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剛,冬 雷,廖曉鐘,莊亞平,周德佳
(1.北京理工大學 自動化學院,北京 100081;2.海軍裝備研究院,北京 100073)
多電平變流器在許多大容量場合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軋鋼、提升機等場合,使用高壓大容量多電平變流器可以實現(xiàn)對電機的高性能控制[1-5]。機車牽引、船舶推進等場合對變流器的體積、重量和功率密度等有較高的要求。由于機車在運行過程中頻繁起停,電機制動時的能量往往通過卸荷電阻轉變?yōu)闊崃考右韵?,造成嚴重的能量浪費,因此為了提高電能利用效率,一般還要求變流器具有能量雙向流動能力,實現(xiàn)電機的四象限運行[6-7]。
采用二極管箝位型多電平變流器進行“背靠背”連接,是一種應用較多的四象限多電平變流器拓撲結構[8-10]。文獻[8]將2組二極管箝位型三電平變換器背靠背連接,用于3 MW直驅型風力發(fā)電系統(tǒng)。然而二極管箝位型多電平變流器存在電容電壓均衡問題,在三電平以上不能穩(wěn)定運行[11],因此不容易擴展到6 kV以上的場合。采用級聯(lián)結構的多電平變換器具有模塊化程度高的優(yōu)點,且通過增加級聯(lián)個數(shù)可以進一步提高變換器的輸出電壓等級,因此在6 kV以上場合獲得了廣泛的應用[12-13]。為了實現(xiàn)四象限運行,文獻[14]將傳統(tǒng)級聯(lián)H橋型變換器中的三相不控整流橋用PWM整流器代替,文獻[15]利用2個H橋背靠背連接構成一個單元,級聯(lián)后同樣可以實現(xiàn)四象限運行。文獻[16]則采用半橋PWM整流器,進一步降低了系統(tǒng)成本。然而文獻[12-16]介紹的變換器中都存在工頻變壓器,該變壓器的成本高,且體積、重量龐大,因此降低了整個變流器的功率密度,并帶來了相應的載重和空間浪費。
隨著磁性材料技術發(fā)展和開關器件制造技術的進步,目前采用中高頻變壓器組成新型多電平變流器已經(jīng)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并產(chǎn)生了很多實用化成果[17-19]。本文基于中頻(5 kHz)變壓器,提出了一種四象限多電平變流器拓撲結構,省去了傳統(tǒng)的工頻變壓器,減小了系統(tǒng)的體積和重量,提高了變流器的功率密度。本文提出的變流器可以直接與高壓電網(wǎng)相接,并實現(xiàn)變流器網(wǎng)側高功率因數(shù)。通過控制變流器的工作狀態(tài),可實現(xiàn)能量雙向流動。由于采用了級聯(lián)結構,因此變流器的擴展性好,通過增加級聯(lián)個數(shù)可進一步提高工作電壓。此外變流器還具有模塊化程度高、維護簡單的優(yōu)點,因此具有較好的應用前景。
本文提出的四象限變流器拓撲結構如圖1所示,其中輸入側為高壓工頻交流電,經(jīng)濾波電感后經(jīng)過級聯(lián)H橋型變流器得到多個直流電源,N表示H橋的個數(shù)。各級H橋的交流側輸出電壓用uH-1、…、uH-N表示;各直流母線電壓分別用Udc-1、…、Udc-N表示;各直流電源經(jīng)過原邊中頻H橋后,變換為中頻方波,分別用uM-1、…、uM-N表示;各中頻方波電壓經(jīng)中頻變壓器后,再由副邊中頻H橋變換為直流電壓,用Udc-0表示;流入中頻變壓器各繞組的電流分別用iT-0、…、iT-N表示;副邊中頻H橋的交流側輸出電壓為uM-0,經(jīng)三相逆變器后驅動電機。
圖1的變流器中,各直流電容電壓保持相同,各開關器件的電壓等級相同,有利于器件選型。當需要提高輸入(輸出)側的工作電壓等級時,可以增加中頻變壓器的獨立繞組個數(shù),并采用原邊(副邊)各直流母線串聯(lián)等形式加以實現(xiàn),因此具有較好的擴展性。通過控制變流器輸入側各H橋單元的工作模式,可以實現(xiàn)輸入電流近似正弦以及變流器的單位功率因數(shù)運行,降低諧波含量,消除變流器運行時的無功功率。
