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玉華 向德芳
大凡一個健全的人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缎抡n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素質(zhì)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是科學進步的表現(xiàn),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學校是主戰(zhàn)場,班級是主陣地,心理健康課是核心載體,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學校教育、班隊熏陶、課堂陣地必需有機結(jié)合,才能確保學生健康成長。
一、尊重學生人格,與學生交心談心。本學期開學不久,我發(fā)現(xiàn)班里的劉丹妮同學性格變得特別怪異,特別是對有家長來接送的同學不滿,連續(xù)幾天都和這些同學較勁。一天課間,我找她單獨談話,我話才開口,沒想到她就先說:“我爸爸、媽媽離婚了,他們誰也不關心我,把我丟在外婆家?!闭f著說著眼圈就濕潤了,接著大哭起來。哦!原來是自己家庭的原因,產(chǎn)生扭曲的心理,引發(fā)了對同學的嫉妒,來發(fā)泄自己的不苦悶。我讓他盡情地哭出來,然后安慰她說:“是老師、同學對你關心不夠,大家不了解你的情況,同學們會理解你的?!贝撕螅医?jīng)常私地里與她交心談心,教育她學會尊重父母的選擇,并動員班上的同學多她一起玩,多幫助她。并與她的父母取得了聯(lián)系,請他們多關心孩子。從此她又變得活潑起來,常常找我訴說家里的一些事,我都會認真的聆聽,給她以鼓勵和肯定。
二、巧用激勵語言,激發(fā)進取精神。
任何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都是不同的,在發(fā)展過程中總存在個性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評價中,給學生是表揚,是批評,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區(qū)別對待。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如文浩同學在班是一個調(diào)皮生,課堂上經(jīng)常不守紀律,作業(yè)能逃脫的盡量逃,好多教師都為他傷透了腦筋。那天,我布置觀看安全牒片后寫你的收獲,大家都很認真,他又在東張西望的,我拿起他的本子一看,才寫三個字,我本想批評他,發(fā)現(xiàn)這三個字寫得有點貼近片意,于是我悄悄對他說:“你能不能多寫幾個字,你一定能行的?!彼尤粚P牡膶懫饋恚瑳]想到寫出來的感想還真行,我在班里表揚了他,大家給了他肯定和鼓勵的掌聲。那天他的臉上掛著滿心的喜悅。原來他對老師和同學的鼓勵是那么在意!也許正像有的老師說的那樣:“有的學生他的優(yōu)點不易引起老師的注意,他會利用調(diào)皮來引起別人對他的關注。”看來我們作為教師,要盡量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優(yōu)點,特別是學困生的閃光點。但對待優(yōu)生,不能始終用“優(yōu)”的光環(huán)照著,對他們的缺點不能遷就,不然你會縱容他們一些壞脾氣,他們會接受不了突如其來的挫折。巧用鼓勵與批評語言,誘發(fā)孩子們不斷進??!
三、注重調(diào)控,培養(yǎng)情感。不同家庭的孩子性格各異,許多家庭的孩子,自私、專橫,聽不進別人的意見,不會調(diào)節(jié)自己的情緒。記得是一個星期二的下午,我提前幾分鐘到教室,就與班里的幾個孩子擺談,其中一個孩子告訴我:“昨天媽媽打了我,我當時真想跳窗算了!”我聽了這話,當時我的心理一驚,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怎么會有如此想法呢?老師有時難免也會因不了解內(nèi)幕而冤枉學生,誰不會一時說錯話、做錯事呢?我認為有這樣的心理是很不健康的,這太危險了。于是我給他們講了一些我小時候也不理解父母的事,現(xiàn)在我長大了才真正體會到父母的愛,對子女是無私的,是偉大的。天下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虎毒不食子”。我再讓她回憶媽媽打了你后又做些什么,她說:“媽媽也偷偷地哭了,要我吃飯,給我夾菜?!蔽覇査麖膵寢尩男袆又畜w會到什么,他說:“媽媽是愛我的。”然后我對他們進行了教育:父母、長輩、老師對你們的愛,有時是表揚,有時是鼓勵,有時是批評,不管是哪一種形式,都是你們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你們都要從生活學習中吸取營養(yǎng),從父母、長輩、老師的表揚與批評中調(diào)控自己的情感。
四、克服嫉妒心理,營造和諧氛圍。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孩子都有他的長處和短處,別人做得好的我們要學習借鑒,別人做得不對的我們不去做,要學會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不要嫉妒別人,與別人有差距,要找自身原因,要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補缺,學會關心他人,學會理解他人,學會幫助他人,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健康成長。
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在學習實踐中教會他們學會抗挫、學會合作、學會創(chuàng)新。在實際生活中教會他們熱愛生活、善于生活、一起生活。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我們要讓學生能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團結(jié)的力量。讓每個孩子都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習慣和行為習慣,給孩子們多一些關愛,多一些支持,多一些鼓勵,讓他們擁有健康的心理,去面對生活,去面對未來。只有每一個孩子心理都健康了,一個健康的集體由然而生。
(作者單位:重慶市黔江區(qū)人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