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峰 夏焦野/文
2013年10月21—25日,萊蒙湖畔,金秋時節(jié)。坐落在日內瓦的聯合國歐洲總部萬國宮內別有一番景象,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普遍定期審議機制(UPR)開始對中國進行第二輪人權審查,距首次審查已間隔四年。各國代表絡繹不絕,氣氛熱烈,國際社會又一次把目光聚焦在中國。這是2013年聯合國最重要的人權多邊活動,受到各方高度關注。外交部特使吳海龍大使率中國政府代表團出席會議。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中促會)秘書長尤建華率中國民間組織代表團,順應公民社會力量在聯合國不斷活躍的大趨勢,積極參會,主動發(fā)聲,密切協作,集體亮相,展現了中國民間力量的能力和自信。
普遍定期審議由人權理事會主持,對聯合國所有成員國的人權紀錄進行審議。人權理事會47個成員國組成普遍定期審議工作組,以工作組會議形式實施審議,每年召開三次會議。首輪審議于2008年啟動,每年審議48個國家,截至2011年10月,完成了對聯合國全部193個會員國的人權審查。第二輪審議于2012年5月啟動,每年審議42個國家,將于2016年10月完成對所有成員國的人權審查。
普遍定期審議是人權理事會工作機制的一大創(chuàng)新,對所有國家一視同仁,是聯合國督促各成員國保障和促進人權的重要機制,也是各成員國在人權問題上互相監(jiān)督和分享經驗的平臺。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對普遍定期審議的評價恰當地表明了它的意義——“在世界上最黑暗角落促進和保護人權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本次對華審查會議評估了中國過去四年履行國際人權義務和承諾的情況,聯合國137個成員國代表發(fā)言,創(chuàng)審查機制設立以來最高紀錄。
享有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咨商地位的民間組織可以作為“利益攸關方”參與審議過程,其發(fā)揮作用的方式比政府更為靈活。民間組織還可以在審議期間舉辦針對任何國家人權狀況的吹風會。成功的吹風會往往會占據審議程序中的輿論“制高點”,對審議方和受審方產生極強的心理影響,進而左右其在審議當中的表達。這一機制成為中國民間組織參與國際人權多邊領域活動的最為重要的平臺。
在本次審議中,中國民間組織代表團統(tǒng)一行動,中促會、人權研究會、全國婦聯分別成功承辦了題為“中國民間力量推動人權發(fā)展”、“中國人權:道路與進展”、“中國婦女的地位和賦權”三場非政府組織邊會,這在中國參加聯合國多邊活動歷史上堪稱首次,形成于我有利聲勢。
中促會提前謀劃,精心準備,選在審議前舉辦吹風會,專門抽調多個專家,正面出擊,有利駁斥反華言論,與國際人權聯盟舉辦的首場反華邊會一前一后,在時間和地點上均形成對壘。中方優(yōu)勢突出,成功吸引了國際社會對中國正面聲音的關注。在中促會邊會上,尤建華團長以豐富的案例講述中國民間組織在推動中國人權事業(yè)發(fā)展的同時,與各國在人權領域加強交流與合作,圍繞聯合國千年發(fā)展目標,在周邊和非洲以及國內開展人權研討和民生項目,推動國際人權進步。中國女企業(yè)家協會的代表,以平實的語言,講述女性創(chuàng)業(yè)和參與民間組織活動的親身經歷,感染了與會代表。藏區(qū)的代表和少數民族的代表以自己的親身體會來對比西藏等少數民族民眾今昔的生活。來自古巴、委內瑞拉、斯里蘭卡等聽眾踴躍提問,表現出對中國民間力量的高度關注贊許和關注。
人權研究會在對華審查當天舉辦邊會,來自荷蘭、瑞士的人權專家頗感興趣,主動加入發(fā)言團隊,突出學術研討,從不同角度介紹首輪審議后中國的人權進步、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展現中國民間社會客觀、理性的思考。
全國婦聯在對華審議之后召開邊會,以大量生動鮮活的圖片、視頻等資料介紹中國婦女兒童的人權狀況,解答國際社會對此疑問,會場內洋溢著女性研討的溫柔氣氛,好像在演奏一支小夜曲,輕譜出和諧的旋律。