圖1 基于中頻變壓器的四象限變流器拓撲Fig.1 Four-quad converter topology based on middle-frequency transformer
電網(wǎng)電壓用相量Ug表示,電感電壓用相量UL表示,輸入變流器的電流基波近似正弦,用相量Ig表示,變流器的輸入側各H橋的輸出總電壓的基波用相量UH表示,則各相量的空間近似關系如圖2所示。其中,β表示電網(wǎng)電流滯后電網(wǎng)電壓的角度;γ表示電感電壓超前電網(wǎng)電流的角度,在忽略線路及濾波電感的電阻時,γ近似為90°。
圖2 變流器輸入側相量圖Fig.2 Input-side phasor diagram of converter
在圖2規(guī)定的相位關系下,電網(wǎng)發(fā)出的平均功率為:
當通過控制UH,使電網(wǎng)電壓、電流同相位時,即實現(xiàn)了變流器的單位功率因數(shù)運行,此時忽略電感電阻損耗,則送入變流器的功率即為電網(wǎng)發(fā)出的功率,如式(2)所示。
假設各開關器件理想,忽略線路電阻損耗,式(2)中注入變流器的能量一部分存儲于電容之中,其余部分則流入后續(xù)各中頻H橋中。因此通過改變流入變流器的電流ig,即可以實現(xiàn)對電容電壓Udc-1、…、Udc-N的控制,控制框圖如圖3所示。
圖3 整流器控制框圖Fig.3 Block diagram of rectifier control
圖3中,U*dc-total表示N個直流母線電壓之和的給定值,經(jīng)過PI控制器后與電網(wǎng)電壓ug相乘,得到電感電流的給定值i*g,此時i*g為與ug相位相同的正弦信號。由于電流環(huán)的給定信號為工頻交流信號,因此電流環(huán)控制器選擇比例諧振(PR)調節(jié)器[4],諧振頻率點設置在工頻,調節(jié)器的輸出為各H橋輸出的總電壓uH-total,每個H橋的輸出電壓為uH-total/N。
實際運行中由于系統(tǒng)非理想,各H橋的輸出電壓uH-1、…、uH-N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流入各H橋的能量不同,導致各電容電壓Udc-1、…、Udc-N的變化趨勢不同,若不加以控制,將出現(xiàn)母線電容過壓或欠壓,導致變流器無法正常運行,危害設備安全。本文提出的方案是通過對各中頻H橋的輸出電壓uM-1、…、uM-N以及副邊中頻H橋的輸出電壓uM-0進行控制,達到維持各電容電壓平衡的目的。
各中頻H橋的輸出電壓uH-1、…、uH-N以及uM-0均為5 kHz方波信號,經(jīng)過輸入電感LT后與中頻變壓器繞組相連。近似認為中頻變壓器理想,穿過各繞組的磁通相同,則此時可由圖4所示的等效電路分析能量傳輸規(guī)律。
圖4 中頻變壓器與中頻H橋等效電路Fig.4 Equivalent circuit of middle-frequency transformer and H-bridge
圖4中,各直流母線電容電壓在運行時穩(wěn)定于Udc,并定義特征函數(shù),則以 uM-i為研究對象,其發(fā)出的平均功率 Pi為[17]:
其中,θij表示第i個電壓與第j個電壓的相位差,即θij=θi-θj,θi(i=0,1,…,N)表示電壓 uM-i的相位,各電壓相位均屬于區(qū)間[-π,π],特別地,規(guī)定uM-0的相位為0,即θ0=0。由式(3)可以看出,在保持其余電壓相位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控制θi即可改變Pi。
