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老師
90年前,有一位中國留學生遠赴重洋,來到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建筑專業(yè),三年后他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這三年當中,他經常來到大學博物館的中國廳內東面靠墻處,駐足觀看,沉思良久,因為這里矗立著兩件大型高浮雕石刻,這就是作為“賓博”鎮(zhèn)館之寶、唐代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與“拳毛騧”。這位年輕人就是《少年中國說》的作者梁啟超的兒子、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他在談到昭陵六駿的重要價值時曾說:
“唐代的陵墓雕刻中,只有昭陵六駿最為稱著,除此之外,歷史上其他的陵墓石刻在中國美術史上都沒有多大價值?!崩踝觽兪遣皇呛芟胫榔渲械脑蚰??別著急,馬上為栗子們請出六駿的主人——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征戰(zhàn)無數(shù),為大唐盛世開創(chuàng)了不朽的基業(yè)。公元636年,唐太宗開始為自己修建昭陵,他為了紀念在唐朝建立前騎過的六匹戰(zhàn)馬,特意在他的陵墓——昭陵北面祭壇的東西兩側,令工藝家閻立德和畫家閻立本用青石浮雕出六匹戰(zhàn)馬列置于陵前。六塊駿馬青石浮雕每塊寬約2米,高約1.7米,分別表現(xiàn)了唐太宗在開國重大戰(zhàn)役中的所乘戰(zhàn)馬的英姿,被世人稱為“昭陵六駿”。其造型優(yōu)美,雕刻線條流暢,刀工精細、圓潤,是珍貴的古代石刻藝術珍品,也是我國古代雕塑史上千古不朽的藝術杰作。它們的名字從此便與唐太宗李世民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書寫著一段千古傳奇。
石刻所表現(xiàn)的六匹駿馬三作奔馳狀,三匹為站立狀。六駿均為三花馬鬃,束尾。這是唐代戰(zhàn)馬的特征,其鞍、韉、鐙、韁繩等,都逼真地再現(xiàn)了唐代戰(zhàn)馬的裝飾。
最早想收藏昭陵六駿的是法國人保爾·馬龍。1912年,他花了一大筆錢,通過在北京的法國人蒙塞爾·A·格魯桑,派了一個叫格蘭茲的人前往陜西,想盡辦法將石刻運走。1913年5月的一天,颯露紫、拳毛騧兩座石雕從昭陵被偷偷運下山時,當?shù)卮迕衤動嵍鴣?,將其攔截。情急之下,盜賊們把珍貴的石刻推入懸崖。后來,石雕殘塊被陜西省政府沒收。
1915年,北京古玩商人趙鶴舫利用他與袁世凱次子袁克文的關系,以籌建袁世凱安陽洹上村“袁家花園”為名,向陜西都督陸建童要這兩座石雕,兩座石雕由此被運至北京,之后又被轉手賣給了跨國大古董商盧芹齋,盧氏將其運往美國。
然而在1918年美國文化劫掠分子又來盜竊其他四駿,劫掠分子為了便于運裝,掩人耳目,竟將石雕擊成了小塊,但途中被西安政府騎兵追到了潼關截獲。
1918年3月,時任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館長的高登第一次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倉庫見到這颯露紫和拳毛馬咼兩座石雕。經過兩年多的籌款,該館于1920年底最終以12.5萬美元的價格買下了昭陵“二駿”,并一直珍藏于該館至今。六駿的其余四駿現(xiàn)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館內看到的颯露紫和拳毛騧也只是復制品。
2010年夏季,中國三位文物專家特地帶著昭陵六駿石材原產地陜西富平縣宮里鎮(zhèn)的石材、石粉,并制定了完善的保護方案赴美,與賓西法尼亞大學博物館的兩位專家一起完成了對昭陵“二駿”主體框架的美學修復。但是六駿何時團圓,至今仍是一個未知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