理障礙的患者,應對患者心理狀況進行評定,如果患者存在較嚴重的心理障礙,可建議患者進行心理治療或采用適合的精神類藥物[10]。
本研究結果顯示,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結合運用辨證施治配合心理輔導能夠明顯提高耳鳴的治療效果,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Linnett S.The Epidemiology of Tinnitus[J].Audiological Medicine,2004,(2):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第1輯[S].1993:314-317.
[3] 陳國豐,徐軒,干千.干祖望耳鼻喉科醫(yī)案選粹[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9:58.
[4] 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127.
[5] 黃麗琴,許敏達,趙智翔.心理療法輔治耳鳴的療效觀察[J].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2,12(12):769.
[6] 世界中醫(yī)藥學會聯(lián)合會中醫(yī)耳鼻喉口腔科專業(yè)標準審定委員會,中華中醫(yī)藥學會耳鼻咽喉科分會.耳鳴嚴重程度評估與療效評定參考標準[J].世界中醫(yī)藥,2008,3(2):71.
[7] 張彥哲,王滿.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神經(jīng)性耳鳴63例[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0,19(27):3479.
[8] 干千.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50.
[9] 王洪田,周穎,翟所強,等.耳鳴的心理學問題[J].臨床耳鼻咽喉科雜志,2003,17(1):14-15.
[10] 黃治物.耳鳴的診斷和治療現(xiàn)狀及思考[J].中國醫(yī)學文摘:耳鼻咽喉科學,2007,22(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