采用正弦函數(shù)對f(θ)進行近似逼近,并令方差最小,于是有:
求解后,得:
特征函數(shù)及逼近函數(shù)波形如圖5所示。
圖5 特征函數(shù)及逼近函數(shù)波形Fig.5 Waveforms of f(θ) and equivalent function
將式(5)代入式(3)并化簡,近似可得各電壓源輸出的功率為:
在實際運行過程中,設計LT較小以節(jié)省體積和重量并減少材料使用量,各中頻H橋的工作相位θi(i=0,1,…,N)均在 0 附近,因此式(6)可進一步化簡為:
由于 θ0=0,代入式(7),得:
由式(7)、(8)可得:
實際系統(tǒng)的控制目標是平衡各直流母線電容,電容電壓控制環(huán)的輸出量為功率值,由此可得系統(tǒng)的功率控制框圖如圖6所示,其中j=1,2,…,N。圖6中,U*dc表示各直流電容電壓的給定值,Udc-0的電壓環(huán)得到 P0,Udc-1、…、Udc-N的電壓環(huán)輸出分別為 P1、…、PN,減去 P0后再經(jīng)過比例環(huán)節(jié),得到 θ1、…、θN。
圖6 電容電壓控制框圖Fig.6 Block diagram of capacitor voltage control
圖6中所示的電容電壓控制方法的運行過程如下:當?shù)趈級電容電壓的實際值Udc-j小于參考電壓U*dc時,控制器動作導致Pj減小,因此其工作相位減小,由此導致電容電壓升高;當?shù)趈級電容電壓的實際值Udc-j小于參考電壓U*dc時,控制器動作導致Pj增大,因此其工作相位增大,導致電容電壓降低。由該過程可知,穩(wěn)定運行時,電容電壓Udc-j將穩(wěn)定于U*dc。圖6中P0在控制過程中起前饋補償作用,當負載功率突然增加(減小)時,Udc-0減?。ㄔ黾樱?,P0減?。ㄔ黾樱瑥亩鴮е赂髦蓄lH橋的工作相位增加(減?。_到維持電容電壓Udc-0的目的。由圖6的控制框圖可以實現(xiàn)各電容電壓趨于相同的給定值U*dc,即實現(xiàn)各電容電壓的平衡控制。此時U*dc如式(10)所示:
變流器的輸入側采用級聯(lián)H橋型結構,各H橋的參考電壓相同,由文獻[4]可知,圖1中第1級H橋的輸出電壓可以表示為:
其中,xL、xR分別為H橋左、右橋臂在一個開關周期內的脈沖凈面積[4],ωc為載波頻率。當 xL、xR之和為2π時,可以消去所有的開關頻率奇數(shù)倍諧波。對于N級級聯(lián)H橋型變流器,各級H橋的載波相位依次相差π/N時,還可以消去開關頻率2Nm(m為自然數(shù))倍之外的偶數(shù)倍諧波,因此等效開關頻率將等效提高為原來的2N倍。
由此可得級聯(lián)H橋型整流器的調制流程如下:
a.確定H橋的參考電壓uref;
b.根據(jù)式(11),uref=[Udc-1(xL-xR)]/(2π),得xL-xR=2πuref/Udc-1;
c.為消去開關頻率奇數(shù)倍諧波,有xL+xR=2π;
e.根據(jù)左、右橋臂的脈沖凈面積得到脈沖波形。
其余各級H橋的左、右橋臂的計算流程相同,而計數(shù)器的初始值不同,從而實現(xiàn)數(shù)字載波的相移效果。
為實現(xiàn)電機的四象限運行,需要變流器具備能量雙向流動的能力。負載側三相逆變器采用PWM,可以輸出三相參考指令電壓,滿足電機正反轉和加減速控制。在電機加速過程中,能量由網(wǎng)側流向電機側;在電機減速過程中,能量由電機側流向網(wǎng)側。
當能量由網(wǎng)側流向電機側時,根據(jù)圖3給出的控制框圖,控制網(wǎng)側直流母線電壓之和保持為恒定值且輸入側保持單位功率因數(shù),此時網(wǎng)側電壓與電流保持同相,能量由電網(wǎng)輸送到各H橋的直流電容和負載中。系統(tǒng)通過采集各直流電容的電壓,調整輸入中頻變壓器各繞組的相位。此時中頻變壓器網(wǎng)側各繞組的相位超前負載側繞組的相位,相位差由需要從網(wǎng)側傳遞到負載側的能量大小決定,如圖6所示。當能量由電機側流向網(wǎng)側時,此時為控制網(wǎng)側直流母線電壓之和保持為恒定值且輸入側保持單位功率因數(shù),網(wǎng)側電壓與電流保持反相。系統(tǒng)根據(jù)各直流電容的電壓,調整輸入中頻變壓器各繞組的相位。此時中頻變壓器負載側繞組的相位超前網(wǎng)側各繞組的相位,相位差由從負載側傳遞到網(wǎng)側的能量大小決定。
