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云峰
風和日麗,一位愛好攝影的朋友提出去京郊攝影的想法,問記者意向如何。彼時記者剛好聽聞有朋友在昌平小湯山一帶經營生態(tài)采摘園,麾下幾百畝農田,經過十多年的打拼,如今已是上億身家,正打算一探究竟。二人一拍即合,攝攝影、踏踏青、泡泡溫泉豈不快哉,遂驅車前往。大約不到一個小時的車程,便到了傳說中的百果園生態(tài)采摘園。
見到百果園的主人郭平海時,他正在跟一個同在北京昌平籌建經營農場的老鄉(xiāng)講述他的生意經,如今他已是京郊經營農業(yè)生態(tài)采摘園的大戶。按他助理的說法,老郭喜歡廣交朋友,平時也愿意和大家多交流分享經驗,甚至自己還有兩項科學發(fā)明專利。原來郭平海曾經在家鄉(xiāng)山西綏德當物理教師,后來來到北京做起了煤炭生意。當時長遠看在大北京的概念下,北京的煤炭需求市場肯定是走向萎縮的。有了一定的資本積累后,大約在2000年初開始琢磨著轉型打算做一些朝陽的、希望能夠持續(xù)經營并有較大社會積極效應的行業(yè)。
當時看新聞聯播,聽一些專家談到土地在未來的戰(zhàn)略價值覺得很有道理。當時北京的農田剛好也有土地承包的政策。仔細考慮后,決定開始搞農業(yè)。經過考察后,搞清楚了兩個定位,其一,做生態(tài)農業(yè)采摘,不做低端初級農作物簡單生產。因為北京的農田成本比較高,附加值低的農作物生產幾乎無利潤可談,生態(tài)采摘符合長遠都市人的理念需求、提高了水果的單位價格的同時、還省去采摘運輸銷售等費用;其二,選擇離城區(qū)有一定距離,但又不能太過偏僻,這樣農田的成本會低一些。而且交通相對便利對農場進行規(guī)?;?、現代化經營和將來的采摘生意是很重要的因素。經過很多天的考察,最后發(fā)現昌平小湯山這一帶比較符合自己的預期。而且這附近是泡溫泉的好地方,很多人會來泡溫泉,那么順帶采摘一下自然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即將來的市場好打開。
進入果園時,眼前品種豐富的水果立即引起了記者的興趣,心里嘀咕自己之前并沒有提前預約,只是一時興起才決定來此采摘,他們又是如何保證顧客來有所摘呢?原來這里面也有很大學問,老郭介紹說,水果品種的選擇既不能太單一,又不能太復雜。這又是為什么呢?如果水果的品種太單一,雖然生產管理上相對省心些,但是無法滿足客戶多樣化的需求。而且,水果這個東西有大小年之分,今年這種水果豐收,明年就有可能豐收其它的品種,如果這么大的農田面積只生產一種的話,無疑會加大風險。另外,水果的成熟期是有季節(jié)性的,而眾多顧客的需求在時間上是有持續(xù)性的。你不能說這個月有顧客來做生意,下個月顧客還想來就沒有產品提供給顧客了,否則的話會嚴重影響市場經營和客戶維系。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實踐中的優(yōu)勝劣汰,目前采摘園里的品種才鎖定在了目前這樣的布局。五月份主打櫻桃,八月初到十一這一段時間早熟的、中熟的、晚熟的提子就下來了,九、十月份梨就會集中上市,再之后就是蘋果。節(jié)假日是旺季,所以必須保證有品種供應。
當記者問到,那又為什么不能品種太多呢?老郭笑著回答“因為品種太多的話,無疑會加大技術投入成本、平時的管理成本、亂撒胡椒面也不利于現代化技術生產方式的應用,很難達到規(guī)?;洜I效益嘛?!?/p>
一邊在田間摘著葡萄,一邊聽著老郭的娓娓道來,記者不得不贊嘆,老郭的生意經還真是了不得。雖說是種地,但是在理念和運作方式上完全是公司化的,從戰(zhàn)略到戰(zhàn)術,從資本投入到產出,從生產到市場,簡直是一個活生生的農業(yè)現代化經營的商業(yè)案例。
“我們農場的總產量,在整個北京的采摘市場里也應該屬于上游水平的?!崩瞎院赖恼f。
“如何保證銷售問題呢?媒體上經常報道農產品滯銷之類的新聞,您在經營目前的農場過程中是否受類似問題的困擾?”
