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杰,孫慶峰,毛永銘,張 進,酈宇青
(1.浙江省電力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杭州 310014;2.寧波電業(yè)局,浙江 寧波 315099)
GIS(氣體絕緣開關)設備具有運行安全可靠、檢修周期長、維護工作量少、安裝方便、占地面積少且受環(huán)境影響小等優(yōu)點,已廣泛應用于電網中。GIS設備雖然有許多優(yōu)點,但如果發(fā)生故障,后果往往很嚴重,停電范圍要比常規(guī)設備大,經濟損失也比較大,現(xiàn)場檢修過程復雜,且受現(xiàn)場條件限制,修復時間一般很長[1]。GIS設備故障之一是母線導體連接觸頭之間間隙過大,導致觸頭接觸不良引起發(fā)熱,長時間觸頭過熱導致觸頭失去彈性,觸頭電阻變大。發(fā)熱嚴重將導致觸頭金屬物熔化(見圖1),從而形成尖端放電,造成GIS導體對外殼電弧短路而引起事故。
圖1 觸頭間隙過大導致觸頭滑套燒損
GIS母線導體連接觸頭的間隙過大原因主要有2個方面:一是安裝不當,安裝過程中GIS母線導體連接觸頭未合到位,使GIS內部電場分布不均,某些部位處于懸浮電位,導致電場強度局部升高,最終引起事故發(fā)生;二是操作過程中合閘不到位,導致假合或假分,(合閘)分閘不到位導致事故發(fā)生。
由于GIS設備的全封閉性,大部分未配置觀察孔,當GIS設備內部出現(xiàn)觸頭間隙過大時,無法直接觀測,也就無法在事故發(fā)生前提前干預。因此,將射線成像技術引入GIS設備母線導體連接觸頭間隙的檢測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DR(數字平板直接射線成像,Director Digital Panel Radiography)檢測的工作原理是:用射線透照工件,如果工件局部區(qū)域存在缺陷,將改變物體對射線的衰減,引起透射射線強度的變化,這樣,采用一定的檢測方法來檢測射線的強度,就可以判斷工件中是否存在缺陷。工業(yè)用DR技術原理和醫(yī)院、機場用到的拍片、CT(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技術)、安檢系統(tǒng)等工作原理一樣。X射線在穿透不同的物體時與物質發(fā)生相互作用,因吸收和散射而強度變化,感光材料接受到該強度變化信號后,經信號處理形成常見的影像(見圖 2)。
圖2 X射線數字成像原理
通常一套完整的檢測系統(tǒng)包括:射線源、DR板(成像板)、圖像顯示系統(tǒng)含圖像處理分析軟件、X光機現(xiàn)場移動支架、移動工作站等[2]。
將DR技術應用于GIS設備母線導體連接觸頭間隙檢測,關鍵是選取合適的透照參數,使得GIS設備內部的母線結構能夠清晰地成像于DR成像板上。若參數選取不當,將出現(xiàn)以下2種可能:一是射線能量過小,無法穿透GIS筒體及母線導體在成像板上成像;二是射線能量過大,導致在成像板上形成白片或成像不清晰。
由于數字化射線成像技術與傳統(tǒng)的射線成像技術原理上差別較大,無法將傳統(tǒng)的射線技術成像參數作為參考,國內外目前也沒有這方面的確切參數供參考,只能靠試驗者自己摸索相應的參數,這是GIS設備母線導體套管間隙檢測的又一個難點。
某220 kV變電站因GIS設備中某段母線處連接脫離,放電灼燒導體,造成正母母差動作。因不便拆除全站GIS檢查,采用DR檢測技術進行GIS設備導體套管間隙的檢測試驗工作。分別對透照電壓、電流、透照時間進行相應改變,反復對成像質量進行了研究分析,從而得出了合適的透照參數。
采用以色列VIDISCO生產的DR成像系統(tǒng),射線源選用了XRS-3脈沖源及65MF4連續(xù)源。采用XRS-3脈沖源時,脈沖數量設置為99時,檢測效果不佳,遂更換為65MF4連續(xù)源進行檢測。DR板厚13 mm,圖像面積482 cm2,動態(tài)范圍14bit(16384灰度),分辨率3.5線對/mm,DR成像系統(tǒng)在GIS設備上的布置見圖3。
圖3 DR成像系統(tǒng)在GIS設備上的布置
管電壓決定了X射線的頻率,頻率越高穿透力越強,傳統(tǒng)的射線檢測是根據X射線機的曝光曲線來確定管電壓。
對A-11法蘭波紋管處分別在90,100,110,115 kV等透照電壓下進行拍攝,透照時間1.5 min,采用雙能量接收模式,時間分別設為5 s和1.5 s,拍攝效果見圖 4(a),(b), (c), (d)。從實際拍攝效果看,透照電壓在90 kV時成像最清晰,當透照電壓增加時,圖像整體黑度增加,部分區(qū)域圖像湮沒。透照電壓增加到110 kV時,接頭位置未能清晰顯示。
圖4 不同透照電壓的拍攝效果
對B-11法蘭波紋管處采用固定透照電壓80 kV,透照電流為1.5,3 mA進行透照,透照時間2 min,雙能量接收,接收時間分別為5 s和1.5 s,拍攝效果見圖5。由圖像可見電流為1.5 mA時黑度小,3 mA時可以清楚看到導體連接的情況。
圖5 不同透照電流的拍攝效果
對B-11法蘭波紋管處采用改變透照時間的方法進行透照,透照電流為1.5 mA,透照時間分別為1.5 min和3 min,拍攝效果見圖6,可以看出隨著透照時間的延長,照片接收的能量增大,黑度加大。
通過對多種參數下的對比試驗研究,透照電壓選取80~90 kV,電流選取 1.5~2 mA,透照時間選取1.5~2 min,可以取得效果較好的圖像,清晰看出觸頭結合情況是否良好。
最終,通過傳統(tǒng)射線拍片和DR檢測,發(fā)現(xiàn)3處法蘭觸頭接觸不良,對照片上顯示結合不良的部位拆開測量,觸頭間隙最大已達10 mm(見圖7),遠超過規(guī)定允許的4 mm限值。
圖6 不同拍攝時間下拍攝效果
圖7 實際觸頭的間隙距離
通過試驗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1)DR檢測技術可以快速有效地檢測出GIS母線導體連接觸頭的間隙水平。
(2)DR檢測技術在GIS母線導體連接觸頭的檢測中應采用合適參數,以獲得最佳圖像信息。
[1]李大勇.GIS設備故障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科技信息,2011(6):98.
[2]閆斌,何喜梅.X射線數字成像檢測系統(tǒng)在GIS設備中的應用[J].高壓電器,2010(1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