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毛主席誕辰120周年"/>
●李遠榮
毛澤東同志一生不但對中國對聯(lián)藝術十分喜愛,而且呤誦、欣賞、引用、創(chuàng)作對聯(lián)得心應手,信手拈來。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逝世37周年之際,我們編發(fā)此組來稿,以示紀念。
毛澤東才華橫溢,博學多識,在叱咤風云的赫赫一生中,豐功偉績,早已載入史冊,鴻文巨著,也翻譯成多種文字流播世界各地,至于他氣貫長虹的詩詞,國內有各種版本面世,更是膾炙人口,婦幼能誦,有的還譜成歌曲播放。
毛澤東在他半個多世紀的革命生涯中,書寫或口吟了近百副對聯(lián),部分散見于國內報刊和楹聯(lián)出版物中,少數(shù)則失傳,亟待發(fā)掘。為紀念毛澤東誕辰一百二十周年,現(xiàn)按題聯(lián)時間先后選錄部分毛澤東對聯(lián),以饗讀者。
貴有恒題聯(lián)自勉
毛澤東在湖南省第一師求學期間,曾改明代胡居仁一聯(lián),古為今用而自勉云:
貴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
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這副自勉聯(lián),告訴人們一個真理,干任何事貴在有恒,三天打魚,兩天曬網(wǎng),是辦不成大事的,體現(xiàn)了毛澤東在青年時代專一求知精神和科學治學態(tài)度。同時這副經(jīng)毛澤東改造并賦予新意的對聯(lián),在今天仍有強大的生命力,可作為有志成才者的座右銘。
挽同學倡導體育
1913年,毛澤東在湖南一師讀書時,曾寫過體育研究的專文,提出“德智寄于體”的觀點,在同學中積極倡導體育鍛煉,增強體質和意志力。他自己更是身體力行,堅持冷水浴、游泳、露宿等體育鍛煉??墒钱敃r學校普遍存在不重視體育的現(xiàn)象,加之學校生活很差,營養(yǎng)不足,課業(yè)繁重等因素,體質差的同學相繼病亡7人,為病亡同學開追悼會時,毛澤東撰聯(lián)挽之曰:
為何死了七位同學;
只因不習十分間操。
這一鐵的事實和毛澤東的呼吁,體育鍛煉才得到校方重視和同學們的高度喜愛。
建國后,毛澤東為學校教育制定“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方針,實踐證明,這一方針是完全正確而行之有效的。我們后一輩人,應該學習毛澤東“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钡慕陶d,肩負起強國富民的重任。
校塔題聯(lián)增壯觀
1917年,毛澤東同肖子升游學安化縣,探奇覽勝,游觀了當?shù)孛麆俦睂毸}聯(lián)于壁云:
伊水拖藍,紫云反照;
銅鐘滴水,梅嶺寒泉。
此聯(lián)今已刻在北寶塔的壁上,供游人賞觀游樂,為古塔增輝閃光。聯(lián)中囊括安化四景,并說明這“伊水、紫云、銅鐘、梅嶺”四大景點的特色,構成一幅神奇的圖畫。
揮毫贈聯(lián)勉友朋
1915年,湖南一師同學廖庭璇同皮述蓮結婚,毛澤東熱情洋溢地贈聯(lián)祝賀曰:
二月梅香清友;
春風桃灼佳人。
1921年春,毛澤東幫助堂妹毛澤建解除了封建包辦婚姻,將她帶到長沙崇實女子職業(yè)學校讀書,在堂妹日記本扇頁題贈一副成語聯(lián),鼓勵她要具備極大耐心,克服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險阻,要做到:
繩鋸木斷;
水滴石穿。
葉劍英在一生的戎馬生涯中,的確是謹慎又不糊涂,毛澤東曾題一集句聯(lián)贊道:
諸葛一生唯謹慎;
呂端大事不糊涂。
贊葉帥用兵如諸葛的謹慎,理政像呂端那樣堅持原則,不含糊妥協(xié),是對葉帥最高的贊譽與嘉勉。
1941年8月11日,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張沖病逝,張沖青年時代曾到蘇聯(lián)考察,是孫中山“聯(lián)俄聯(lián)共,扶助工農(nóng)”三大政策的堅決支持者。后又同馮玉祥組織中蘇文化協(xié)會,積極促進中蘇文化交流與發(fā)展,為國共合作和抗日救亡運動作了大量工作,毛澤東極其敬重,故在追悼會上送的挽聯(lián),高度評價了死者一生的貢獻:
大計賴支持,內聯(lián)共,外聯(lián)蘇,奔走不辭勞,七載辛勤如一日;
斯人獨憔悴,始病熱,繼病虐,將沉竟莫起,數(shù)聲哭泣已千秋。
1947年9月12日,愛國將領續(xù)范亭將軍逝世,毛澤東親筆書寫挽聯(lián):
為民族解放,為階級翻身,事業(yè)垂成,公胡遽死?
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jié),典型頓失,人盡含悲!
上聯(lián)首二句是頌揚續(xù)范亭的軍功。他是山西崞縣人,生于1893年,是辛亥革命時期國民黨高級將領。后追隨共產(chǎn)黨開辟晉西抗日根據(jù)地盡了最大努力。下聯(lián)二首句是贊揚其人品。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續(xù)范亭專程到南京國民政府,要求蔣介石停止內戰(zhàn)。西安事變中,他積極響應共產(chǎn)黨的號召,在山西推動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秋他冒著極大生命危險,飛騎奔向八路軍358旅告急,并同八路軍一舉粉碎國民黨的“圍剿”。毛澤東挽聯(lián)中說的“有云水襟懷”、“有松柏氣節(jié)”,正是根據(jù)上述事實而作的正確評價,逝者是當之無愧的。
星星火炬可燎原
1944年2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到沙洲壩不遠的烏石垅,給紅軍家屬犁田,午休時,一老者想討教一下革命的前途問題,隨口吟道:
霧鎖高山,哪個尖峰可出?
毛澤東眼神凝視了一下田野,指著田頭插的那幅迎風招展的紅旗,爽朗明確地答道:
火燒原野,這桿紅旗敢行!
在場的一位老師非常激動,指著面前潺潺流溪說:
涓涓小溪,豈能作浪?
毛澤東點上一支煙,信心十足地吟道:
星星火炬,可以燎原!
圍觀的群眾向毛澤東問這問那。毛主席平易近人,同群眾聊家常,講革命前途,分析國際形勢……大家越聽心里越亮堂,都說毛主席講的做的都是為人民求解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