采用F28335浮點型DSP作為控制器,DSP通過數(shù)據(jù)線將數(shù)據(jù)寫入CPLD,CPLD負責完成PWM信號的生成、編碼以及傳輸。主電路采用IRF640作為開關器件,驅動芯片選擇HCPL-315J。變流器輸入側采用2級H橋級聯(lián),濾波電感為1 mH。變流器負載使用三相阻感負載,電阻為50 Ω,電感為1 mH。
變流器中各器件的開關頻率均為5 kHz;各級直流電容電壓參考值為80 V;輸入側交流電采用調壓器獲取,相電壓幅值為120 V;各直流母線電容采用2 個 2200 μF 的電容并聯(lián),容值為 4400 μF。
圖7為輸入側變流器工作于不控整流時的電網(wǎng)電壓ug和電流ig,此時Udc-1和Udc-2上分別跨接50 Ω的電阻負載。圖7的電流為典型二極管整流器的電流波形,受輸入側電感Lg的影響,其相位滯后電網(wǎng)電壓ug,且含有大量的諧波電流。
圖8為采用PWM整流后的電網(wǎng)電壓ug和電流ig波形??梢钥闯鰑g與ig同相位,表明采用PR調節(jié)器可以實現(xiàn)對50 Hz正弦信號的無靜差跟蹤,消除了無功功率,提高了線路的傳輸能力;由于采用多電平PWM,電網(wǎng)電流正弦度較高,減少了對電網(wǎng)的諧波污染。
圖9為變流器輸入側的交流電壓uH-1、uH-2以及二者電壓之和uH-1+uH-2。可見,uH-1、uH-2均為三電平PWM波,二者幅值近似相同,表明此時兩直流母線電容電壓Udc-1、Udc-2近似相等,驗證了變流器中電容電壓均壓特性良好;uH-1+uH-2為五電平PWM波,這是由于采用了第3節(jié)中給出的調制算法,將系統(tǒng)的開關頻率提高為了原來的4倍,改善了輸出電壓的波形質量。
圖7 電網(wǎng)電壓與電流(二極管整流)Fig.7 Grid voltage and current(diode rectifier)
圖8 電網(wǎng)電壓與電流(PWM整流)Fig.8 Grid voltage and current(PWM rectifier)
圖9 變流器輸入側交流電壓Fig.9 Input-side AC voltage of converter
圖10為uH-1+uH-2的諧波分析,其中最低次開關頻率整數(shù)倍的諧波出現(xiàn)在20 kHz位置,這與式(11)的理論結果吻合,表明本文對PWM算法的建模正確,第3節(jié)中的調制算法流程有效、可行。
圖10 輸入側交流電壓的諧波分析Fig.10 FFT of input-side AC voltage
圖11為變流器運行過程中,中頻變壓器繞組1的輸入電壓uM-1與電流iT-1。由uM-1的幅值可以看出,此時Udc-1穩(wěn)定在90 V,與設定值相同。由uM-1與iT-1的相位關系可知,當輸入電壓為正時,輸入電流為正;當輸入電壓為負時,輸入電流為負。因此輸入繞組1的功率為正。
圖11 中頻變壓器繞組1的電壓與電流Fig.11 uM-1and iT-1of middle-frequency transformer
圖12為中頻變壓器繞組2的輸入電壓和電流波形,uM-2的幅值表明Udc-2維持在90 V附近,與系統(tǒng)的設定電壓相同。當電壓在正半周期內時,電流由負變正,總功率為正;當電壓在負半周期內時,電流由正變負,總功率為正。因此繞組2的輸入功率為正。圖11和圖12的實驗結果表明,此時繞組1、2輸入功率均為正,這與能量通過繞組1、2傳遞到負載的工作狀況吻合。
