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兵,肖素香,王伯亮
(1.周口市中心血站獻血辦,河南周口 466000;2.嘉興學院醫(yī)學院,浙江嘉興 314001;3.周口市中心醫(yī)院外科,河南周口 466000)
隨著臨床輸血醫(yī)學的發(fā)展以及醫(yī)療體制的改革,臨床用血量劇增,稀有血型日趨緊張,為從源頭上解決異體血輸注困難的問題,周口市中心醫(yī)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對30例Rh D陰性大失血手術患者進行了回收式自身輸血,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周口市中心醫(yī)院自2008年2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30例Rh D陰性大失血的手術患者,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齡24~58歲;體質(zhì)量51~79kg;脾破裂4例,心臟手術5例,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4例,側(cè)彎矯正術6例,胸、腹腔大血管手術3例,股關節(jié)置換術5例,腹部創(chuàng)傷大出血3例;A型血10例,B型血8例,O型血9例,AB型血3例。采血前,患者心、腦、血管、肝、腎功能正常。
1.2 方法 采用自體CellSaver 5型血液回收機采血,于手術前將其與一次性管路連接;手術開始后,通過負壓吸引管路,將術野內(nèi)出血收集到儲血濾過器中,濾除血液中的組織碎片、血凝塊、脂肪和骨渣等,在收集血液的同時加入含肝素的生理鹽水,速率為60滴/min;血液回收完畢,在回收機的全自動控制下,用0.9%生理鹽水洗滌,以去除抗凝劑和游離血紅蛋白等,將洗滌后的紅細胞懸液回輸患者。
1.3 觀察指標 注意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發(fā)生及其生命體征,記錄術中失血量及回輸血量,檢測術前、術后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血小板計數(shù),血清Na+、K+、Cl-濃度,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表示,組間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0例患者總出血量為43 500mL,平均出血量為(1 450.4±97.6)mL;經(jīng)血液回收機處理獲得血液19 650mL,總回輸血量為19 650mL,平均回輸血量為(655.2±54.7)mL。30例不同血型患者的失血量、回輸血量情況見表1。在30例患者中有3例輸入異體血。自體血回輸過程中無發(fā)熱、凝血異常、全身感染等癥狀發(fā)生,30例中,有3例自體輸血者發(fā)生了一過性肉眼血紅蛋白尿,經(jīng)利尿和堿化尿液處理后,癥狀消失。術后30例患者的血紅蛋白及紅細胞壓積均較術前降低(P<0.05);術前、術后患者的血小板計數(shù),血清 Na+、K+、Cl-濃度,PT及APTT情況見表2。
表1 不同血型患者的失血量及回輸血量
表2 30例患者術前、術后各項指標的比較
本組30例Rh D陰性大失血的手術患者經(jīng)手術中自體血回輸后,患者血紅蛋白、紅細胞壓積均較術前降低(P<0.05),與成海等[1]的報道相符。血紅蛋白大于80g/L,紅細胞壓積大于0.23,提示組織器官不會缺氧。術前、術后患者血小板計數(shù)變化明顯(P<0.05),而PT、APTT變化不大(P>0.05);患者術后血小板計數(shù)、PT、APTT均大于健康人群的平均值,提示只要體內(nèi)部分凝血因子能維持正常值的30%,就能維持正常的凝血功能[2]。術前、術后患者血清 Na+、K+、Cl-濃度的變化也不明顯(P>0.05),表明自體血回輸對血清電解質(zhì)影響不大,內(nèi)環(huán)境相對平穩(wěn)。同時,較年輕的紅細胞經(jīng)加工后仍能正常存活,而衰老紅細胞則裂解[3],手術回收血液紅細胞攜氧能力、存活時間與患者體循環(huán)中的紅細胞一致,優(yōu)于庫存血液[4],回收血紅細胞的平均年齡較庫存血年經(jīng)[5],回輸處理的血液有較高濃度的紅細胞,紅細胞壓積可達0.60,能快速補充血容量,維持有效血液循環(huán)[6]。另外,患者自體血回輸能刺激自身骨髓造血干細胞的分化,增強機體造血功能,有利于機體免疫能力的提高和術后恢復[7],反復的自身采血可增加紅細胞生成,使患者術后造血比術前加快[4],避免了同種異體抗體的產(chǎn)生以及異體血對受血者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抑制[8],故自體血回輸是安全、有效的。由于臨床血液供應緊張,而自體血回輸可使60%~70%的患者避免異體輸血[7]。本研究30例患者的失血經(jīng)血液回收機處理獲得血液19 650mL,總回輸血量19 650mL,平均回輸血量(655.2±54.7)mL,有效節(jié)約了血液資源,是血液供給開源節(jié)流的有效辦法。該技術安全,操作簡單,無需化驗血型與交叉配血,能避免異體輸血帶來的血源性疾病,是臨床輸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實際技術操作中,應注意防止人為感染,保證耗材的質(zhì)量,掌握適應證和禁忌證,對不適宜自體血回輸?shù)幕颊?,應避免強行回輸?/p>
綜上所述,Rh D陰性手術大失血患者的自體血回輸不僅安全、有效,還是解決血液供應緊張的有效方法,同時,減少了因輸注異體血而致的輸血不良反應和血源性疾病的傳播。近10年來,術中自體血液回輸這項技術已被國內(nèi)各大醫(yī)院采用[9],具有較好的療效,應積極做好此項工作。
[1]成海,林園,王唯.機器回收式自體輸血在外科手術圍術期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3):59.
[2]張循善.臨床輸血若干熱點問題解決策略[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8):617-620.
[3]劉海田.血液血液制品采集檢測技術標準及質(zhì)量控制實務全書[M].北京:北京中軟電子出版社,2003.
[4]陳運賢,林旭濱.回收式自身輸血//田兆嵩.臨床輸血進展[M].四川:四川科技出版社,2010.
[5]趙硯麗,張東,劉新平,等.術中患者回收血與庫存血紅細胞攜氧能力及平均年齡的比較[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6):501-502.
[6]陳玉環(huán),宋茜,李靜文,等.自體輸血在婦科腫瘤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07,20(4):324.
[7]陳劍明,郭斌,王曉騰,等.術中自體血回輸在骨科大手術中的應用[J].中國輸血雜志,2009,22(5):395-396.
[8]劉景漢,汪德清,蘭炯采.臨床輸血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1.
[9]徐嬋玲,孫業(yè)安,姚偉,等.血液回收式自體輸血的護理[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9):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