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正菊 (黔南民族醫(yī)學高等??茖W校,貴州 都勻 558000)
據(jù)統(tǒng)計每年大約有900多萬例肺結核患者,有290多萬例因得不到較好治療而死亡〔1〕。目前主要是采用一線抗結核藥物對肺結核進行治療,而合并糖尿病會影響肺結核患者治療的效果〔2〕。本研究探討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患者經(jīng)抗結核強化治療末期痰菌陽性的相關因素。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08年2月至2012年12月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患者153例,根據(jù)抗結核強化治療后痰菌檢測結果分為痰菌陽性組62例,男32例,女30例,年齡50~75歲,平均(63.4±8.2)歲;痰菌陰性組91例,男45例,女46例,年齡51~77歲,平均(65.2±8.5)歲。納入標準:①符合Ⅲ型肺結核疾病診斷標準;②患者應確診為1型或2型糖尿病;③可接受抗結核強化治療。
1.2 抗結核強化治療 根據(jù)肝腎功能情況,給予2個月的治療方案:異煙肼0.3 g/d,利福平0.45 g/d,氧氟沙星0.3 g/d,司帕沙星0.2 g/d。此外,抗結核強化治療2個月的過程中,兩組患者在使用維生素B1和肌苷等保肝藥物的同時,還接受藥物療法和血糖監(jiān)測基礎上的降血糖治療方案。
1.3 相關因素的測定方法采用鄰甲苯胺法測定血糖,等電點聚集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胰島素,溴甲酚綠法測定血清白蛋白,高分辨CT測定肺結核空洞數(shù)目。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χ2檢驗和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2.1 痰菌陽性的單因素分析 兩組糖尿病病程、治療前血清蛋白水平、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治療末期空腹血糖水平和肺結核空洞數(shù)目等,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痰菌陽性的單因素分析結果〔n(%)〕
2.2 痰菌陽性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患者治療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痰菌陽性的獨立保護因素(P<0.05),而糖尿病病程、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和治療末期空腹血糖水平則是痰菌陽性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2。
表2 痰菌陽性的非條件Logistic回歸分析
糖尿病作為一種代謝性疾病,因其長期高血糖和代謝紊亂而導致全身器官逐漸衰竭、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并極易引發(fā)相關的并發(fā)癥;肺結核是患者在機體免疫力和抵抗力極度低下時,由結核桿菌引發(fā)肺部感染的一種傳染性疾病〔3〕。這兩種疾病的發(fā)病人群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特別是老年人,一方面因為病程一般較長,另一方面老年患者機體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嚴重低下〔4〕。目前針對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患者的治療主要是采用抗結核強化治療、使用保肝藥物和標準化的降血糖治療方案,但由于老年患者本身病程長、進展快、耐藥率高等不利因素,臨床治療效果往往不佳〔5〕。部分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老年患者在抗結核強化治療后痰菌仍呈現(xiàn)陽性〔6〕。
血清白蛋白在維持機體血液膠體滲透壓、體內(nèi)代謝物質(zhì)運輸、清除自由基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當血清白蛋白水平升高,則有利于患者自身的康復〔7〕。而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與免疫功能和抵抗力呈反比,糖尿病病程越長,患者的免疫功能和抵抗力越低,從而繼發(fā)性肺結核越嚴重,因此糖尿病病程越長越不利于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老年患者的治療〔8〕。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和治療末期空腹血糖水平越高說明患者糖尿病控制不夠理想,長期高血糖可對全身組織器官造成嚴重影響,特別是在心血管管腔狹窄和通透性不佳時,抗結核藥物的滲透吸收則不強,導致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老年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不好〔9〕??梢圆扇∫韵孪嚓P對策來降低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老年患者經(jīng)抗結核強化治療末期痰菌陽性的發(fā)生率:①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一經(jīng)確診應遵照醫(yī)囑及時采取降血糖和抗結核治療方案,并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②由于患者的肝功能不好,應服用保肝藥物;③患者要控制好飲食與作息時間,避免食用含糖分的食物、戒煙戒酒和形成良好的作息規(guī)律;④制定科學合理的鍛煉方案,以增強患者的體質(zhì)、增加抵抗力和免疫力,從而盡量降低肺結核的發(fā)生率〔10〕。
綜上,治療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則是痰菌陽性的獨立保護因素,而糖尿病病程和治療前空腹血糖水平是痰菌陽性的獨立危險因素。因此,對于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老年患者,采取及早發(fā)現(xiàn)糖尿病并及時治療、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和升高血清白蛋白水平是促使糖尿病繼發(fā)肺結核老年患者經(jīng)抗結核強化治療末期痰菌轉陰的有效措施。
1 崔艷鳳,陳立波,張長寧,等.糖尿病合并肺結核患者相關因素分析〔J〕. 中國醫(yī)藥導刊,2012;14(5):753-4.
2 Amorim E,Saad Junior R,Stirbulov R.Spirometry evaluation inpatient with tuberculosis sequelae treated by lobectomy〔J〕.Rev Col Bras Cir,2013;40(2):117-20.
3 吳文斌,程小星.肺結核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3;42(1):16-8.
4 鄺浩斌,譚守勇,覃紅娟,等.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結核強化治療期末痰菌未陰轉的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33-5.
5 胡連峰.老年單純肺結核與老年肺結核并發(fā)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冶金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2;29(3):257-9.
6 左小霞,張 曄,王 晶.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營養(yǎng)治療的臨床研究〔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5):588-9.
7 Bl?ndal K,Rahu K,Altraja A,et al.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tuberculosis and 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J〕.Int J Tuberc Lung Dis,2013;17(7):961-8.
8 Click ES,Winston CA,Oeltmann JE,et al.Association between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lineage and time to sputum culture conversion〔J〕.Int J Tuberc Lung Dis,2013;17(7):878-84.
9 陳麗君,汪新春.整體護理對肺結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2;2(12):80-1.
10 周澤文,胡代玉,李 勤,等.老年肺結核患者治療效果影響因素的 Logistic回歸分析〔J〕. 中國老年學雜志,2013;33(4):8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