圖12 中頻變壓器繞組2的電壓與電流Fig.12 uM-2and iT-2of middle-frequency transformer
圖13給出了副邊繞組的輸入電壓與電流,uM-0的峰峰值為180 V,表明Udc-0穩(wěn)定運行于90 V,驗證了本文提出的電容電壓控制算法的正確性。圖13中uM-0與iT-0保持反相,因此輸入繞組0的功率為負,這表明能量通過繞組0供給負載,與實際能量流動方向相同。
圖13 中頻變壓器副邊繞組的電壓與電流Fig.13 uM-0and iT-0of middle-frequency transformer
圖14為此時變流器輸出的三相電流波形,分別用ia、ib和ic表示,可以看出三相電流均為近似正弦,幅值相同,頻率相同,相位互差120°,表明變流器輸出的三相正弦電流正常。
為了實現(xiàn)能量雙向流動,使變流器的輸出端經(jīng)電感后接三相反電動勢運行,三相反電動勢由三相電網(wǎng)經(jīng)隔離變壓器和調壓器后降壓得到。通過調整變流器輸出電壓的幅值和相位,即可改變功率的流動方向。
圖14 三相負載電流Fig.14 Three-phase load currents
圖15給出了能量雙向流動時輸入側的電網(wǎng)電壓和電流波形。觀察圖15中的電流波形可知,開始時電壓、電流相位相反,表明功率由負載流向電網(wǎng);從75 ms附近開始,經(jīng)過50 ms左右的過渡過程,電流與電壓相位變?yōu)橄嗤?,表明能量由電網(wǎng)流向負載,驗證了本文提出的變換器具有四象限運行能力。
圖15 能量雙向流動時輸入側電壓、電流波形Fig.15 Waveforms of input-side voltage and current for bi-directional power flow
圖16是變換器負載突變情況下的動態(tài)實驗波形,開始時能量由負載流向電網(wǎng),因此圖16中左側30 ms內,電壓、電流相位近似相反,之后能量由電網(wǎng)流向負載,電流與電壓的相位迅速變?yōu)橄嗤?,輸入側保持了較高的功率因數(shù)。整個動態(tài)過程中,兩直流電容電壓近似保持不變,表明本文提出的變換器控制策略正確可行。
圖16 直流母線電壓動態(tài)波形Fig.16 Dynamic waveforms of DC-bus voltage
實驗結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變流器拓撲結構工作正常,提出的調制算法可以實現(xiàn)變流器輸入側的電流與電壓同相位,使系統(tǒng)運行于單位功率因數(shù),降低輸入電流的諧波含量;通過對各中頻H橋進行控制,可以使各直流母線電容電壓維持在設定值,實現(xiàn)能量的雙向流動。變流器的輸出側采用三相逆變橋,可以驅動三相電機負載,實現(xiàn)對電機的高性能控制。
本文提出了一種適合于機車牽引的四象限變流器拓撲結構,該變流器輸入側采用級聯(lián)H橋結構,可以通過濾波電感直接與高壓電網(wǎng)相連,從而省去了傳統(tǒng)的工頻降壓變壓器,降低了系統(tǒng)的體積、重量和成本。采用中頻H橋和中頻變壓器,可以實現(xiàn)能量的雙向流動,并顯著節(jié)省材料。由于可以實現(xiàn)能量雙向流動,因此可以四象限運行,將電機制動的能量反饋入電網(wǎng),起到較好的節(jié)能作用。本文提出的變流器拓撲具有功率密度高的特點,因此適合于機車等對空間和重量等要求較高的場合。本文分析了變流器中能量的傳遞規(guī)律以及對電容電壓的影響,提出了相應的電容電壓控制算法和調制策略。實驗結果表明該拓撲結構工作正常,所提出調制策略和控制算法正確可行,且具有計算量小、工作可靠的特點,應用前景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