中促會會場上,一幅蒼勁有力的書法作品和一巨幅牡丹國畫吸引了中外代表的眼球,成為一大亮點。這是在代表團出發(fā)前,中促會的合作伙伴——北京傳統(tǒng)藝術研究會專門組織知名書畫家仝開健、劉欣茹、潘錫林、劉殿卿連夜為這次審議創(chuàng)作的大型書法作品《中國民間力量,推動人權發(fā)展》和國畫《春色滿園》。精美的書畫作品,突出了民間特色,營造了中國人民對中國人權事業(yè)充滿自信的氛圍,引起參會代表轟動。會場內氣氛熱烈祥和,與會場外少數“藏獨”、“東突”等敵對分子聚眾示威干擾對中國審議,形成鮮明對比。在這種情況下,為了達到廣泛宣傳的目的,同時又不違反聯合國不打橫幅和標語的要求,中國代表團使用中國傳統(tǒng)藝術書法和繪畫的形式打出響亮的口號——“中國民間力量,推動人權發(fā)展”,旗幟鮮明,取得很好效果,為第二天的審議工作組會議成功造勢。
聯合國人權高專辦UPR負責人培修先生在與中國民間組織代表團成員會見時,深情地說:“中國的民間藝術很有感染力。我清楚地記得上次我與中促會尤建華秘書長在北京見面時展示給我的一幅荷花圖,并建議我們人權高專辦在處理國際人權事務時要像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我們一直在踐行?!边厱Y束后,代表團在審議會場——聯合國萬國宮舉行了書畫捐贈儀式,把展出的兩幅作品贈送給了人權高專辦和中國常駐日內瓦代表團,以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擴大了中國民間組織參與人權審查的影響力,彰顯了中國民間力量助力的決心和立場。
此次中國民間組織代表團涵蓋了全國婦聯、中國人權研究會、中國女企業(yè)家協會、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fā)展協會、中國少數民族對外交流協會、中國社會組織促進會以及中促會。會前,明確各自任務,做好政策指導和分工,協調統(tǒng)一行動。代表團密切配合中國政府團工作,體現中國民間外交與政府外交的密切配合。媒體團與民間組織主動聯系,體現了民間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成功結合。邊會和審議工作組會議后,瑞士主流媒體《瑞士資訊》、《光明日報》、鳳凰衛(wèi)視記者主動要求采訪中促會。尤建華秘書長介紹了中國民間組織參加此次審議所做的工作、體會和建議,向西方對華人權言論進行解疑釋惑,督促媒體要正面?zhèn)鬟_中國民間社會的聲音,要客觀理性引導國際社會認識真正的中國。三方媒體記者均表示,此次審議中,我民間組織的參與是一大亮點,吸引了國際社會的眼球,作為媒體,要客觀地宣傳中國人權事業(yè)的發(fā)展。
會議期間,中促會與聯合國人權高專辦UPR負責人,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公民社會負責人和亞太事務負責人分別舉行了三場會見。高專辦積極評價中國民間組織提交“影子報告”、踴躍參會和成功舉辦三場邊會,表示聯合國高度重視公民社會對人權領域的參與,十分珍惜公民社會貢獻的智慧和建議,希望中國民間組織盡快在聯合國總部所在地設立辦事處,進一步密切與聯合國的關系。高專辦還專門提出,建議中國民間力量助力政府落實此次審議工作會議中的承諾,進一步加大中國民間組織參與人權進步的力度。
10月25日,審議工作組通過對華審議報告,會場上響起熱烈的掌聲,中外朋友們握手慶賀倍感欣慰。長期以來,中國在人權領域受到西方抹黑,現在民間組織利用自身優(yōu)勢自主發(fā)聲,讓世界了解了一個真實的中國,了解到中國人權事業(yè)的現狀和進步。中國民間組織代表團第一次在聯合國人權領域中大規(guī)模集體亮相,說明民間力量在中國社會中逐漸成熟,這是中國人權事業(yè)健康發(fā)展的重要保證。
在此次審議中,民間代表團為中國平穩(wěn)順利地通過審查做出了重要貢獻。“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中國民間組織讓日內瓦的秋天增加了溫暖的中國色彩。來自中國的民間力量,來自人民的自信,將會持續(xù)不斷地推動人權事業(yè)的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