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月芳
·經驗交流·
推拿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的臨床觀察
王月芳
目的觀察推拿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間收錄的80例嬰幼兒急性腹瀉患兒給予推拿治療,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25%。其中,痊愈35例,比例為43.75%;顯效25例,比例為31.25%;有效17例,比例為21.25%;無效3例,比例為3.75%。結論臨床中對于嬰幼兒急性腹瀉患兒給予推拿治療是可行的,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有效的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中應用與推廣。
嬰幼兒;急性腹瀉;推拿;臨床療效
小兒腹瀉是小兒脾胃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消化道疾病,多發(fā)生于嬰幼兒中,遷延日久常導致小兒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遲緩、疳積等癥,嚴重的影響嬰幼兒的身體健康。因此,如何積極的治療該病和提高患兒的臨床療效是醫(yī)師們關注的重點。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工作經驗,對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間收錄的80例嬰幼兒急性腹瀉患兒給予推拿治療,并且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具體的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本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之間收錄的80例嬰幼兒急性腹瀉患兒,男43例,女37例,患兒的年齡為0.5~4歲,患兒的年齡為(1.6±0.4)歲。本組的患者均符合《中醫(yī)兒科病證診斷療效標準》中的診斷標準[1],并且按照中醫(yī)分型為:傷食瀉型20例,濕熱瀉型25例,風寒瀉型15例,脾虛瀉型20例。
1.2納入標準 ①符合臨床診斷標準的患兒;②年齡在3個月到4歲之間的患兒;③腹瀉時間在8 d以內的患兒;④同意此次的治療患兒。
1.3排除標準 ①伴有發(fā)熱,且體溫在38℃以上患兒;②伴有中度或者中度以上脫水的患兒;③營養(yǎng)不良或者伴有其他的心血管疾病患兒。
1.4治療方法 首先,選取患兒的大腸、脾經、臍、腹和七節(jié)骨以及龜尾與脊柱和足三里等主穴位。操作的手法主要有:揉臍、摩腹和按揉以及推法與捏脊法。①揉臍:用中指指腹或掌根揉臍5 min。②摩腹:患兒仰臥,用四指指腹或全掌放在小兒腹部作圓周運動摩腹5 min。③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作按揉3~5 min。④捏脊法:脊柱屬中醫(yī)督脈,主一身之陽。捏脊可調理陰陽、健脾補腎。操作時以雙手拇指輕抵脊柱下方長強穴,向上推至脊柱頸部大椎穴,同時以雙手食指交替在脊柱上作按、捏、捻等動作,共捏6遍,第5遍時在脾俞、胃俞、膈俞作捏提手法。隨證加減:①傷食瀉:清大腸100次,揉板門100次,揉中脘100次。②濕熱瀉:清脾經、清大腸、退六腑各100次,推三關100次。③風寒瀉:補脾經200次,揉龜尾100次,按揉足三里3 min,推三關100次。④脾虛瀉:補脾經、補大腸各200次,推板門100次,捏脊5到10遍,按揉腎俞、足三里各2 min。然后,讓患兒取坐位或者臥位并放松,采取麻油或者爽身粉作為介質。并從患兒的上肢、胸腹部和背部或者下肢穴進行操作。按壓患兒的腹部時,注意患兒的氣息,需要順應其呼吸操作。呼氣時應按壓輕松,而吸氣是按壓可稍用力;采取按揉結合的手法。1次/d,5 d為一個臨床治療療程,治療1到2個療程[2]。
1.5療效評定 本次研究患者的臨床治療療效,主要依據(jù)《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臨床療效標準進行評估[3],主要分為4個等級:①痊愈:治療后患者的中醫(yī)臨床癥狀與體征均完全消失,且證候積分減少值在95.0%以上;②顯效:治療后患者的中醫(yī)臨床癥狀與體征均有明顯的改善,且證候積分減少值在70.0%以上;③有效:治療后患者的中醫(yī)臨床癥狀與體征有所好轉,且證候積分減少值在30.0%以上;④無效:患者的中醫(yī)臨床癥狀與體征均無任何的改善,甚至加重,且證候積分減少值不足30.0%。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痊愈%+顯效%+有效%。
1.6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建立Excel數(shù)據(jù)庫,并采取SPSS 18.0的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與處理。
通過對本組的患兒進行觀察分析,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6.25%。具體的數(shù)據(jù)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患兒的臨床治療療效分析
急性腹瀉是臨床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多發(fā)生于嬰幼兒中,患兒多表現(xiàn)為大便次數(shù)增加,或者呈現(xiàn)水樣等癥狀,嚴重的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
嬰幼兒屬于稚陰稚陽的體質,且臟腑也比較嬌嫩,脾常不足等特點[4]。因此,積極的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成為醫(yī)師們關注的重點。臨床中常常采取西藥進行治療,由于其治療病程時間長,且藥物的長期使用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從而導致總體治療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臨床治療工作經驗,對嬰幼兒急性腹瀉按照中醫(yī)證型分析,采取推拿治療,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而且臨床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6.25%。主要是有效的依據(jù)嬰幼兒的身體特點,并選取不同的穴位進行推拿治療,從而有效的達到了疏通經絡和調和氣血的效果,并有效的激發(fā)患兒的機體經絡,并促進腸胃的消化和吸收,改善腹瀉的狀況。同時,能夠促進其消化和吸收以及排泄等功能,且對全身的各個組織與器官起到了相互協(xié)調和促進的效果,提高臨床總體效果。
綜上所述,臨床中對于嬰幼兒急性腹瀉患兒給予推拿治療是可行的,有效的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且有效的改善患兒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中應用與推廣。
[1] 谷娜.中醫(yī)推拿法治療小兒急性腹瀉的療效觀察.中外醫(yī)學研究,2012,23(23):455-456.
[2] 彭玉,冷麗,陳竹,等.推拿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病: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中國針灸,2011,21(12):677-678.
[3] 彭玉,張軍,冷麗,等.推拿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180例的臨床觀察.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11(02):222-223.
[4] 徐靈聰,王倍森.推拿療法治療嬰幼兒急性腹瀉58例.浙江中醫(yī)雜志, 2010,11(12):555-556.
215539 江蘇省常熟市任陽衛(wèi)生院內兒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