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云海,吳啟相,王東旭,劉 傳
(開封市中醫(yī)院肺病科,河南開封47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是一種具有氣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進行性發(fā)展,與肺部對有害氣體或有害顆粒的異常炎癥反應有關[1]。由于其患病人數多,死亡率高,社會經濟負擔重,已成為一個重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COPD目前居全球死亡原因的第4位,世界銀行/世界衛(wèi)生組織公布,至2020年,COPD將位居世界疾病經濟負擔的第5位[2]。COPD穩(wěn)定期臨床癥狀相對較輕,肺功能平穩(wěn);因此,對穩(wěn)定期的有效治療,決定著患者疾病的進展速度、肺功能和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程度。以中醫(yī)學“治未病”“辨證論治”的學術思想為指導,2011年3月—2012年12月,筆者采用咳喘固本丸聯(lián)合穴位注射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48例,總結報道如下。
選擇本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96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48例,男 29例,女 19例;年齡平均(58.0±6.4)歲;病程平均(11.7 ±5.4)a;合并高血壓病患者15例,冠心病患者11例,腦梗死患者5例。對照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齡平均(27.9±6.3)歲;病程平均(11.8±6.5)a;合并高血壓病患者10例,冠心病患者13例,腦梗死患者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參照《中醫(yī)內科學》[3]、《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行業(yè)標準 ZY/T001.1~001.9—94)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有關病機學、喘證、肺脹病中的肺腎兩虛證標準制訂。主癥:咳嗽,咯痰,喘促氣短。次癥:平素易感,畏寒,腰膝酸軟,盜汗。舌脈:舌質暗紅或淡紫,苔少或花剝;脈沉細弱。主癥必備兼次癥2項,結合舌脈即可診斷。
參照參考文獻[5]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制訂。穩(wěn)定期:病情在一段時期內穩(wěn)定,無或有輕度咳嗽,無膿性痰,胸片示肺內無滲出性病灶,外周血白細胞計數正常,肺功能各項通氣指標較穩(wěn)定。
①符合以上診斷標準的COPD患者;②病情程度屬Ⅰ~Ⅲ級的穩(wěn)定期患者;③年齡≥40歲~≤70歲;④近1個月內,未接受過影響本試驗觀察的藥物治療;⑤無嚴重心、肝、腎等重要臟器疾病(如嚴重心臟病、肝腎衰竭者等);⑥自愿接受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①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②病情程度屬于Ⅳ級;③妊娠及哺乳期婦女;④神志不清、癡呆、各種精神病患者;⑤合并嚴重心功能不全、支氣管哮喘,或支氣管擴張,或活動性肺結核、腫瘤、嚴重肝腎疾病;⑥正在參加其他干預措施的臨床試驗者,已知對治療藥物過敏者。
治療組給予咳喘固本丸(由開封市中醫(yī)院制劑室提供,60 g/瓶,批號 20110105),聯(lián)合穴位注射治療。藥物組成:生曬參、蛤蚧、川貝母、桑白皮、當歸、山茱萸。每次6 g,每日2次。中藥穴位注射:藥物采用喘可治注射液(由廣州萬正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2 mL/支),穴位取雙側定喘、肺俞、腎俞、膏肓,每次取2穴。注射方法:穴位局部皮膚常規(guī)消毒后,采用容量2 mL注射器抽取喘可治注射液2 mL,針頭為0.45 mm×16 mm,緩慢進針約2/3后,前后左右調整針頭,達到針刺并激發(fā)經絡感,以加強其穴位的治療作用。出現針感回抽無血后緩慢注入藥液,每穴注入1 mL,隔日1次。對照組給予氨茶堿緩釋劑(由哈爾濱泰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100 mg/片),100 mg/次,2 次/d,口服。
兩組均以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2個療程。
在試驗的入組、第1,2個月測試點分別進行觀測。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4]設計中醫(yī)證候調查問卷。臨床控制:證候積分減少≥95%。顯效:證候積分減少≥70% ~<95%。有效:證候積分減少≥30% ~<70%。無效:證候積分減少<30%。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組間比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對COPD穩(wěn)定期患者兩個月的觀察,脫落5人,其中治療組2人,對照組3人。
見表1。兩組對比,經 Ridit分析,u=2.89,P <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對比 ±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積分對比 ±s
注:與治療組對比,*P <0.05,**P <0.01。
組別 例數 日期 咳嗽 咯痰 胸悶 氣喘 氣短 汗出 食欲不振 腰膝無力入組 3.21 ±1.28 3.04 ±1.43 3.00 ±1.85 2.54 ±1.64 1.4治療組 46 6 ±0.92 1.00 ±0.83 1.35 ±0.86 1.29 ±0.85第1 個月 1.25 ±1.28** 1.29±1.34** 1.25 ±1.28** 1.33 ±1.26** 0.56 ±0.54** 0.56 ±0.62** 0.69 ±0.62** 0.73 ±0.71**第2 個月 1.00 ±1.09** 1.04±1.09** 1.00 ±1.09** 1.04 ±1.01** 0.52 ±0.50** 0.55 ±0.60** 0.44 ±0.50** 0.67 ±0.63**對照組 45 1.00 ±0.77入組 3.04 ±1.70 2.92 ±1.37 3.04 ±1.93 2.33 ±1.62 1.33 ±1.93 0.92 ±0.79 1.40 ±0.82 1.27 ±0.79第1 個月 2.21 ±1.50* 2.22±1.30* 2.33 ±1.62 1.58 ±1.49* 0.92 ±0.77** 0.73 ±0.64 0.78 ±0.53** 0.92 ±0.74*第2 個月 1.96 ±1.34** 1.63±1.33** 1.50 ±1.23** 1.86 ±1.46 0.85 ±0.68 0.73 ±0.63 0.71 ±0.54**
COPD屬中醫(yī)學“咳嗽”“喘證”“肺脹”范疇,是一種呈進行性發(fā)展的慢性疾病。其疾病的進展受外感、內傷及個人體質等因素綜合影響,如果治療不當,會使其病情加重。筆者通過多年臨床研究認為:COPD急性期多以痰熱壅肺證多見,治療后逐漸轉為痰濕阻肺證,而在穩(wěn)定期多表現為肺腎兩虛證,故在COPD穩(wěn)定期,多攻補兼施,以補腎納氣、止咳平喘為主。咳喘固本丸為本科治療COPD穩(wěn)定期的經驗效方,方中生曬參大補元氣、補益脾肺,蛤蚧益腎補肺、定喘止嗽,山茱萸能補益肝腎、固澀精氣,三者合用,共奏補腎納氣之效;川貝母清熱潤肺、化痰止咳,桑白皮瀉肺平喘,二者合用,加強清肺止咳之功;當歸補血活血,與生曬參合用,起益氣活血之效。
穴位注射法又稱水針,是以中醫(yī)基礎理論為基礎,以經絡學說為指導,將藥物注入到腧穴或特定部位,將經絡、腧穴及藥物有機結合在一起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穴位注射法在治療肺系疾病臨床研究中,具有較好的止咳、平喘、止痛、調整機體、提高免疫等作用。穴位注射在治療肺系疾病中作用廣泛、療效明顯、操作簡單、使用安全,對肺系疾病的各個時期均有有效的預防和/或治療作用,可緩解患者痛苦,減輕患者經濟負擔,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1]貝政平,蔡映云.內科疾病診斷標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396.
[2]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學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07年修訂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2007,30(1):8 -17.
[3]田德祿,蔡淦.中醫(yī)內科學[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6:81-108.
[4]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53-66.
[5]NHLBI/WHO workshop report.disease GIfCOI: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