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海
【摘 要】對東北紅豆杉的形態(tài)特征及其資源分布進行了介紹,分析了東北紅豆杉作為觀賞植物和藥用價值的前景。主要針對東北紅豆杉的生活習性和東北的環(huán)境特點,從苗床整理、種子浸泡、播種、移栽、田間護理和病蟲妨害等方面論述紅豆杉的種苗繁育過程。為東北紅豆杉的物種保護和價值開發(fā)奠定技術基礎。
【關鍵詞】紅豆杉;前景;價值;種苗繁育
東北紅豆杉(Taxus siebodii Hort)又名赤柏松、紫杉,是形似普通的杉樹的常綠樹木,每年9~10月結出較略大于大豆的紅色果實。東北紅豆杉屬喜陰樹種,廣泛分布于海拔1,000~1,900m 的丘陵陰坡或半陰坡的針、闊混交林區(qū)域,適生于微酸性至中性的疏松土壤。主要分布于中國的吉林、黑龍江三省的長白山和小興安嶺區(qū)域;日本、朝鮮和俄羅斯也略有分布。東北紅豆杉作為野生植物,是屬于極為稀少和珍貴的瀕危樹種,1993 年列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了實現保護瀕危樹種的目標,近年各地廣泛開展人工繁殖。
1.紅豆杉價值分析
紅豆杉樹形、葉優(yōu)美,通直的紫紅色樹干,成熟后的種子顏色為鮮艷奪目的紅色??梢宰鳛槭覂韧獾木坝^植物。紅豆杉屬于全天候增氧常綠植物,一天24h持續(xù)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光合作用的同時釋放出的空氣負離子及生物堿,能有效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氮、甲醛、等有害氣體。研究表明,紫杉醇是抑制癌細胞生長的有效藥物,紅豆杉是獲得紫杉醇的主要原料。中國有 4個紅豆杉品種,即東北紅豆杉、南方紅豆杉、云南紅豆杉和西藏紅豆杉。而東北紅豆杉枝葉所含紫杉醇量最高,如表1所示。
據《本草綱目》記載,紅豆杉的有效成分入藥,具有通經利尿的作用,對腸胃病、腎病、糖尿病有顯著療效。2008年紫杉醇作為全球抗癌藥物的銷售情況,如表2所示。國際醫(yī)學專家研究表明,紫杉醇對于肺癌、食道癌、卵巢癌、結腸癌和急性白血癥有明確的防治作用,尤其對轉移性乳腺癌和晚期卵巢癌治愈率達33%以上。
2.紅豆杉種苗繁育
紅豆杉種苗的繁育需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以確保其成活率和質量,技術要求包括:
(1)地塊的選擇與播種前期徐需達到的要求
選擇當年栽培過松、杉苗地塊,要求土層肥厚、排灌方便、通風涼爽,絕對不要選粘土地、低洼地育苗。翻耕的同時,需撒施50kg-90kg/畝三元優(yōu)質復合肥的基肥,然后使用辛拌磷1.6kg與適量的硫酸亞鐵進行地下害蟲殺滅劑調節(jié)土壤酸度。深耕、平整,修成1m寬、15cm-30cm高、不限長的苗床,四周開好排水溝。播種前10-14天用0.3%的高錳酸鉀溶液進行20cm-30cm深度的澆灌苗圃,澆后立即用塑料膜封嚴5-7日,揭開塑料薄膜并晾3-4天后播種。
(2)播種時及疏苗稀植需嚴格把握技術規(guī)范
播種于4月中下旬為宜,將沙藏后的種子過篩, 0.05%高錳酸鉀溶液浸泡中20-30分鐘,撈出晾干。將苗床上撒2cm左右的一層新鮮細黃泥土,然后將浸過的種子密播于苗床,要保證種子均勻分布,用2cm厚的細黃泥土蓋種,澆透水并蓋稻草,上面再覆蓋塑料薄膜。這樣能夠保證生長出來的幼苗健壯、無病害,且苗床上雜草少。等到小苗發(fā)育至3-4葉時選擇陽光不充足的天氣進行疏苗稀植,去弱留強、去密留稀?;颈WC行距10-15cm,搭建1.5-1.6m高的遮陽棚至10月中旬。保證每一顆小苗能夠保證光照,促進其快速生長。
(3)種苗生長期管理
種苗移栽后20-25天,要進行一次除草,除草時最好用手拔。除草后要澆一次3-10kg/畝的尿素或1-5kg/畝的氯化鉀水肥,施肥要遵循量少次多,先稀后濃的原則。在生長期要噴淋殺毒磯專用殺菌劑,并噴施3-4次/年的農都樂葉面肥。根據干濕情況進行水分管理,干旱時大灌跑馬水,晚灌早排,平時采用噴灌方式,每周進行,苗床始終保持濕潤狀態(tài)。經過當年的培育,種苗可長到10cm-30cm,次年春季可進行移栽造林或商品盆栽。
紅豆杉移栽應選在陰坡或半陰坡等日照短的地帶穴栽,移植密度以600株/畝為宜。在陽光充足地域應與速生闊葉樹進行混交種植或間種果樹。大田的幼苗應以1300株/畝為宜,生長至2-2.5m時可進行藥用修剪,修剪鮮枝葉可達1.5噸3噸/畝。東北紅豆杉在野生狀態(tài)時抗逆性強,極少發(fā)生病蟲害,偶有蚜蟲發(fā)生,采用常規(guī)滅蚜農藥噴殺即可。
3.結論
東北紅豆杉兼具觀賞、藥用和經濟價值的特征,因此,紅豆杉物種保護和繁育問題受到相關人士和業(yè)內的普遍關注和重視。根據東北紅豆杉的特性、生長環(huán)境進行種苗繁育技術進行探索和研究,對于紅豆杉的保護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只有嚴格按照技術規(guī)范栽培,才會保護和發(fā)展紅豆杉五中,實現紅豆杉五中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充分發(fā)揮其自身價值,為促進人類身心健康發(fā)展發(fā)揮其藥用和保健價值。
參考文獻:
[1]胡余國,洪中苗,郎進寶,等.南方紅豆杉的特性與種植技術[J].上海農業(yè)科技,2009,(3):107.
[2]李金平.南方紅豆杉生態(tài)特性及栽培技術[J].中南林業(yè)調查規(guī)劃,2002(2):61-62.
[3]王海珍.毛鎖云.南方紅豆杉繁殖初探[J].中國林副特產,2007(1):8.
[4]王曉麗.歐陽賢明.王曉多.紅豆杉的生藥學初探[J].貴陽醫(yī)學院學報,2000(2):137~138.
[5]郭惠紅,宋菲,沈昕,等.金邊衛(wèi)矛冷馴化期 SOD 和 POD 同工酶及蛋白的研究[J].北京林業(yè)大學學報,2005,27( 6) : 56-61.
[6]陳少裕.膜脂過氧化對植物細胞的傷害[J].植物生理學通訊,1991,27( 2) : 84-90.