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菲 周付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導致冠心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AMI同時伴有ST段抬高的患者,及時、充分地打通梗堵血管是改善患者預后的關鍵所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erc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應用機械的方法直接開通閉塞的冠狀動脈,是目前AMI再灌注治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創(chuàng)傷小、安全、成功率高等多種優(yōu)點[1,2]。由于大多數患者對此項技術缺乏了解,在思想上存在不同程度的顧慮和恐懼,進而引發(fā)插管困難、心律失常、低血壓、心絞痛等多種嚴重的并發(fā)癥[3]。本研究旨在調查擇期接受PCI手術患者的心理狀況,并針對其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于我院住院擇期行PCI治療的患者42例,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及對照組:干預組22例,其中男14例,女8例,平均年齡(62.5±1.4)歲;對照組20例,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齡(61.8±1.5)歲。2組患者均無高血壓病史,且2組在年齡、性別比、文化程度、臨床診斷、職業(yè)、家族史等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調查方法:在進行護理干預前及PCI術后對兩組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采用一般情況調查問卷、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對2組患者進行調查[3],調查表由研究對象自行填寫,對于文化程度低,病情較重,難以自己完成者由護理人員協(xié)助其完成。填寫完成后,由護理人員將SAS和SDS的20個項目的正反向計分相加,所得的分數乘以1.25得標準分,兩者的標準分均≥50分,可確定存在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
1.2.2 干預方法:對照組:采用冠心病常規(guī)護理方法進行護理。干預組:除進行冠心病常規(guī)護理外,同時由責任護士進行系統(tǒng)地心理護理和術前健康宣教。具體的措施包括:①PCI前:術前,護理人員首先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然后,應對患者身心狀況進行全面評估,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患者由于疾病的影響,大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緊張抑郁等負性情緒,責任護士應主動與患者溝通,傾聽患者的傾訴,以及時解決患者的心理問題,從而減輕其焦慮抑郁情緒??刹捎靡魳矾煼皾u進性肌肉放松訓練[4]兩種方法綜合應用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②PCI中:術中,指導患者的咳嗽與深呼吸配合,以放松患者的緊張情緒。③PCI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向患者說明安置的支架不會隨體位的變化而移位,而且放置后的支架是可以終身使用的,但并不是一勞永逸,應該督促并指導患者建立健康生活方式,以防支架內再狹窄。
1.3 觀察指標 (1)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臨床診斷、職業(yè)、家族史等;(2)焦慮狀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3)抑郁狀況: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4)血壓測量:于術日晨及術后分別測量左上肢肱動脈血壓2次,采用固定專用血壓計,計算血壓變化;(5)心率測量:于術日晨和術后分別測量心率2次,計算其變化值。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應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干預前及PCI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癥狀的比較 見表1。
2.2 干預前及PCI術后患者血壓心率差值的比較 見表2。
表1 干預前及PCI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癥狀比較分,±s
表1 干預前及PCI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癥狀比較分,±s
注:P1由2組干預前后自身配對比較所得;P2由干預前后2組均數組間比較所得
項目 干預時間 對照組(n=20) P 1值 干預組(n=22)P 1值 P 2值SAS 干預前52.84±9.12 45.64±10.35 0.000 51.52±10.21 0.146 52.43±9.77 0.000 0.354術后 52.33±11.52 42.63±10.65 0.000 SDS 干預前 53.36±8.77 0.110 51.96±9.23 0.000 0.998術后
表2 干預前及PCI術后患者血壓心率差值的比較±s
表2 干預前及PCI術后患者血壓心率差值的比較±s
注: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差值=術前前收縮壓壓(舒張壓、心率)-術后收縮壓壓(舒張壓、心率)
組別 收縮壓差值(mm Hg)舒張壓差值(mm Hg)心率差值(次/min)1.03±0.32 0.65±0.24 7.14±1.82對照組(n=20) 2.20±0.45 1.84±0.36 13.34±2.92 t值干預組(n=22)<0.05 <0.05 <0.05 2.43 2.12 2.50 P值
我國開展心臟介入手術的時間較短,患者對該手術了解較少,所有的未知因素都會引發(fā)患者緊張焦慮的心理反應。通過表1,我們可以了解到:干預前2組患者的SAS、SDS得分無顯著差異;干預后干預組患者的SAS、SDS得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對照組在干預前及術后SAS、SDS得分無明顯差異;而干預組術后的SAS、SDS得分明顯低于干預前。這是因為干預組采用系統(tǒng)地護理干預及各種放松訓練方法,有效地緩解了患者的心理壓力。而對照組只接受一般護理,其心理壓力及心理應激調節(jié)能力沒有明顯改變。術前的護理干預不僅使患者對介入手術相關知識有了深入的了解,而且增強了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決心,提升了患者內心的安全感,使患者在手術前后保持良好的穩(wěn)定情緒,從而促進患者的術后恢復及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另外,患者的負性情緒可使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促進兒茶酚胺及 TXA2等縮血管物質的釋放,最終導致患者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嚴重者可引起冠狀動脈痙攣[5],不僅增加手術的難度,而且使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增加,甚至不能順利進行手術。本研究通過測量2組患者手術前后血壓及心率的變化,我們了解到對照組的血壓心率波動明顯高于對照組,這說明術前患者的焦慮、抑郁對其生理指標的穩(wěn)定性會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對行PCI手術的患者實施全面系統(tǒng)護理干預是很有必要的,從認知、感覺、情緒等方面充分調動患者的主觀能動性,可有效減輕患者術前緊張、術后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發(fā)生,從而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及術后的良好恢復。
1 李琰.冠心病介入診療術后血管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1,18:22-23.
2 李建美,盧競前,楊蓓,等.心理干預對冠心病介入治療前后焦慮、抑郁影響分析.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213-214.
3 徐宏.冠支架手術前后的心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療效的影響.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483-484.
4 李小妹主編.護理學導論.第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82.
5 許傳芬,宋霞,安玉娟.護理干預對老年PCI患者焦慮的影響.中華全科醫(yī)學,2009,7: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