“可以說這個市場目前并不是完全飽和的,所以擴展經營思路,銷量還是可以保證的。譬如,我們在廣告上也是有投入的,光在百度搜索方面的廣告投入每天都要上千元。像周邊的大的溫泉旅游場所跟我們都有很好的合作關系,大家會互相做配套。再加上我們這里經營的年頭也比較長了,農場的軟硬件相關配套也都日趨成熟,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形成了口碑和品牌效應,所以會有很多回頭客。當然產品的品質是最關鍵的因素,我們從品種培育到在生產整個環(huán)節(jié)中都力圖科學化管理,盡量使用有機肥料以此來保證水果的質量。就拿果園里自己培育的梨王來說,個頭有兩三斤重、口感還非常好,有顧客形容說像吃雪糕一樣。平時經常會接待一些大的團體,一些旅游團、單位工會組織,甚至還有周邊省市的朋友。”
不知不覺間已到中午時分,記者的籃子已經快摘滿了,朋友的相機也塞滿了美景。不想給主人添過多的麻煩,于是和朋友商量著打算到外面路邊找家小飯店填飽肚子,然后凱旋而歸。沒想到好客的陜北漢子早就看出了端倪,還沒等我們開口就硬是把我們拖到了食堂。盛情難卻,只好“束手就擒”,到底是農民兄弟,生意做得再大,淳樸之風依然不減。沒有山珍海味,但農家野味倒也別有一翻好滋味,朋友和我都吃得不亦樂乎、大聲叫好。
席間,記者一直稱贊老郭的遠見、佩服他把農場經營得這么風生水起。老郭一直謙虛的笑著回答“期間也走了一些彎路,但總體來說是幸運的。人們常說十年磨一劍,經營這農場算起來也有十年了吧。坦白的講,前些年一直都是在投入階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資金,這兩年才剛剛走向盈利。說農業(yè)是高投入高風險的行業(yè)一點也不為過?!?/p>
“那您為什么還選擇堅持在這片土地上打拼?是什么支持了您十年的堅持不懈?”
“其一,作為曾經的書生情節(jié),我們民族有這個傳統(tǒng),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我沒有那么高的理想和能力,但我覺得做現代化農業(yè)是符合時代潮流、有積極社會價值的一件事情。做這個,既有田園牧歌的寧靜又對社會有正效應,譬如能夠解決很多最需要工作機會的這一群體的就業(yè)問題、引導人們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何樂而不為呢?其二,作為一個生意人,我們看準了這個現代化農業(yè)是一個長遠的趨勢,是符合市場發(fā)展客觀規(guī)律的,而這就意味著無限商機。你看最近國家不也是提出了土地集約化、現代化經營,家庭農場的概念。”
酒過三巡,被問及目前對于他的農場在下一步發(fā)展中有哪些困難和挑戰(zhàn)時,老郭的情緒略顯激動起來。
“目前有三大攔路虎:由土地制度上的束縛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自身農業(yè)技術能力的局限,金融服務支持的匱乏。關于第一點,你們是記者,整天關注這些問題,相信我不說你們也都知道大概。第二點,在品種引進、培育和日常管理過程中,深深地感到了自身技術的匱乏,很多時候只能靠自身力量不斷去摸索總結,希望今后更多的獲得一些來自政府部門、科研單位的技術支持。第三點,農場要進一步發(fā)展,少不了資金,如果財政資金補貼上、銀行貸款方面給予一些資金支持,無疑會助力不少。其實這些困難,尤其是第一條非常關鍵,不僅僅是將來農場要面對的,也是過去包括現在長期存在的?!?/p>
臨別時,老郭緊緊地握著記者的雙手,一再囑咐如果有機會,一定多替農業(yè)呼吁呼吁,喊幾嗓子,喊得人多了,也許慢慢也就形成轉變了。這又豈止是老郭自家農場的三大攔路虎啊?在老郭邀請下次再來的道別聲中,記者揣著略顯沉重的心情回京準備趕稿。希望有一天再次見到老郭時,他的果園多一些碩果少一些老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